一片黄云收晚稻

出自:明代·王缜《淮南即事》

拼音:[yī][piàn,piān][huáng][yún][shōu][wǎn][dào]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谁续山阳脉洛通,黄河清浦往来同。
酒帘长短楼台外,渔艇浮沉烟雾中。
一片黄云收晚稻,满林红叶醉霜枫。
客身不及长淮水,犹解长流到海东。

查看原文

注释

【一片】1.数量词。用于平而薄的东西。 2.数量词。用于地面﹑水面。 3.数量词。用于呈片状或连接成片的景物。 4.数量词。用于弥漫散布的景色﹑气象。 5.数量词。用于集聚在一起的声音。 6.数量词。用于人的心情﹑心地﹑心意。 7.数量词。用于文字﹑语言。 8.整片;整体。
【黄云】1.黄色的云气。(1)天子气。《古微书.洛书纬》:"黄帝起,黄云扶日。"《宋书.符瑞志上》:"帝尧之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护其上。"前蜀杜光庭《贺黄云表》:"尧之诞生,常有黄云垂覆;舜之御宇,常有黄云凝空。"(2)祥瑞之气。《汉书.郊祀志上》:"天子使验问巫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上行,荐之。至中山,晏温,有黄云焉。"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诂笺一》:"沈佺期《改年观赦》诗:"六甲迎黄气,三元降紫泥。"《望气经》云:"黄云四出,主赦。"黄气,黄云也。"(3)雪天之云。下雪天云特黄于常云,故称。宋曾巩《咏雪》:"黄云半夜满千里,大雪平明深一尺。" 2.黄尘;沙尘。 3.边塞之云。塞外沙漠地区黄沙飞扬,天空常呈黄色,故称。 4.比喻成熟的稻麦。
【晚稻】插秧期较晚或成熟期较晚的稻子。如:十月熟者谓之晚稻。——宋·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片】

片【巳集中】【片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匹見切,偏去聲。《說文》判木也。从半木。《廣韻》析木也。《玉篇》半也,判也,開坼也。《論語》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註》孔曰:片,猶偏也。聽獄必須兩辭,以定是非。偏信一言以折獄者,惟子路可。《朱註》片言,半言也。

《增韻》瓣也。

茶亦以片計。《白居易詩》綠芽十片火前春。《蘇軾詩》建茶三十片。

《集韻》《類篇》普半切,音泮。《集韻》本作牉。《莊子·則陽篇》雌雄片合。詳牉字註。

【黄】

黃【亥集下】【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

《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

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

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

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

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

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

縣名。《前漢·地理志》黃縣屬東萊郡,內黃屬魏郡,外黃屬留郡。《註》縣有黃溝澤,故名。師古曰:惠公敗宋師于黃,杜預以爲外黃縣東有黃城,卽此地。

中黃,天子內藏。《後漢·桓帝紀》建和元年,芝生於黃藏府。

官名。《杜氏通典》乗黃令,晉官,主乗輿金根車。《又》晉以后,給事黃門侍郞,散騎常侍,俱屬門下省,稱曰黃散。

老人曰黃髮。《禮·曲禮》君子式黃髮。《疏》人初老則髮白,太老則髮黃。《爾雅·釋詁》黃髮齯齒鮐背耈老,壽也。《疏》壽考之通稱。

小兒曰黃口。《淮南子·汜論訓》古之伐國,不殺黃口。《高誘註》黃口,幼也。《唐開元志》凡男女始生爲黃,四歲爲小,十六爲丁,六十爲老。每歲一造計帖,三年一造戸籍,卽今之黃冊也。

翠黃,飛黃,馬名。《淮南子·覽冥訓》靑龍進駕,飛黃伏皁。《詩·魯頌》有驪有黃。《註》黃騂曰黃。

鵹黃,鳥名。《爾雅·釋鳥倉庚註》卽鵹黃也。

黃目,卣罍類。《禮·郊特牲》黃目,鬱氣之上尊也。黃者,中也。目者,氣之淸明者也。

大黃,弩名。《太公·六韜》陷堅敗强敵,用大黃連弩。《史記·李廣傳》以大黃射其裨將。

大黃,地黃,硫黃,雄黃,雌黃,藥名。

流黃,綵也。《古詩》少婦織流黃。《廣雅》作留黃。

會稽竹簟供御,亦號流黃。《唐詩》珍簟冷流黃。

《正字通》貼黃,卽古引黃。唐制,詔勑有更改,以紙貼黃,其表章略舉事目,見於前封皮者,謂之引黃。后世卽以引黃爲貼黃,不用黃紙。

倉黃,急遽失措貌。《風土記》大雪被南越,犬皆倉黃吠噬。

《玉篇》馬病色也。《爾雅·釋詁》虺隤,黃病也。《註》皆人病之通名,而說者便以爲馬病。《詩·周南》我馬虺隤。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收】

收【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㧃《唐韻》式周切《集韻》尸周切,音荍。《說文》捕也。《五經文字》作収,訛。《詩·大雅》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傳》收,拘收也。

《詩·周頌》我其收之。《傳》收,聚也。

《禮·玉藻》有事則收之。《疏》當有事之時,則收斂之。

《左傳·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註》收,取也。

《戰國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註》收,猶息也。

《博雅》收,振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洩。《朱傳》振,收也。

車軫也。《詩·秦風》小戎俴收。《傳》收,軫也。

夏冠名。《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註》收,言所以收斂髮也。

神名。《禮·月令》其神蓐收。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救切,音狩。獲多也。《禮·月令》農事備收。《釋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則謂之收。《朱子·本義》收,汲取也。詩救反,又如字。

【晚】

晚【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挽。《說文》莫也。《博雅》後也。《史記·李斯傳》君何見之晚。《前漢·天文志》伏見蚤晚。

【稻】

稻【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杜皓切,濕。《爾雅翼》稻,米粒如霜,性尤宜水,一名稌。然有黏,有不黏,今人以黏爲稬,不黏爲秔。

有一種曰秈,比於秔小,而尤不黏,其種甚早,今人號秈爲早稻,秔爲晚稻。《六書故》稻性宜水,亦有同類而陸種者,謂之陸稻。記曰:煎醢加於陸稻上,今謂之旱稜。南方自六月至九月穫,北方地寒,十月乃穫。

姓。《何氏姓苑》今晉陵人。

地名。《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稻縣。

《集韻》土皓切,音討。秔也。關西語。

叶徒苟切。《詩·豳風》十月穫稻,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叶徒故切,音度。《易林》蝗齧我稻,驅不可去。實穗無有,但見空藳。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