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亡欧赵同服膺

出自:清代·张穆《沈匏庐河朔访碑图用东坡墨妙亭诗韵》

拼音:[bǔ][wáng,wú][ōu][zhào][tóng,tòng][fú,fù][yīng]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隶法溯原汉诸陵,东京笔势弥飞腾。
峻整总沿秦篆派,劲折不减秋天鹰。
贵从书史证文字,岂徒波磔区圭棱。
恒山之阳大河北,荒原牧马糜寒冰。
残珉断璧随犁出,丰碑巨碣舆论凭。
自非肝肠足古趣,俗学安得无疑憎。
茂堂高弟就李彦,寝馈载籍轻金缯。
麾盖所莅勤剔濯,苍崖藓壁亲攀登。
上逮姬嬴下蒙达,郡斋甄录来古朋。
二百五十有二种,稿草削对萦蛇藤。
陋乡岩谷缺毡蜡,归怀慨寄米园镫。
河朔循吏有吾友,补亡欧赵同服膺

查看原文

注释

【服膺】〈书〉(道理、格言等)牢牢记在心里;衷心信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补】

補【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圃。《說文》完衣也。《急就篇註》修破謂之補。《詩·大雅》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

助也。《周禮·秋官·小行人》若國札䘮,則令賻補之。

益也。《前漢·董仲舒傳》凡所爲屑屑,夙興夜寐,務法上古者,又將無補與。

數也。《韻會》十兆曰經,十經曰垓,十垓曰補。

邑名。《鄭語》鄢、蔽、補、丹、依、㽥、歷、莘,君之土也。《註》八邑也。

姓。《通志·氏族略》補氏。《正字通》唐中常侍補眞。㽥字比照考証蔽字條改正。

【亡】

亡【子集上】【亠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武方切,音忘。失也。《孟子》樂酒無厭謂之亡。《註》謂廢時失事也。《家語》楚人亡弓,楚人得之。

滅也。《莊子·田子方》楚王與凡君坐。少焉,楚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喪禮哀死亡。

逃也。《大學》舅犯曰:亡人無以爲寶。

《前漢·韓信傳》蕭何聞信亡,自追之。

與忘同。《詩·邶風》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正韻》同無。《詩·邶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毛傳》亡謂貧也。《說文》从入从音隱,隸作亡。《藝苑雌黃》古惟用兦字,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兦之兦,今又變林爲四點。

【欧】

歐【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玉篇》《集韻》《韻會》於口切《唐韻》烏后切,音毆。《說文》吐也。或作嘔。《急就篇註》歐逆,吐而不下食也。《前漢·嚴助傳》歐泄,霍亂之病相隨屬。《山海經》薄魚一目,其音如歐。《註》郭璞曰:如人嘔吐聲也。《又》海外歐絲之野,在大踵東有女子跪據樹歐絲。《註》郭璞曰:言噉葉而吐絲,蓋蠶類也。《白氏六帖》跪樹歐絲,生桑得繭。

與毆通,捶擊也。《史記·留侯世家》良愕然欲歐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鷗。與謳同。氣出而歌也。

歐歐,聲也。《魏繆襲·尤射》雞鳴歐歐,明燈皙皙。皙音制。

姓。歐冶子,古善鑄劒者,見《越絕書》。

歐侯、歐陽,俱複姓,見《漢書》。

刀名。《後漢·虞詡傳》寧伏歐刀以示遠近。《註》歐刀,人之刀也。

水名。《山海經》滏水東流,注于歐水。《集韻》或作。

【赵】

趙【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治小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紹切,音肇。《說文》趍趙也。

