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湖上浮轻舫

出自:清代·乾隆《曲院风荷》

拼音:[kūn][míng][hú][shàng,shǎng][fú][qīng][fǎng]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几个田田漾细风,乍看绿叶想花红。
昆明湖上浮轻舫,六月春光讶许同。

查看原文

注释

【昆明】1.指汉代昆明池。 2.古代我国西南部族名。
【明湖】1.明净的湖水。 2.明圣湖的简称。杭州西湖的别名。
【上浮】(价格、利率、工资等)向上浮动:~一级工资|物价指数~一个百分点。
【浮轻】轻飘貌。
【轻舫】犹轻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昆】

昆【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古渾切《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音崐。《說文》同也。《註》日日比之是同也。《前漢·揚雄傳》噍噍昆鳴。《註》師古曰:昆,同也。

《爾雅·釋言》昆,後也。《註》謂先後也。《書·大禹謨》昆命于元龜。《傳》昆,後也。

《書·仲虺之誥》垂裕後昆。《傳》垂優足之道示後世。《釋名》來孫之子曰昆孫。昆,貫也,恩情轉遠,以禮貫連之耳。

《詩·王風》謂他人昆。《傳》昆,兄也。

姓。《詩·商頌》昆吾夏桀。《傳》昆吾,巳姓也。《姓氏急就篇》昆氏,夏諸侯昆吾之後。戰國有賢者昆詳。

山名。《史記·李斯傳》致昆山之玉。《註》正義曰:昆岡在于闐國東北四百里,其岡出玉。

《左思·魏都賦》昆蟲毒噬。《註》昆,明也。明蟲者,陽而生,隂而藏。

與崑同。《前漢·地理志》昆崙、析支、渠叟,西戎卽敘。《書·禹貢》作崑崙。

《集韻》《韻會》胡昆切,音魂。人名。漢有屬國公孫昆邪。

《集韻》戸袞切,音混。義同。

昆夷亦作混。

與渾同。《揚子·太經》昆侖旁薄。◎按卽渾淪。

《韻補》叶俱倫切。《度尚·曹娥》若堯二女,爲湘夫人。時效髣髴,以詔後昆。

叶居員切。《韓愈·胡評事墓誌》宜兹人,肖後昆。五十七,不足年。《集韻》本作。

【明】

明【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

《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

《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

《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

《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

《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

《詩·小雅》祀事孔明。《箋》明,猶備也。

《詩·大雅》明明在下。《傳》明明,察也。《爾雅·釋詁疏》明明,言甚明也。

《禮·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禮·禮運》故君者所明也。《疏》明,猶尊也。

《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疏》明者,辨說是非也。

《韓非子·難三篇》知微之謂明。

《廣韻》昭也,通也。

星名。《詩·小雅》東有啓明。《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小雅》明發不寐。《疏》言天將明,光發動也。

《正字通》凡厥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

姓。《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晉荀晞從事明預。

與盟同。《詩·小雅》不可與明。《箋》明,當爲盟。

與孟同。《周禮·夏官·職方氏註》望諸明都也。《釋文》明都,《禹貢》作孟豬。今依《書》讀。

《前漢·地理志》廣漢郡葭明。《註》師古曰:明音萌。

《韻補》叶謨郞切。《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楚辭·九歌》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旣明。

叶彌延切。《道藏歌》觀見學仙客,蹊路放炎烟。陽光不復朗,隂精不復明。

【湖】

湖【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說文》大陂也。《周禮·夏官·職方氏》楊州,其浸五湖。《水經注》五湖,謂長塘湖,太湖,射貴湖,上湖,滆湖。

水名。《水經注》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

州名。《廣輿記》屬浙江,吳曰吳興,隋唐曰湖州,今爲湖州府。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浮】

浮【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罘。《說文》氾也。《論語》乗桴浮於海。

順流曰浮。《書·禹貢》浮于濟漯。

濟涉腰瓠曰浮。《淮南子·釋山訓》百人抗浮。《註》浮,瓠也。

溢也,過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先時曰浮。《書·盤庚》鮮以不浮于天時。

輕也。《楚語》疏其穢而鎭其浮。

浮浮,氣烝貌。《詩·大雅》烝之浮浮。

雨雪盛貌。《詩·小雅》雨雪浮浮。

衆彊貌《詩·大雅》江漢浮浮。

浮沉,無定之意。《詩·小雅》載沉載浮。

《小爾雅》浮,罰也。謂罰爵也。《禮·投壷》無偝立,無踰言,若是者浮。

水名。《水經注》靑河東北,浮水故瀆出焉。

山名。《山海經》竹山西百二十里曰浮山。

《廣輿記》廣東高州府城東有浮山。

羅浮,二山名。《羅浮山記》在增城,博羅二縣境。

竹名。《戴凱之·竹譜》浮竹亞節,虛軟厚肉。

石名。《左思·吳都賦》浮石若桴。

天浮,星名。《甘氏星經》天浮四星,在左旗南北列。主漏刻。

《莊綽鷄肋編》釣竿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

《甄權脈經》浮爲風爲虛。

《集韻》普溝切,音桴。漂也。

《韻補》叶符非切,音肥。《楚辭·遠遊》指炎神而直馳兮,吾將往乎南疑。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轻】

輕【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卿。《說文》輕車也。《廣韻》重之對也。

去聲。《廣韻》虛正切《集韻》《韻會》牽正切《正韻》丘正切,音慶。《集韻》疾也。《左傳·桓十二年》絞小而輕,輕則寡謀。

《僖三十三年》秦師輕而無禮。

【舫】

舫【未集下】【舟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韻會》甫妄切《集韻》敷亮切,音訪。《說文》船師也。引禮明堂月令,舫人,習水者。《正字通》舫人,猶言舟子。舫之爲舫,猶舟之爲舟,非謂舟卽爲舟師也。說文訓船師,似未可從。

《集韻》分房切,音方。倂船也。《爾雅·釋言》舫,舟也。《註》兩船也。

《韻會》或作枋。《後漢·岑彭傳》乗枋箄下江關。《註》枋箄,以竹木爲之,浮水上,卽舫。字古通用。

《正字通》古借方。《詩·衞風》方之舟之。俗加舟作舫。

《廣韻》《集韻》補曠切,音謗。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