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岂蹇剥

出自:清代·敦敏《书怀联句同敬亭用昌黎纳凉联句原韵》

拼音:[wǒ][mìng][qǐ,kǎi][jiǎn][bāo,bō]

平仄:仄仄仄仄平

蟪蛄无春秋,朝菌昧晦朔。
淄渑辨浅深,泾渭分清浊。
阿谁苦骥伏,何人奋鹏擢。
痴情散楚云,迂泪洒华岳。
激湍矫潺湲,砥柱立瀺灂。
世味薄于纱,境遇冷如雹。
对人畏巉岩,律身慕端悫。
始菀讵知枯?端忧已兆乐。
嗟哉彼燕雀,哑然笑鸾鷟。
诗穷怜孟郊,酒狂忆徐邈。
少小勤下帷,经史日盈握。
世好鄙区区,自强奋卓卓。
每喜宴宾朋,颇许荣头角。
群儿不随奔,长老容置啄。
对策御笔新,赐墨天息渥。
缀文亦自奇,吟诗不须捉。
涵覆荷乾坤,收登愧轮桷。
风趠帆可驶,水清缨宜濯。
祖鞭何寂寥,匣剑自卓荦。
精金练莫邪,完玉秘太璞。
颖无毛生椎,拙守农夫穱。
崎岖似茧足,危险任累鷇。
山海忆遨游,衣襟耻龌龊。
关碛壮胸怀,风霜健砻斲。
古塞少人烟,匹马横弓槊。
猿猱乱秋吟,彪虎惊晓觉。
归掩松菊关,羞对风尘皃。
一枝觅新巢,三冬恋旧学。
青云何谁登?坦路何自扑?雄飞翮未齐,雌伏足如鋜。
闭门种野芹,抱瓮同茝药。
我身■浮沉,我命岂蹇剥?众口聚嚣纷,蛾眉滋谣诼。
好峰多嵚崎,幽岩自礐硞。
疾行趋径迂,恶影举足数。
射虎犹神驰,雕虫唯茟搦。
纨裤侈轻肥,布衣甘素朴。
文辞屏藻缋,古简费研搉。
蕉案仍咿唔,鸡窗听嘤喔。
弄泉岂流枕,爱山非石欶。
联床忆夜雨,棣萼怜花幄。
明珠加磨瑩,荆璞须采琢。

查看原文

注释

【蹇剥】《易.蹇》:"蹇,难也。"又《剥》:"剥,不利有攸往。"后因以"蹇剥"谓时运不济。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我】

我【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命】

命【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鳴去聲。《説文》使也。《書·堯典》乃命羲和。

《玉篇》敎令也。《書·大禹謨》文命敷于四海。《傳》言其外布文德敎命。《說命》王言惟作命。《易·泰卦》自邑告命。《增韻》大曰命,小曰令。上出爲命,下稟爲令。

《爾雅·釋詁》命,告也。

《易·乾卦》各正性命。《疏》命者,人所稟受。《說卦》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註》命者,生之極。《左傳·成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疏》命雖受之天地,短長有本,順理則壽考,逆理則夭折,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法則,以定此命,言有法,則命之長短得定,無法,則夭折無恆也。

《詩·周頌》維天之命,於穆不已。《箋》命,猶道也。

《詩·周頌》夙夜基命宥密。《傳》命,信也。《疏》信順天命。

《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一曰祠,二曰命。《論語》爲命裨諶草創之。《疏》命,謂政令盟會之辭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典命。《註》命,謂遷秩羣臣之書。

星名。《周禮·春官·大宗伯》司命。《註》文昌第四星。

《周語》襄王賜晉惠公命。《註》命,瑞命。諸侯卽位,天子賜之命圭,以爲瑞節。

《周語》襄王賜。晉文公命。《註》命,命服也。諸侯七命,冕服七章。

《前漢·張耳傳》嘗亡命遊外黃。《註》師古曰:命者,名也。脫名籍而逃亡。

《前漢·李陵傳》射命中。《註》師古曰:所指名處,卽中之也。

《廣韻》計也。

《廣韻》召也。

叶眉辛切,音珉。《詩·鄘風》乃如之人也,懷昏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

《大雅》保右命之,自天申之。○按《朱子》皆叶彌幷反,幷在庚韻,難與眞韻相叶,疑應作彌賔反。

叶漭去聲。《郭璞·山海經·不死國贊》有人爰處,員丘之上,赤泉駐年,神木養命。

《禮·大學》舉而不能先命也。《註》命讀爲慢,聲之誤也。《釋文》命音慢,武諫反。

【岂】

豈【酉集中】【豆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䔇。《說文》還師振旅樂也。

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

《集韻》《正韻》通。軍勝之樂也。

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

【蹇】

蹇【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居偃切《集韻》《韻會》紀偃切,音犍。《說文》跛也。《釋名》蹇,跛蹇也,病不能執事役也。《史記·晉世家》卻克僂,而魯使蹇,衞使眇。《前漢·敘傳》駑蹇之乗。《莊子·達生篇》聾盲跛蹇。

《易·蹇卦》蹇,難也,險在前也。《又》王臣蹇蹇。《疏》涉蹇難而往濟蹇,故曰王臣蹇蹇也。

《左傳·哀六年》彼皆偃蹇,將棄子命。《註》偃蹇,驕敖。《屈原·離騷》望瑤臺之偃蹇兮。《註》高貌。《又》何瓊珮之偃蹇兮。《註》衆盛貌。

《九歌》靈偃蹇兮姣服。《註》舞貌。《補註》委曲貌。

《史記·司馬相如傳》蹇產溝瀆。《註》蹇產,屈折也。

《管子·四時篇》毋蹇華絕芋。《註》蹇,拔也。

《屈原·離騷》蹇將憺兮壽宮。《註》蹇,詞也。

《博雅》蹇,擾也。

姓。《左傳·僖三十二年》穆公訪諸蹇叔。《註》秦大夫。《屈原·離騷》吾令蹇脩以爲理。《註》蹇脩,伏羲之臣也。

《廣韻》九輦切《集韻》《韻會》九件切,搴上聲。

《集韻》巨偃切,音鍵。義同。

與褰同。《莊子·山木篇》蹇裳躩步。《楚辭·九章》憚蹇裳而濡足。《補註》蹇,讀若褰。

與謇同。《屈原·離騷》余固知謇謇之爲患兮。《註》謇謇,忠貞貌。易曰:王臣謇謇。《補註》今《易》作蹇蹇。先儒引經多如此,蓋古今本不同耳。《六書正譌》蹇从足,寒省聲。跛爲正義,借爲蹇難、蹇直字。別作謇,非。

【剥】

剝【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北角切,音駁。《說文》裂也。从刀,彔聲。《玉篇》削也。《廣韻》落也,割也,傷害也。《楚辭·九思》怫鬱兮肝切剝。

《增韻》褫也,脫也。

卦名。《易·剝卦》剝也,柔變剛也。

《周禮·秋官·柞氏》冬日至,令剝隂木而水之。《註》謂斫去次地之皮。

殺牲體解之名。《詩·小雅》或剝或亨。

《禮·檀弓》喪不剝奠也與。《註》剝者,不巾覆也。脯醢之奠不惡塵埃,故可無巾覆。

《集韻》普木切《正韻》普卜切,音璞。力擊也。《詩·豳風》八月剝棗。《註》擊也。

音卜。《魏·劉楨·魯都賦》毛羣隕殪,羽族殲剝。塡崎塞畎,不可勝錄。《集韻》或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