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坛主人广藩伯

出自:明代·张诩《题画菜为罗方伯》

拼音:[yín][tán][zhǔ][rén][guǎng,ān][fān][bó,bǎi,bà]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

菜兮菜兮始泥蟠,一朝尚膳趋金銮。
灵根中禀天地塞,奕叶下陋桃李繁。
天然不似孤竹若,英气宜带梅君酸。
至味已实商说鼎,高韵耻荐金张盘。
当其栖迹东湖地,百钱争售如蜂攒。
及乎虎啸出扶汉,人以诸葛姓字安。
出处大节如白日,芬香广播天地间。
丹青谁此夺天巧,写入绞绡对吟坛。
吟坛主人广藩伯,知味平生作友看。
每持资斧除恶本,长扇仁风培善根。
蚤晚大拜入廊庙,即此一味呈琅玕。
顿令苍生无此色,多士和根如蔗餐。
我当为作菜君传,万古流传定不刊。

查看原文

注释

【吟坛】诗坛;诗人聚会之处。
【主人】1.接待宾客的人。与"客人"相对。 2.特指留宿客人的房东。 3.财物或权力的支配者。 4.仆婢及受雇佣者的家主。 5.用为学徒(或工人)对其产业主之称。 6.古代指战争中在自己土地上防守的一方。 7.主要人物;主体。 8.指君主。 9.谓执掌教化国人之事。
【藩伯】1.古代诸侯中的领袖。 2.明清时指布政使。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吟】

吟【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唫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音切,音崟。《說文》呻也。《廣韻》歎也。

《增韻》哦也,咏也,鳴也。《莊子·德充符》倚樹而吟。《戰國策》晝吟宵哭。《楚辭·漁父》行吟澤畔。《荀子·不苟篇》盜跖吟口。《註》吟咏長在人口也。《後漢·梁冀傳》口吟舌言。《註》謂語吃不能明了。

姓。《正字通》唐嘉州刺史吟約。

音含。《前漢·郊祀歌》靈安留,吟靑黃。《註》服虔曰:吟音含。○按師古云:服說非也。吟,歌誦也,靑黃,四時之樂也。然服有此音,今存之。

《集韻》牛錦切,音僸。《揚雄·解嘲》蔡澤雖噤吟,而笑唐舉。《註》師古曰:噤吟,頷頤之貌。吟,魚錦反。

《集韻》宜禁切,音。長咏也。《韓愈·同宿聮句》白鶴叫相喑。喑或作吟,吟去聲。

音噤。《史記·淮隂侯傳》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註》吟,巨蔭反。

音琴。亦見《史記·淮隂侯傳索隱註》。《說文》或作䪩訡。《集韻》亦作欽。

【坛】

壇【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集韻》《韻會》唐干切《正韻》唐闌切,音彈。《說文》祭場也。壇之言坦也。一曰封土爲壇。《禮·祭義》燔柴于泰壇祭天也。《祭法》去祧爲壇。《註》遠廟八世祖則遷于壇,有禱則祭。互詳墠字註。《史記·文帝紀》其廣增諸祀壇場。

楚人謂中庭曰壇,見《荆楚風俗通》。

盟誓則立壇。《禮·雜記》孔子出魯東門,過故杏壇,曰:兹臧文仲誓盟之壇也。睹物思人,命琴而歌。

國君朝會亦設壇。《左傳·襄二十八年》鄭伯如楚,舍不爲壇,子產曰:大適小則爲壇,小適大苟舍而已,焉用作壇。

特拜將相亦設壇。《前漢·高帝紀》上設壇具禮,拜韓信爲大將,一軍皆驚。《唐書·裴度傳》度拜相,詔四登師壇。

雞壇,友會也。《北戸錄》越人每相交,作壇,祭以白犬丹雞。

瑤壇,仙境也。《張協·七命》眷椒庭于瑤壇。

《集韻》儻旱切,音儃。《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一曰暴內陵外則壇之。《鄭註》出其君。置空壇之地。

《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但。壇曼,寬廣貌。《史記·司馬相如傳》壇以陸離。《子虛賦》案衍壇曼。

《集韻》《正韻》時戰切,音繕。除地也。

《集韻》上演切,音善。野土也。《楚辭·九章》鸞鳥鳳凰,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

亭年切,音田。《桓君山仙賦》周覽八極,還崦華壇。氾氾濫濫,隨天轉旋。

叶直良切,音長。《楚辭·九歌》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俗作壇,非。壇字从靣,不从㐭作。

【主】

主【子集上】【丶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丶宔《唐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音麈。君也。《董仲舒·賢良策》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愛民而好士,可謂誼主矣。《呂氏春秋》朝臣多賢,左右多忠,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

