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錾穷处焚膏油

出自:清代·宫尔劝《金沙江歌》

拼音:[chuí][zàn][qióng][chǔ,chù][fén][gāo,gào][yóu]

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金沙江水出乳牛,来自番域入梁州。
斜穿六诏经八郡,奔腾下汇岷江流。
在昔议开辄中止,付之天险非人谋。
圣主宵旰求民隐,凡厥利赖罔不周。
千古巨功随运会,一劳将为滇蜀休。
惊涛一千三百里,险滩一百二十余。
卧者威如伏狮虎,立者森若攒戈矛。
削壁参天类排障,悬岩覆地同垂旒。
激湍喷雾隐日月,狂澜轰雷撼山丘。
萼稽龙门辟天险,乾坤旋转神功收。
通塞岂尽关气数,抑以人力邀天麻。
上公经始少保继,余以筹笔襄盛猷。
任贤使能咨诹广,散财发粟招徕优。
工师齐集良法出,锤錾穷处焚膏油
冈陵川泽终变易,底绩七度更春秋。
苴兰远阻夜郎外,贸迁人苦鸟道修。
近又滇铜供京铸,牛马脊断车折軥。
积岨一朝成利涉,帆樯上下无夷犹。
驱石之人有谁见,开山五丁今与俦。
桑经郦注缺谁补,金沙永奠西南陬。

查看原文

注释

【穷处】1.谓乡居不仕;隐居。 2.困居。
【焚膏】谓夜间继续工作或学习。
【膏油】1.油脂;灯油。 2.特指为子弟延师请益之费。 3.比喻滋润作物的雨水。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锤】

錘【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直垂切《集韻》重垂切《正韻》直追切,音鬌。《說文》八銖也。《淮南子·詮言訓》雖割國之鍿錘以事人。《註》六兩曰鍿,倍鍿曰錘。◎按此與說文解異。

《玉篇》稱錘也。《博雅》權謂之錘,其形垂也。《韻會》或作鎚。

《博雅》重也。《揚子·方言》重也。東齊之閒曰錪,宋魯曰錘。《註》錘,直垂反。

與垂同。《揚子·太經》錘以玉鐶。

人名。《前漢·郊祀志》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註》二人皆方士。錘,直垂反。

縣名。《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錘侯呂通。《索隱註》縣名。屬東萊。

《廣韻》《集韻》《韻會》馳僞切《正韻》直類切,音縋。稱錘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註》以爲稱錘以起量。《釋文》錘,直僞反。劉讀直危反。

《集韻》竹恚切,音諈。義同。一曰側意。

《集韻》《韻會》《正韻》之瑞切,音惴。鍛器。《莊子·大宗師》在爐錘之閒耳。《註》爐,烹物之具。錘,成物之具。

《集韻》《正韻》主蘂切,音捶。

《韻會》息委切,音髓。義同。

【錾】

鏨【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藏濫切《集韻》《韻會》昨濫切,音暫。《廣韻》鐫石。

《說文》小鑿也。

《廣韻》才敢切《集韻》在敢切,音槧。

《廣韻》慈染切《集韻》疾染切,音漸。

《廣韻》士咸切《集韻》鋤咸切,音讒。

《集韻》財甘切,音蠶。義同。

【穷】

窮【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韻會小補》說文本作竆。从穴躳聲。隷作窮。

《集韻》居雄切,音弓。恭貌。本作匔。或从穴作窮。

【处】

處【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

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廣韻》留也,息也,定也。

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

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

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

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

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

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

《廣韻》讀去聲,昌據切。所也。《詩·邶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魯語》五三次。《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集韻》居御切。通據。人名,齊有梁丘處。

通杵。《公羊傳·僖十二年》侯處臼卒。《註》《左傳》作杵臼。《說文》作処。《廣韻》俗作䖏。

【焚】

焚【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燔《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分切,音汾。《玉篇》燒也。《集韻》火灼物也。《書·胤征》玉石俱焚。《易·離卦》焚如。《春秋·桓七年》焚咸丘。《註》焚,火田也。《禮·月令》仲春毋焚山林。

《集韻》方問切,音奮。《左傳·襄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註》杜預曰:焚,斃也。服虔曰:焚,讀曰僨僵也。《集韻》本亦作僨。

叶汾沿切。《郭璞·炎山贊》木含陽精,氣結則焚,理其微乎,其妙在傳。

叶符筠切。《曹植文》季嗣不維,網漏于秦,崩樂滅學,儒坑禮焚。《說文》本作燓。《集韻》或作炃燌。

【膏】

膏【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之性,難正也。《註》膏,肉之肥者。《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軸。《註》狶膏,豬脂也。

《博雅》人一月而膏。《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註》心下爲膏。

《正韻》澤也。《博雅》膏,滑澤也。《易·屯卦》屯其膏。《疏》正義曰:膏謂膏澤也。

脣脂,以膏和丹作之,亦曰膏。《詩·衞風》豈無膏沐,誰適爲容。

甘也。《禮·禮運》天降膏露。《註》膏,猶甘也。

凡樹理之白者皆曰膏。《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註》鄭司農曰:膏物,謂楊柳之屬,理致且白如膏。

五穀之滑者皆曰膏。《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註》郭曰:言味好,皆滑如膏。

《唐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號切,音誥。潤也。《詩·曹風》芃芃黍苗,隂雨膏之。《釋文》膏,古報反。《禮·內則》脂膏以膏之。《釋文》膏之,古報反。◎按劉鑑經史動靜字音,凡脂膏之膏則讀平聲,用以潤物曰膏,則讀去聲。

【油】

油【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音由。水名。《說文》水出武陵孱陵,東南入江。《水經注》孱陵縣有白石山,油水所出。

江夏平春縣有油水。《水經注》油水,出平春縣西南油溪。

膏也。《博物志》積油滿萬石,自然生火。

石油。《水經注》高孥洧水肥可然。《夢溪筆談》鄜延出石油。《廣輿記》石油出肅州南山。

猛火油。《昨夢錄》猛火油,出高麗東數千里。日初出之時,因盛夏日力烘,石極熱則出液,他物遇之,卽爲火,惟眞琉璃器可貯之。

緹油,車飾。《後漢·劉傳》乗鮮車大馬,赤屛泥。《註》赤屛泥,謂以緹油屛泥於軾前。

橘名。《韓彥直·橘錄》油橘,皮似以油飾之,中堅而外黑。

油油,和謹貌。《禮·玉藻》三爵而油油以退。

禾黍光悅貌。《束皙·補亡詩》厥草油油。

雲盛貌。《孟子》天油然作雲。

《廣韻》《集韻》余救切,音狖。浩油,地名。《公羊傳·定四年》公及諸侯盟于浩油。《註》油音由,一音羊又反。

與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錄》珍膏油其面。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