葳蕤被江沚

出自:清代·陈肇兴《咏怀 其一》

拼音:[wēi][ruí][bèi,pī][jiāng][zhǐ]

平仄:平平平平仄

空谷有幽兰,岁久生荆杞。
春风时一花,绿叶何靡靡。
抱此王者香,掩没榛?里。
采佩虽无人,芬芳常在己。
遥睇茳与蓠,葳蕤被江沚
九畹长莓苔,怅望隔秋水。

查看原文

注释

【葳蕤】1.形容枝叶繁盛: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 2.华美;艳丽: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胡服何葳蕤。
【江沚】江中小洲。亦借指江南一隅之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葳】

葳【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於非切,音威。《玉篇》葳蕤也。《東方朔·七諫》上葳蕤而防露兮。《註》葳蕤,盛貌。

草名。《述異記》葳蕤草,一名麗草。

呼爲女草,江浙呼爲娃草。

《博雅》茈葳,蘧麥也。

【蕤】

蕤【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集韻》《韻會》儒佳切,音甤。《說文》草木華垂貌。《陸機·文賦》播芳蕤之馥馥。

冠蕤。《禮·雜記》緇布冠不蕤。《疏》緇布冠,古法不蕤。今特云不蕤者,以後代有蕤,此以凶事故不蕤。

蕤賔,五月律。《周語》蕤賔。《註》蕤,委蕤,柔貌也。《前漢·律歷志》蕤,繼也。

萎蕤,藥名。見萎字註。

旗名,鹵簿中有之。《唐人詩》望見葳蕤舉翠華。《集韻》省作苼。

【被】

被【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皮彼切《集韻》《韻會》部靡切,被銘》被雖溫,無忘人之寒。無厚于己,無薄于人。

《唐韻》皮義切,音髲。覆也。《詩·大雅》天被爾祿。《箋》天覆被女以祿位,使祿福天下。

及也。《書·堯典》光被四表。

表也。《儀禮·士昏禮》笲緇被纁裹加于橋。

具也。《戰國策》械器被具。

帶也。《前漢·韓王信傳》國被邊,匈奴數入。

加也。《前漢·高帝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註》爲酒所加也。

把中也。《周禮·冬官·廬人》凡爲殳,五分其長。以其一爲之被而圍之。

負也。《後漢·賈充傳》被羽先登。

被廬,晉地名。《晉語》乃大蒐于被廬。

《韻會》攀糜切,音披。《廣雅》裮被,不帶也。《屈原·離騷》何桀紂之猖被兮。《前漢·揚雄傳》被夫容之朱裳。

荷衣曰被。《左傳·襄十四年》被苫蓋。

《古今人表》被衣,人名。《莊子·知北遊》齧缺問道乎被衣。

姓。《前漢·王褒傳》宣帝時,徵能《楚辭》,九江被公召見誦讀。《通志·氏族略》鄭有大夫被詹,《漢書》有牂牁太守被條。通作披。

【江】

江【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

《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松江爲三。《前漢·地理志註》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

九江,在荆州。《書·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爲江。

州名。春秋時爲吳楚地,秦爲九江郡,晉爲潯陽郡,卽古江州。《地理通釋》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攺爲江州,實非古江州地也。

姓。本伯益之後,爵封于江,後以國爲氏。

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

帝江,神鳥。出天山,識歌舞。見《山海經》。

《韻補》叶古紅切,音公。《楚辭·九章》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今滇語呼江爲公。

名江魚爲公魚。

【沚】

沚【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音止。《爾雅·釋水》小渚曰沚。《詩·召南》于沼于沚。

《釋名》止息也,可以止息其上。

《集韻》職吏切,音志。《正韻》諸氏切,音紙。義同。

《韻補》叶諸池切。《楚辭·九懷》淹低徊兮京沚。與師彝爲韻。《玉篇》或作洔。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