《釋名》趙,朝也。本小邑,朝事于大國也。

《廣韻》趙,少也,久也。

姓。《史記·趙世家》繆王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爲趙氏。

國名。《前漢·地理志》趙地,昴畢之分野。趙分晉,得趙國。

《揚子·方言》牀杠,南楚之閒謂之趙。《註》趙當作兆,聲之轉也。中國亦呼杠爲挑牀,皆通也。

《集韻》徒了切,音窕。㨄或作,通作趙。刺也。《詩·周頌》其鎛斯趙。《傳》趙,刺也。《箋》以田器刺也。

《集韻》起了切。《詩·周頌·釋文》沈重讀。

同掉。《荀子·賦論篇》頭銛達而剽趙繚者耶。《註》趙,讀爲掉。掉,繚長貌。

《韻補》叶文呂切。《崔駰·達旨》魯連辨言以退燕,包胥單辭而存楚。唐且華顚以悟秦,甘羅童牙而報趙。

【同】

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

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

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註》司馬法曰:十成爲終,十終爲同,同方百里。《疏》謂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聞同,故名百里爲同也。

爵名。《書·顧命》上宗奉同瑁。《註》同,爵。瑁,圭也。

州名。《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正韻》通也。《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註》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

姓。《正字通》唐有同谷。

《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通作童。《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釋文》徒貢切,音洞。與詷同。《禮·祭統》鋪筵設同几,爲依神也。《註》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爲一字。

叶徒黃切,音唐。《。

【服】

服【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聲。《五經文字》《石經》變舟作月。《易·繫辭》服牛乗馬。《疏》服用其牛。《詩·鄭風》兩服上襄。《箋》兩服,中央夾轅者。《疏》馬在內兩服者,馬之上駕也。

《廣韻》衣服。《易·訟卦》以訟受服。《書·舜典》車服以庸。

懾服也。《易·豫卦》罰淸而民服。《書·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疏》天下皆服從之。

五服。《書·益稷》弼成五服。《傳》侯甸綏要荒服也,服五百里。

《周官》六服羣辟。《疏》周禮九服。此惟言六服者,夷、鎭、蕃三服在九州之外,故惟舉六服。《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按侯、甸、男、采、衞、蠻、夷、鎭、蕃,九服也。

行也。《書·說命》旨哉說乃言惟服。《傳》美其所言,皆可服行。

《管子·權修篇》上身服以先之。《註》服,行也。

職也。《書·旅獒》無替厥服。《傳》使無廢其職。

思也。《詩·周南》寤寐思服。《傳》服,思之也。《莊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註》服者,思存之謂也。

治也。《詩·周南》服之無斁。《箋》服,整也。乃能整治之,無厭倦。

盛矢器也。《詩·小雅》象弭魚服。《箋》矢服也。○按《周禮·夏官·司弓矢》作箙。鄭註云:盛矢器也。

事也。《詩·大雅》昭哉嗣服。《傳》服,事也。

習也。《前漢·鼂錯傳》服其水土。《註》服,習也。

姓。《後漢·服虔傳》服虔,字子愼,河南滎陽人也。

鳥名。《史記·賈誼傳》楚人命鴞曰服。《註》異物志有山鴞,體有文色,土俗因形命之曰服,不能遠飛,行不出域。

《廣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正韻》步墨切,音僕。匐,或作服。《禮·檀弓》扶服救之。《釋文》又作匍匐。

《儀禮·士冠禮》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韻補》服,叶鼻墨切。

《集韻》扶缶切,音負。《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牝服二柯。《註》牝服,長八尺,謂較也。鄭司農云:牝服,謂車箱。服讀曰負。

《集韻》弼角切,音雹。啼呼也。

【膺】

膺【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於陵切,音應。《說文》胷也。《史記·趙世家》大膺,大胷,修下而馮。

《爾雅·釋言》親也。《禮·少儀》執箕膺擖。《註》膺,親也。

《正韻》當也。《書·武成》誕膺天命,以撫方夏。《傳》膺,當也。

受也。《楚辭·天問》撰體協脅。鹿何膺之。《註》膺,受也。

《韻會》馬帶也。《詩·秦風》虎韔鏤膺。《傳》膺,馬帶也。

《大雅》鉤膺濯濯。《傳》鉤膺,樊纓也。

《增韻》擊也。

《集韻》於證切,英去聲。胷也。《禮·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釋文》徐邈讀。

《釋名》膺,壅也。氣所壅塞也。《正字通》黃庭經,舌下膺生死岸。陶弘景讀壅。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