箸犹未下愁覆羹

出自:金朝·李俊民《再和秦彦容韵》

拼音:[zhù][yóu][wèi][xià][chóu][fù][gēng]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

扊扅歌后伏雌烹,箸犹未下愁覆羹
布衾多年踏里裂,夜半寒窗洒风雪。
待与重寻痛饮师,东山杲杲日出迟。
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一字不入高人诗。
几年不踏红尘路,直入白云最深处。
君不见洛阳城下来归魂,一梦思乡叹温序。

查看原文

字义

【箸】

箸【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宁。匙箸,飯具。《禮·曲禮》飯黍毋以箸。《史記註》箸卽筯也。

與櫡同。《史記·絳侯世家》景帝召條侯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註》櫡,《漢書》作箸,食所用也。《嶺表錄》南海岸邊沙中生沙箸,一名越王竹,相傳越王棄餘算而生,若細荻,高尺餘,春吐苗,箕心茗骨,靑而且勁。南海人愛其色,以爲酒籌。凡欲採者,須輕步向前拔之,聞行聲,遽縮入沙中不可得。

《集韻》陟略切《正韻》直略切,音著。被服也。一曰附也,黏也。《戰國策》智伯曰:兵箸晉陽三年矣。《註》箸,言附其城。

《廣韻》《集韻》同著。《列子·仲尼篇》形物其箸。《註》形物,猶事理也。事理自明,非我之功也。

與宁同,門屛閒也。《周語》大夫日恪位箸以儆其官。

【犹】

犹【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

《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

《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

《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

《集韻》可止之辭也。《詩·魏風》上愼旃哉,猶來無止。《傳》猶,可也。

本作猷。《詩·小雅》克壯其猶。《傳》猶,道也。《箋》猶,謀也,兵謀也。《疏》能光大其運謀之道。《又》謀猶回遹。《箋》謀爲政之道。

《大雅》王猶允塞。《箋》猶,謀也。

《廣韻》尚也。《禮·檀弓》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詩·周頌》嶞山喬嶽,允猶翕河。《箋》猶,圖也。小山及高嶽,皆信按山川之圖而次序祭之。

夷猶。《禮·檀弓》君子蓋猶猶爾。《註》疾舒之中。《楚辭·九歌》君不行兮夷猶。

《管子·地員篇》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

《前漢·地理志》厹猶縣,屬臨淮郡。

姓。《正字通》宋猶道明。

《集韻》《正韻》餘招切,音遙。《集韻》本作䚻。徒歌也。或作謠。

與搖通。《禮·檀弓》咏斯猶,猶斯舞。《註》猶當爲搖,謂身動搖也。秦人猶搖聲相近。《釋文》猶依註作搖,音遙。

《廣韻》《集韻》居祐切,音究。《爾雅·釋獸音義》弋又反。

《廣韻》《集韻》《韻會》余救切,音柚。《爾雅·釋獸音義》羊救反。

叶余久切,音酉。《詩·小雅》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好叶許厚反。(猶)

【未】

未【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下】

下【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丅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說文》底也。《玉篇》後也。

賤也。

《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第·古音考》與吳同。

叶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愁】

愁【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士尤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尤切,音㵞。《說文》憂也。从心秋聲。《廣韻》悲也。《增韻》慮也。

《正韻》卽由切,音揫。《禮·鄕飮酒義》秋心爲言愁也。《註》愁讀爲揫。

《集韻》將由切。與楢同。《說文》楢,聚也。或作愁。

《集韻》財勞切,音曹。揚雄有畔牢愁。

叶士交切,音巢。《道藏歌》椿齡會足衰,劫往豈足遼。虛刀揮至空,鄙滯五神愁。或書作。

【覆】

覆【申集下】【襾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芳福切《集韻》《韻會》芳六切,音蝮。《玉篇》反覆也。《詩·小雅》不懲其心,覆怨是正。《禮·月令》季春,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備具于天子。

倒也。《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書·胤征》顚覆厥德。

敗也。《中庸》傾者覆之。《綱目集覽》覆,軍敗也。

中覆。《前漢·馮唐傳》賞賜決于外,不從中覆也。《註》覆謂覆白之也。

射覆。《前漢·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註》于覆器之下而置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

與復同。《易·乾卦》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集韻》方六切,音福。審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註》詳察曰覆。《唐書·鄧景山傳》檢覆私隱。

《廣韻》敷救切,音與宥韻副同。《說文》蓋也。《詩·大雅》鳥覆翼之。《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

扶富切,浮去聲。伏兵曰覆。《左傳·隱九年》君爲三覆以待之。

《類篇》匹北切,音。義同。

《韻補》筆力切,叶音逼。《班固·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羹】

羹【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正韻》古衡切《集韻》《韻會》居行切,。五味和羹也。小篆从羔从美。《爾雅·釋器》肉謂之羹。《註》肉臛也。《疏》肉之所作臛名羹。《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傳》鹽咸梅醋,羹須咸醋以和之。《禮·樂記》大羹不和。《註》大羹,肉湇,不調以鹽菜。

《云仙雜記》史鳳,宣城妓也。待客有差等,最下者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集韻》何庚切,音行。義同。

《集韻》盧當切,音郞。《韻補》左氏傳,陳蔡不羹。《釋文》音郞。正義曰:古者羹臛之字亦爲郞,故魯頌、楚辭、急就章與楊房漿爲韻。近世獨以爲地名。宋玉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和酸若苦陳吳羹。◎按說文、小篆俱作羹。《正字通》止收羮,不收羹,則从俗字,而反失正字矣。今增入。羮,俗羹字。見未集。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