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塞三边可赐酺

出自:明代·邓云霄《题侍御彭符苏公巡核茶马宴赏西戎图》

拼音:[jiǔ][sāi,sài,sè][sān][biān][kě,kè][cì][pú]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龙飞圣主继离明,端拱垂裳镜太清。
哈赤安奢虽跋扈,犹思薄伐戒穷兵。
庙算绸缪在牖户,古来王道称神武。
抚夷款市示羁縻,戢伏戎心莫予侮。
秦地元为天下枢,九重拊髀廑西顾。
西京锁钥藉名臣,特简苏公持玉斧。
苏公持斧下丹霄,百二山河尽动摇。
课吏首推龚渤海,谈兵先起霍嫖姚。
边城款市公为政,茶官马监趋严令。
戎奴入市跨龙媒,汉贾临关携凤饼。
两家贸易肃而和,牵马囊茶行且歌。
万匹青骊归苑寺,千箱紫笋渡洼河。
戎奴感德皆罗拜,誓为属国防西塞。
既变枭音吐悃诚,当宣天语推仁爱。
秋日秋风霜满天,苏公张幕静临边。
椎牛迭进葡萄酒,列席平铺玳瑁筵。
笑指诸戎皆赤子,饮斯食斯同燕喜。
高牙大纛急翻风,羌笛胡琴纷聒耳。
汉将戎王递引杯,潜消杀气坐春台。
欢呼尚守君臣礼,乐事还携妇女来。
喧喧击鼓传筹饮,又赐越罗兼蜀锦。
不独投醑醉恁深,更思挟纩衔恩甚。
从此玉门堪启关,只今榆塞皆安枕。
苏公明威凛若神,清霜俄变露华新。
驭夷自有金汤策,代狩能敷天地仁。
嗟彼安奢与哈赤,跳梁转眼为俘馘。
请看归顺醉壶觞,何用凭陵膏剑戟。
将帅疏防反剧戎,折冲若个似苏公。
雄姿未列麒麟上,宴赏先传图画中。
呜呼此图真可羡,诸戎胆落风霜面。
始信丹青动鬼神,更疑光怪驱雷电。
韩范当年曾备胡,不知能有此图无。
庙堂若会图中意,九塞三边可赐酺

查看原文

注释

【九塞】九个险阻的地方。
【三边】1.汉时指匈奴﹑南越﹑朝鲜。 2.指东﹑西﹑北边陲。 3.明时指延绥﹑甘肃﹑宁夏三地区。 4.原安边及定边﹑靖边三县的合称。抗日战争时期为陕甘宁边区的行政分区,简称三边。 5.泛指边境,边疆。
【赐酺】秦汉之法,三人以上不得聚饮,朝廷有庆典之事,特许臣民聚会欢饮,此谓"赐酺"。后世王朝遂为一种宴饮庆祝活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九】

九【子集上】【乙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音久。數也。《說文》陽之變也。《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算法曰九九。《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註》若今九章算法。

《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九之爲言多也。《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陽九,戹也。《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姓。

複姓。《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

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史記·殷本紀》九侯。《註》音仇。

《集韻》《正韻》通。

【塞】

塞【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蘇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則切,音㥶。塡也,隔也。《禮·月令》孟冬,天地不通,閉塞成冬。《又》謹關梁,塞徯徑,季春開通道路,無有障塞。

充也,滿也。《書·舜典》溫恭允塞。《詩·鄘風》秉心塞淵。

國之阨險曰塞。《史記·蘇秦傳》秦四塞之國,披山帶渭。《後漢·杜篤傳》城池百尺,扼塞要害。

月在辛曰塞,見《爾雅·釋天》。

塞塞,不安貌,見《博雅》。

伊蒲塞,卽優婆塞。《後漢·楚王英傳》以助伊蒲塞桑門之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先代切,音賽。邊界也。《禮·月令》孟冬備邊境,完要塞。

九塞。《淮南子·地形訓》九塞,太汾,澠阨荆阮方城,殽阪,井陘,令疵,句注,居庸。《註》太汾在晉,澠阨殽阪皆在弘農郡,荆阮方城皆在楚,井陘在常山,令疵在遼西,句注在鴈門隂館,居庸在上谷阻陽之東。

紫塞。《古今注》秦築長城,土色皆紫,因名。

博塞,戲具也。《莊子·騈拇篇》問穀何事,則博塞以遊。

姓。

與賽同。《前漢·郊祀志》冬塞禱祈。本作。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边】

邊【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5画

〔古文〕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

《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

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

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

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

【可】

可【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

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

《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

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

《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

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負鄙爲難,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

叶口箇切,軻去聲。《魏文帝·寡婦賦》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來,心鬱鬱兮無可。

《集韻》歌古作可。註詳欠部十畫。

讀作何。《石鼓文》其魚隹可。《風雅廣逸註》隹可讀作惟何,古省文也。

【赐】

賜【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斯義切,思去聲。《說文》予也。《篇海》錫也。《禮·曲禮》三賜不及車馬。《註》三賜,三命也。《疏》受命卽受賜。

《玉藻》凡賜,君子與小人不同日。

《公羊傳·僖二年》虞郭之相救,非相爲賜。《註》賜,猶惠也。

《玉篇》賜,施也,空盡也。

姓。《玉海》齊大夫,非。

【酺】

酺【酉集下】【酉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薄乎切《集韻》《韻會》蓬逋切《正韻》薄胡切,。

《周禮·地官·族師》春秋祭酺亦如之。《註》酺者,爲人物烖害之神也。

《集韻》《韻會》蒲故切《正韻》薄故切,音步。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