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阜连延半隐陴

出自:明代·罗钦顺《次临湘驿》

拼音:[gāng][fù][lián][yán][bàn][yǐn,yìn][pī]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冈阜连延半隐陴,清湘如带曲通池。
犹闻屈贾悲伤赋,不见朱张磋切时。

查看原文

注释

【冈阜】山丘。
【连延】1.亦作"连莚"。 2.连续;绵延。 3.犹结交。 4.犹拖延。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冈】

岡【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剛。《說文》岡,山脊也。从网从山,取上銳下廣形。《爾雅·釋山》山脊岡。《詩·周南》陟彼高岡。《小雅》如岡如陵。《五代史·唐紀》李克用破孟方立於郉州,還軍置酒三垂岡。

《韻會》通作阬。《前漢·揚雄傳》。

【阜】

阜【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䘀。《爾雅·釋地》大陸曰阜。《說文》山無石者。《釋名》土山曰阜,言高厚也。《詩·小雅》如山如阜。

大也。《書·周官》阜成兆民。《註》大成兆民之性命。

《玉篇》肥也。《詩·秦風》駟驖孔阜。《疏》馬甚肥大也。

盛也。《詩·鄭風》火烈具阜。《傳》阜,盛也。

多也。《詩·小雅》爾殽旣阜。《傳》阜,猶多也。

長也。《魯語》助生阜也。

山名。《左傳·文十六年》楚大饑,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

地名。《禮·明堂位》封周公于曲阜。

《左傳·文十五年》置諸堂阜。

阜城,屬渤海郡,阜陵,屬九江郡。見《前漢·地理志》。

阜螽,蟲名。《詩·召南》趯趯阜螽。《傳》阜螽,蠜也。

《韻會》佛寺曰香界,亦曰香阜。

叶敷救切,音覆。《梁鴻詩》惟季春兮華阜,麥含英兮方秀。哀茂時兮逾邁,愍芳香兮日臭。《第·詩古音考》阜字,可上可去。

叶房詭切。《劉邵·趙都賦》羣后紛其旣醉,遠人仡以宴喜。悅皇風之舄奕,羨我邦之殷阜。

叶符遇切,音附。《裴秀大蜡詩》告成伊何,年豐物阜。禮孝祀,介兹萬祜。◎按唐韻正,四十四有之半,古與篠小巧皓四韻通爲一韻。詩鄭風,叔于田,乗乗鴇,兩服齊首,兩驂如手,叔在藪,火烈具阜。小雅,田車旣好,四牡孔阜,東有甫草,駕言行狩。

吉日維戊,旣伯旣禱,田車旣好,四牡孔阜,易林,倬然遠咎,辟害高阜,田獲三狐,巨貝爲寶。桓驎七說,超絕壑,踰懸阜。馳猛禽,射勁鳥。王粲瑪瑙勒賦,總衆材而課美,信莫臧於瑪瑙,被文采之華飾,雜朱綠於蒼阜。左思魏都賦,矞雲翔龍,澤馬於阜,山圖其石,川形其寶。韻會小補,於紙韻遇韻俱云叶音,非。《說文》本作。《集韻》同峊。

【连】

連【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說文》員連也。《玉篇》合也,及也。《廣韻》續也,還也。《集韻》屬也。《正韻》接也。《詩·大雅》執訊連連。《朱傳》屬續貌。《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齊語》四里爲連,十連爲鄕。《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

姻親爲連。《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

黏鳥曰連。《淮南子·覽㝠訓》連鳥于百仞之上。

連尹、連敖,皆楚官名。《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

連山,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其卦以純艮爲首,山上山下,是名連山。

鉛之未鍊者曰連。《史記·貨殖傳》長沙出連錫。

祈連,山名。《前漢·霍去病傳》出北地,至祈連山。《註》卽天山也。

《韻會》州名。漢屬桂陽郡,隋置連州。

姓。《左傳·莊八年》齊有連稱。

《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斂。難也。《易·蹇卦》往蹇來連。《註》連,亦難也。

遲久之意。

《集韻》連彥切,音摙。《禮·玉藻》連用湯。《註》連,猶釋也。以湯洗足垢,乾潔其體也。

《集韻》郞旰切,音爛。連石,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連石。

叶離珍切,音鄰。《陸雲·夏府君誄》祈祈縉紳,泣涕留連。故作斯誄,著之不泯。泯音民。

【延】

延【寅集下】【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音綖。《說文》長行也。

《廣韻》進也。《禮·射義》孔子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儀禮·覲禮》者延之曰升。《註》從後詔禮曰延。延,進也。

