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一官八十日

出自:清代·陈肇兴《陶彭泽东篱朱菊图》

拼音:[péng,bāng][zé,shì][yī][guān][bā][shí][rì]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魏晋人材皆草草,潇洒唯有柴桑老。
彭泽一官八十日,挂冠去之恐不早。
三径未荒松菊存,归来卜筑居南村。
葛巾漉酒一纵饮,秋风又到桃花源。
淡云微雨重阳日,白衣送酒开门出。
偶然采菊东篱下,花与先生俱隐逸。
绣幰蒲车徵不起,元嘉诏下先生死。
乃知晚节胜黄花,雪霜历尽见根柢。
首阳之薇商山芝,黄、农、虞、夏同一时。
披图再拜秋色里,懦立顽廉万古思。

查看原文

注释

【彭泽】1.泽名。即今鄱阳湖。在江西省北部。又名彭湖﹑彭蠡。 2.县名。汉代始设。在今江西省北部。晋陶潜曾为彭泽令,因以"彭泽"借指陶潜。
【十日】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尧命后羿射落九日。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彭】

彭【寅集下】【彡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薄庚切《韻會》《正韻》蒲庚切,音棚。《說文》鼓聲也。

軍器。《釋名》彭排,軍器也。彭,旁也,在旁排禦敵攻也。

水名。《左傳·桓十二年》伐絞之役,楚師分涉於彭。《註》彭水,在新昌衞縣。

國名。《書·牧誓》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傳》盧彭,在西北。

地名。《詩·鄭風》淸人在彭。《傳》衞之河上,鄭之郊也。《春秋·文二年》晉侯及秦師戰于彭衙。《註》馮翊郃陽縣西北有彭衙城。

州名。《唐書·地理志》彭州,垂拱二年,析益州置。

彭盛,縣名。《史記·項羽本紀》項王都彭城。《正義》徐州縣。《後漢·郡國志》彭城國,彭城縣,古大彭邑。

彭亡,聚名。《後漢·郡國志》武陽有彭亡聚。

《岑彭傳》彭至武陽,所營地名彭亡。

彭蠡,湖名。《書·禹貢》彭蠡旣豬。《前漢·地理志》豫章郡彭澤縣,彭蠡澤在西。

彭門,山名。《後漢·郡國志》蜀郡湔氐道縣前有兩石,對如闕,號曰彭門。

姓。《史記·楚世家》陸終生六子,三曰彭祖。《註》虞翻曰:名剪,爲彭姓,封於大彭。《鄭語》彭姓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廣韻》左傳,楚有彭仲爽,漢有大司空彭宣。

《韻會》逋旁切《正韻》博旁切,榜平聲。《玉篇》多貌。《詩·齊風》行人彭彭。《釋文》彭,必旁反。

《玉篇》盛也。《韻會》壯也。《詩·大雅》駟騵彭彭。《集韻》强盛貌。

《廣韻》行也。《詩·小雅》四牡彭彭。《傳》彭彭,不得息也。

《廣韻》道也。

《集韻》晡橫切,音閍。衆車聲也。

《韻會》《正韻》蒲光切,音旁。《韻會》近也。《正韻》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類篇》彭亨,驕滿貌。《韓愈·城南聯句》苦開腹彭亨。

《詩·魯頌》有驪有黃,以車彭彭。《劉歆·遂初賦》求仁得仁,固其常兮。守信保己,比老彭兮。

與魴通。《公羊傳·成十八年》晉侯使士彭來乞師。《註》二傳士彭作士魴。

【泽】

澤【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㚖《唐韻》丈伯切《集韻》《韻會》《正韻》直格切,音宅。《周語》澤,水之鐘也。《風俗通·山澤篇》水草交厝,名之爲澤。澤者,言其潤澤萬物,以阜民用也。

光潤也。《禮·少儀》澤劒首。

雨澤。《易·夬卦》澤上于天。

德澤。《書·畢命》澤潤生民。

洗濯曰澤。《禮·曲禮》共飯不澤手。《疏》以手宜潔淨,不得臨食始捼莎也。

褻衣曰澤。《詩·秦風》與子同澤。《箋》袴也。

香澤。《梁文帝樂府》八月香油好煎澤。

澤宮。《禮·射儀》必先習射于澤。澤者,所以擇士也。

州名。《韻會》秦上黨郡,隋爲澤州。

《集韻》《正韻》施隻切,音適。與釋同。《詩·周頌》其耕澤澤。《疏》釋釋然土皆解散也。

《集韻》《韻會》《正韻》達各切,音鐸。格澤,星名,音鶴鐸。《史記·天官書》格澤,星如炎火之狀。

《集韻》夷益切,音繹。與醳同。《禮·郊特牲》舊澤之酒。《註》澤,讀爲醳。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官】

官【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觀。《說文》吏事君也。《玉篇》宦也。《論語·撰考》黃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周禮·天官疏》上古以雲鳥紀官,六官之號見於唐虞,堯育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之子,使掌舊職天地之官。其時官名,蓋曰稷曰司徒,是天官稷也,地官司徒也。

分命仲叔,使掌四時之官,春爲秩宗,夏爲司馬,秋爲士,冬爲共工。共工,冬官也。合稷與司徒,是六官之名見也。夏之官百有二十,公卿大夫元士,具列其數,殷之官二百四十,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備,故曰設官分職,以爲民極。

《增韻》職也,使也,公也。《書·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禮·王制》論定然後官之。

《周禮·春官·大宗伯》六命賜官。《註》謂自置其臣屬,治家邑也。

朝廷治事處曰官。《禮·玉藻》在官不俟屨。《註》趨君命也。《前漢·賈誼傳》學者所學之官也。

事也。《禮·樂記》禮樂明備,天地官矣。《疏》官猶事也,謂各得其事也。

身有五官。《孟子》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又》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

姓。

複姓。三氏,晉王官氏,魯亓官氏,楚上官氏。

與管通,宋元邊徼所司曰掌管,今爲土司長官。

叶古元切,音涓。《崔駰·大理箴》嗟兹大理,愼於爾官。賞不可不思,斷不可不虔。《說文》从宀从㠯。㠯猶衆也,與師同意。

【八】

八【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拔切,音捌。《說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徐曰》數之八,兩兩相背,是別也。少隂數,木數也。《玉篇》數也。

《集韻》補內切,音背。《趙古則六書本義》八,音背,分異也,象分開相八形,轉爲布拔切,少隂數也。

《韻補》叶筆別切,音䇷。《張衡·舞賦》聲變諧集,應激成節。度終復位,以授二八。

《韻補》叶必益切,音璧。《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搏之所撞㧙。白日未及移,巳獮其什七八。

八八。《通雅》八八,外國語稱巴巴。《唐書·李懷光傳》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後。

【十】

十【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易·繫辭》天九地十。《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

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

《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

《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日】

日【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註》日,往日也。

《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皆典歷數者。

《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時日,通名日者。

《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韻補》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類篇》唐武后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