大夫之臣,稱其大夫曰主。《左傳·昭二十八年》成鱄對魏舒曰:主之舉也,近文德矣。

天子女曰公主。周制,天子嫁女,諸侯不自主婚,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

賔之對也。《禮·檀弓》賔爲賔焉,主爲主焉。

《左傳·僖三十年》燭之武見秦伯曰: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註》鄭在秦之東也。

宰也,守也,宗也。《易·繫辭》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神主,宗廟立以棲神,用栗木爲之。《春秋傳》虞主用桑,練主用栗。

匰主。《周禮·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祭祀則供匰主。《註》主神所依也。匰,盛主之器。

《禮·曲禮》居不主奧。《疏》主,猶坐也。

《晉語》陽子剛而主能。《註》上也。

姓。隋主胄,明主問禮。

主父,複姓。

《正韻》陟慮切。同注。《荀子·宥坐篇》主量必平似法。《註》主,同註。

【人】

人【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姓。明人傑。

左人,聞人,俱複姓。

《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广】

广【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魚檢切《韻會》疑檢切,醃上聲。《說文》因广爲屋。象對刺高屋之形。《徐鉉曰》因广爲屋,故但一邊下。《增韻》棟頭曰广。《韓愈·遊湘西寺詩》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屋广。

《釋名》衾,广也。其下廣大,如广受人也。

《廣韻》魚掩切,音隒。義同。(廣)《唐韻》《集韻》《韻會》古晃切,光上聲。《說文》殿之大屋也。

《玉篇》廣,大也。《廣韻》廣,闊也。《易·繫辭》廣大配天地。《疏》大以配天,廣以配地。

州名。《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廣州。

姓。《姓譜》出丹陽,廣成子之後,宋有廣漢。

《玉篇》古曠切,光去聲。《周禮·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疏》馬融云:東西爲廣,南北爲輪。《釋文》廣,古曠反。

車名。《周禮·春官·車僕》廣車之萃。《註》廣車,橫之車也。《釋文》廣,古曠反。《左傳·僖二十八年》西廣東宮。《疏》楚有左右廣,蓋兵車之名。《宣二年》分爲二廣。《註》十五乗爲一廣。

《正字通》音曠。《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廣焉。《註》廣,開泰貌。

與曠通。《前漢·五行志》師出過時之謂廣。

姑黃切,音光。《爾雅·釋獸》回毛在背,闋廣。《疏》伯樂相馬法,旋毛在背者名闋廣。《音義》廣,音光。

《韻補》叶果五切,音古。《禮·樂記》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弦匏笙簧,會守拊鼓,始奏以文,復亂以武。

【藩】

藩【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甫煩切《集韻》方煩切,音翻。籬也。《易·大壯》羝羊觸藩。《爾雅·釋言》樊藩也。《疏》樊圃之藩也。

域也。《莊子·大宗師》吾願遊于其藩。

《韻會》與蕃通。屛也。《詩·大雅》价人維藩。

通轓。《周禮·春官·巾車》漆車藩蔽。《註》藩,今時小車,漆席以爲之。

附袁切,音煩。《爾雅·釋草》蕁,䒞藩。《疏》藥草知母也。

《韻補》方文切,叶音分。《韓愈·苗夫人墓銘》或毗于王,或式于藩。是生夫人,載穆令聞。《五經文字》藩本藩籬字,亦作藩屛字,今獨用爲藩籬字。

【伯】

伯【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正韻》博陌切,音百。《說文》長也。《釋名》父之兄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

兄曰伯。《詩·小雅》伯氏吹塤。

第三等爵曰伯。

《周禮·春官》大宗伯之職,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九命作伯。《註》上公有功德者,加命爲二伯,得征五侯九伯者。《疏》公羊傳,自陝以東,周公主之。陝以西,召公主之。是東西二伯也。言九伯者,九州有十八伯,各得九伯,故云九伯也。

婦人目其夫曰伯。《詩·衞風》伯也執殳。

馬祖,天駟,房星之神曰伯。《詩·小雅》旣伯旣禱。《註》以吉日祭馬祖而禱之。

鳥名。《左傳·昭十七年》伯趙氏,司至者也。《註》伯趙,伯勞也。

姓。益之後。春秋時有伯宗,伯州犂。

同陌。《史記·酷吏傳》置伯格長。《註》言阡陌村落皆置長也。

《正韻》必駕切。同霸。五伯,齊桓,晉文,秦繆,宋襄,楚莊也。伯叔伯長之義,後人恐與侯伯字溷,故借霸字別之。

叶蒲各切,音博。《詩·大雅》王錫申伯。叶下蹻濯。

叶壁益切,音必。《史記·敘傳》維弃作稷,德盛西伯。

叶博故切,音布。《揚雄·解嘲》子胥死而吳亡,種蠡存而越伯。五羖入而秦喜,樂毅出而燕懼。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