《爾雅·釋詁》長也。《揚子·方言》延永,長也。凡施於年者謂之延,施於衆長謂之永。《班固·西京賦》歷十二之延祚。

《廣韻》遠也。《史記·蒙恬傳》延袤萬餘里。

《爾雅·釋詁》也。

《正韻》納也。《前漢·公孫弘傳》弘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

《集韻》及也。《書·大禹謨》賞延于世。

《廣韻》稅也,言也。

《韻會》遷延也,淹久貌。《左傳·襄十四年》晉人謂之遷延之役。《註》遷延,却退也。《張衡·西京賦》遷延邪睨。《註》李善曰:遷延,引身也。

盤屈曰宛延。《揚雄·甘泉賦》颺翠氣之宛延。《註》宛延,長曲貌。

《爾雅·釋詁》閒也。《疏》謂閒。今墓道也。《左傳·隱元年隧而相見註》隧若今延道。

《韻會》州名。漢高奴縣,後魏置延州。

地名。《左傳·隱元年》至於廩延。《註》廩延,鄭邑。留酸棗縣北有延津。

《昭二十七年》延州來季子聘於上國。《註》季子本封延陵,後復封州來,故曰延州來。

《前漢·地理志》張掖郡有居延縣。《註》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爲流沙。

姓。《後漢·延篤傳》篤,南陽人,爲京兆尹。

《集韻》以淺切,音演。冕上覆也。《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集韻》或作綖。

《廣韻》于線切《集韻》《韻會》延面切,音羨。《集韻》延,及也。《張衡·西京賦》重閨幽闥,轉相踰延。望䆗窱以逕庭,渺不知其所返。《註》延言互相周通。

【半】

半【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博漫切,般去聲。《說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易·繫辭》思過半矣。《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

《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註》師古曰:半,讀曰判。判,大片也。

《韻補》叶眠切,音鞭。《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隐】

隱【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櫽。《爾雅·釋詁》隱,微也。《註》微謂逃藏也。《易·乾卦》龍德而隱者也。

《禮·禮運》大道旣隱。《註》隱猶去也。

《說文》蔽也。《玉篇》匿也。《論語》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禮·檀弓》事親有隱而無犯。《魯語》五而已,無有隱者,隱乃諱也。

《廣韻》私也。《論語》吾無隱乎爾。《疏》孔子敎人無所隱惜。

《玉篇》不見也。《易·繫辭》巽稱而隱。《註》稱揚命令,而百姓不知其由。《史記·韓安國傳》壷遂之深中隱厚。

《禮·曲禮》不以隱疾。《註》隱疾,衣中之疾也。

《史記·秦始皇紀》隱宮徒,一百日隱於隂室養之,故曰隱宮。

《史記·滑稽傳》齊威王之時喜隱。《前漢·藝文志》隱書十八篇。《註》《劉向·別錄》云:隱書者,疑其言以相問,對者以慮思之,可以無不喩。

《禮·玉藻》隱辟而後屨。《註》隱辟,俛逡巡而退著屨也。

《爾雅·釋言》隱,占也。《註》隱度。《疏》占者,視兆以知吉凶,必先隱度。《禮·少儀》軍旅思險,隱情以虞。《註》隱,意也,思也。《後漢·安帝紀》隱親悉心,勿取浮華。《註》皆隱審盡心,勿取浮華不實者。

《揚子·方言》隱,定也。

《玉篇》安也。

痛也。《詩·邶風》如有隱憂。《傳》痛也。《禮·檀弓》拜稽顙,哀戚之至隱也。稽顙,隱之甚也。《孟子》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又》皆有怵惕惻隱之心。《前漢·韓安國傳》此仁人之所隱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隱民皆取食焉。《註》隱約窮困。

《定三年》君以弄馬之故,隱君身。《註》隱,憂約也。《荀子·儒效篇》隱隱兮其恐人之不當也。《註》隱隱,憂戚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湛湛隱隱。《註》隱隱,盛貌。

《前漢·郊祀歌》休嘉砰隱溢四方。《註》砰隱,盛意。

《左傳·襄二十三年》踰隱而待之。《註》隱,短牆也。

《諡法》隱拂不成曰隱,不顯尸國曰隱,見美堅長曰隱。

姓。《吳志》有廷尉左監隱蕃。

《爾雅·釋草》蒡,隱葱。《註》似蘇,有毛,江東呼爲隱葱,藏以爲葅。

《廣韻》《集韻》於靳切,音檼。《廣韻》隈隱之貌。

《孟子》隱几而臥。《註》隱,倚也。於靳反。

《集韻》築也。《前漢·賈山傳》厚築其外,隱以金椎。

《集韻》於刃切,駰去聲。《禮·檀弓》旣葬而封,廣輪揜坎,其高可隱也。《註》隱,據也。封可手據,謂高四尺所。《釋文》隱,於刃反。《集韻》俗作㥯隐。

【陴】

陴【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符支切《集韻》《韻會》頻彌切《正韻》蒲靡切,音脾。《說文》城上女牆俾倪也。《左傳·宣十二年》守陴。

《成十五年》閉門登陴。

《集韻》賔彌切,音卑。同裨。接益也。《釋名》陴,裨也,裨助城之高也。

《集韻》蒲街切,音排。義同。《說文》籀文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