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行两广志澄清

出自:明代·方献夫《盛德篇赠伍侍御》

拼音:[xún][háng,xíng][liǎng][guǎng,ān][zhì][chéng,dèng][qīng]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在昔唐虞称盛德,一心危微慎精一。
予违汝弼臣且都,淫乐逸游君弗咈。
夏禹孜孜施鼓鼗,殷汤从谏亦如尧。
武王下车勤访道,皇皇召公忧旅獒。
猗与成康号至治,六典敷陈百官备。
瞽矇献诵工进规,左史书言右书事。
自从监谤降秦威,汉帝庶几除族诽。
那知言路归台谏,非位不言言者稀。
爰使后王多失德,轮台虽悔夫何益。
城狐社鼠世复纷,仗马一鸣恒见斥。
轫首乘舆能几人,寥寥青史说埋轮。
皂雕独鹘亦何有,补阙拾遗犹仅闻。
伍君才隽名江右,早入乌台纡豸绣。
巡行两广志澄清,察察籍书为所后。
风采如兹今古难,未几入奏侍天颜。
六飞在道豺狼满,危言伫看回丘山。

查看原文

注释

【巡行】1.出行巡察;巡视。 2.指结队游行。 3.溜达;行走。 4.席间依次斟酒。
【两广】广东和广西的合称。
【澄清】1.清净明澈:月色明朗,夜空澄清|碧绿而澄清的湖水。 2.使混乱局面得以改变:有澄清天下之志|内忧外患澄清日,痛饮黄龙定约君。 3.搞清楚;弄明白:澄清思想|问题必须澄清。 4.(dèng-)使液体中杂质沉淀,液体变清:用明矾或净水剂使水澄清|要等水澄清了才能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巡】

巡【寅集中】【巛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詳遵切《集韻》《韻會》松倫切《正韻》詳倫切,音旬。《廣雅》巡,行也。《說文》巡,視行貌。《玉篇》巡守也。《書·舜典》五載一巡守。

《周官》六年,五服一朝。

六年,王乃時巡。《左傳·昭五年》大有巡功。《註》天子巡守曰巡功。巡所守之功。

《玉篇》徧也。《左傳·桓十二年》伐絞之役,楚師分涉于彭羅,人欲伐之,使伯嘉諜之,三巡數之。《註》巡,徧也。《疏》謂巡繞徧行之。

逡巡,郤退之貌。《莊子·田子方》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

《集韻》余專切,音沿。相循也。《禮·祭義》隂陽長短,終始相巡。《註》巡讀如沿漢之沿。謂更相從道。

叶松宣切,音旋。《歐陽修·送吳生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君子能自知,改過不逡巡。

《集韻》順古作巡。註詳頁部三畫。

【行】

行【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两】

兩【子集下】【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㒳《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

《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

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

《玉篇》二十四銖爲兩。

《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

《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

《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良去聲《詩·召南》百兩御之。

【广】

广【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魚檢切《韻會》疑檢切,醃上聲。《說文》因广爲屋。象對刺高屋之形。《徐鉉曰》因广爲屋,故但一邊下。《增韻》棟頭曰广。《韓愈·遊湘西寺詩》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屋广。

《釋名》衾,广也。其下廣大,如广受人也。

《廣韻》魚掩切,音隒。義同。(廣)《唐韻》《集韻》《韻會》古晃切,光上聲。《說文》殿之大屋也。

《玉篇》廣,大也。《廣韻》廣,闊也。《易·繫辭》廣大配天地。《疏》大以配天,廣以配地。

州名。《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廣州。

姓。《姓譜》出丹陽,廣成子之後,宋有廣漢。

《玉篇》古曠切,光去聲。《周禮·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疏》馬融云:東西爲廣,南北爲輪。《釋文》廣,古曠反。

車名。《周禮·春官·車僕》廣車之萃。《註》廣車,橫之車也。《釋文》廣,古曠反。《左傳·僖二十八年》西廣東宮。《疏》楚有左右廣,蓋兵車之名。《宣二年》分爲二廣。《註》十五乗爲一廣。

《正字通》音曠。《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廣焉。《註》廣,開泰貌。

與曠通。《前漢·五行志》師出過時之謂廣。

姑黃切,音光。《爾雅·釋獸》回毛在背,闋廣。《疏》伯樂相馬法,旋毛在背者名闋廣。《音義》廣,音光。

《韻補》叶果五切,音古。《禮·樂記》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弦匏笙簧,會守拊鼓,始奏以文,復亂以武。

【志】

志【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鋕。《說文》从心之聲。志者,心之所之也。《論語》志於道。《詩序》在心爲志。

《廣韻》意慕也。《儀禮·大射儀》不以樂志。《註》志者,意所擬度也。《禮·少儀》問卜筮曰:義歟,志歟。義則可問,志則否。《註》義,正事也。志,私意也。

準志也。《書·盤庚》若射之有志。《疏》如射之有所準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

章志也。《禮·檀弓》孔子之喪,公西赤爲志焉。子張之喪,公明儀爲志焉。《疏》故爲盛禮,以章明志識也。

本志也。《左傳·襄元年》謂之宋志。《註》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註》爲禮,以制好惡喜怒哀樂六志。

記也。與誌同。或作識。《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前漢書》有十志。《師古曰》志,記也。積記其事也。《後漢·劉駿傳》博見彊志。

《集韻》昌志切。與幟通。旗也。《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箭鏃也。《爾雅·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鏃不翦羽謂之志。《註》鏃,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

叶眞而切,音支。《楚辭·九章》昔君與我成言兮,曰黃昏以爲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旣有此他志。

【澄】

澄【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浧《集韻》持陵切,音懲。《增韻》水靜而淸也。《謝靈運詩》秋水共澄鮮。

《曹植詩》明月澄淸景。《註》澄,湛也。

酒名。《禮·禮運》澄酒在下。

山名。《廣輿記》在南昌豐城縣。

《集韻》除庚切,音棖。

直拯切,懲上聲。

澄應切,音瞪。義同。

《集韻》唐亙切,音鄧。淸濁分也。

【清】

圊【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七情切《集韻》親盈切,音淸。《說文》厠淸也。《徐鍇曰》厠古謂之淸者,言汚穢常當淸除也。《博雅》圂厠也。《釋名》雜也,言人雜厠其上也。

《集韻》倉經切,音靑。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