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卒敢诬

出自:金朝·杨奂《孙烈妇歌》

拼音:[tiān][dào][zú,cù][gǎn][wū]

平仄:平仄平仄平

平陆有烈妇,地望雄诸吴。
从居孩提间,体貌迥尔殊。
举家爱惜心,不啻千金珠。
眉拂夏茧蛾,鬓亸春林乌。
芙蓉羡颜色,冰雪羞肌肤。
十二巧针指,十四婉步趋。
姻戚未省识,闺阃何曾踰。
孙郎邑中秀,少小依师儒。
双亲为择对,买红缠酒壶。
青鸾得綵凤,誓结百年娱。
屈己接妯娌,尽心奉舅姑。
孰谓连理枝,半璧先摧枯。
春风合欢床,分守夜雨孤。
西邻久钦慕,诚与六礼俱。
贿好靡不周,下逮役使徒。
父兄去世乱,仓卒谁携扶。
母嫂怜幼寡,且微反哺雏。
号诉竟莫察,僵仆气不苏。
同穴大义在,初言宁忍辜。
日闻势转逼,托媒致区区。
将汝已死妇,配我未葬夫。
朝决暮即行,参差当自屠。
王族忽承命,搔首久踟蹰。
此事难为谐,此理古亦无。
女闻一抚掌,天道卒敢诬
腐骨尚知爱,而况生人躯。
素志从此伸,里巷咸惊吁。
秋风万马来,所至皆丘墟。
粟堆坡头路,月黑忘崎岖。
乡兵共乌合,焉能保不虞。
俄顷鼓声绝,崩溃东北隅。
壮者被杀戮,弱者遭縻驱。
妇时飞悬厓,翩若赴水凫。
皎皎盈尺玉,未甘苍蝇污。
鲜鲜全匹锦,岂容浊秽涂。
向是健男子,足授丈二殳。
航海鲙长鲸,荡荆缚于菟。
悲哉女子身,裙裾郁壮图。
胡不具始末,奏之达帝都。
外则诏郡国,内则正宫襦。
胡不搆祠宇,揭之当官衢。
近使感义节,远使惩淫愚。
不然布台阁,直笔一再濡。
特书彤史上,永世瞻范模。

查看原文

注释

【天道】1.犹天理﹐天意。 2.指自然界变化规律。 3.指显示征兆的天象。 4.气候﹐天气。 5.时光﹐时候。 6.局势﹐形势。 7.佛教所说六道之一。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卒】

卒【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藏沒切,尊入聲。《說文》隸人給事者。《周禮·地官·小司徒》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四兩爲卒。

《唐韻》子律切《集韻》《韻會》卽聿切《正韻》卽律切,音啐。《爾雅·釋詁》盡也。《疏》終盡也。《詩·衞風》畜我不卒。

《爾雅·釋言》巳也。《禮·曲禮》大夫死曰卒。

《唐韻》《集韻》《正韻》倉沒切《韻會》蒼沒切,村入聲。《廣韻》急也。《韻會》匆遽之貌。《前漢·司馬遷傳》卒卒無須臾之閒。《趙充國傳》則亡以應卒。《註》卒謂暴也。

與倅同,音翠。副貳也。《禮·燕義》庶子,官職,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

《集韻》崒亦作卒。

《韻補》叶將遂切,音翠。《左思·吳都賦》雕題之士,鏤身之卒。比飾虬龍,蛟螭與對。

叶昌悅切,音測。《蘇轍·功臣寺詩》流傳後世人,談笑資口舌。是非亦已矣,興廢何倉卒。

【敢】

敢【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上下相付持也。隷變作敢。《書·益稷》誰敢不讓,敢不敬應。

《盤庚》敢恭生生。《疏》有人果敢奉用進進於善言,好善不倦也。

《儀禮·士虞禮》敢用絜牲剛鬣。《註》敢,冒昧之辭。《疏》凡言敢者,皆是以觸尊,不自明之意。

《博雅》敢,衂也。《廣韻》勇也,犯也。《增韻》忍爲也。

【诬】

誣【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武扶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矯誣。《註》加罪無辜曰誣。《荀子·大略篇》不能而居之,誣也。

《讀書通》通作憮。《論語》君子之道焉,可誣也。《前漢·薛宣傳》引作憮。《晉灼註》憮同誣。《篇韻》譌作誈。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