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岸砂砾堆

出自:唐代·戎昱《塞下曲》

拼音:[bàng][àn][shā][lì][duī]

平仄:仄仄平仄平

惨惨寒日没,北风卷蓬根。将军领疲兵,却入古塞门。
回头指阴山,杀气成黄云。
上山望胡兵,胡马驰骤速。黄河冰已合,意又向南牧。
嫖姚夜出军,霜雪割人肉。
塞北无草木,乌鸢巢僵尸。泱渀沙漠空,终日胡风吹。
战卒多苦辛,苦辛无四时。
晚渡西海西,向东看日没。傍岸砂砾堆,半和战兵骨。
单于竟未灭,阴气常勃勃。
城上画角哀,即知兵心苦。试问左右人,无言泪如雨。
何意休明时,终年事鼙鼓。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駸駸。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查看原文

注释

【砂砾】细碎的小石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傍】

傍【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步光切《集韻》《韻會》蒲光切。通旁。《說文》近也。《廣韻》側也。

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

《集韻》補朗切,音縍。左右也。《賈子保傅篇》成王之生,仁者養之,孝者强之,四聖傍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正韻》倚也。《集韻》亦近也。或作並䧛。

《正韻》補耕切,音綳。《詩·小雅》四牡彭彭,王事傍傍。《朱傳》傍傍然不得已也。

【岸】

岸【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五旰切《集韻》魚旰切《韻會》疑旰切《正韻》魚幹切,音犴。《說文》水厓而高者。《爾雅·釋地》望厓洒而高岸。《註》厓峻而水深曰岸。《詩·衞風》淇則有岸。《小雅》高岸爲谷。

階也。《張衡·西京賦》襄岸夷塗。《註》襄,高也。岸,殿階也。

魁岸,雄傑也。《前漢·江充傳》爲人魁岸。《註》岸者,有廉稜如崖岸形。《唐書·宦者傳》仇士良以李石稜稜有風岸深忌之。

道岸。《詩·大雅》誕先登于岸。《註》道之極至處也。

露額曰岸。《後漢·馬援傳》帝岸幘見援。

獄名。《詩·小雅》宜岸宜獄。《註》鄕亭之繫曰岸,朝廷曰獄。韓詩作犴。

【砂】

砂【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所加切《集韻》師加切,竈則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爲黃金。丹砂,卽今硃砂也。《集韻》《韻會》於沙字下註亦作砂。《廣韻》幷斥砂爲俗字。惟《正字通》云砂類不一。《本草》朱砂性甘味寒。

《廣輿志》:粵西慶遠府宜山縣產砂,生山北者曰辰砂,生山南者曰宜砂,地脉不殊,砂亦無別。

縮砂蔤,其子一團八隔,如黍米,辛香可調食。今砂仁,卽縮砂子。

硼砂,生西南番,分黃白二種。

兔矢曰明月砂,亦名兔簟。

蝙蝠矢曰夜明砂。《本草綱目》砂載玉石部,與水部沙音同義異,不宜合而爲一,此足正舊說之謬矣。

叶蘇和切,音梭。《白居易詩》容光未消歇,恩愛忽磋跎。何意掌上玉,化作眼中砂。

【砾】

礫【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郞狄切,音歷。《說文》小石也。《張衡·西京賦》爛若磧礫。《註》石細者曰礫。

丹沙亦曰丹礫。《郭璞·江賦》其下則金礦丹礫。

黃礫,木名。《司馬相如·上林賦》鮮支黃礫。《顏監云》黃礫,今用染者,黃屑木也。

叶歷各切,音落。《郭璞·三水山贊》三水之山,珍石惟錯。爰有璿瑰,金沙丹礫。

【堆】

堆【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回切,對平聲。聚土也。《楚辭·九歎》陵魁堆以蔽視兮。

舍也。《戰國策》鍾期堆琴。《註》猶論語舍瑟也。

地名。《前漢·地理志》蜀守李冰,鑿離堆以息水患。堆,一作。

灩澦堆,在蜀夔州。《杜甫詩》故馮錦水將雙淚,好過瞿塘灩澦堆。

鳥名。驪山有鳥,名阿濫堆。唐宗御玉笛,以其聲翻爲曲。《張祐詩》至今風俗驪山下,村笛猶吹阿濫堆。

灰堆。《金坡遺事》吳俗,除夜將曉,婢僕持杖擊糞壤,致詞祈利市,謂之打灰堆。《史記》作碓。《漢書》作。俗作塠。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