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花朵

出自:近现代·龙榆生《六州歌头 感愤无端,长歌当哭,以东山体写之》

拼音:[pān][huā][duǒ]

平仄:平平仄

青天难问,待击唾壶歌。
惊残破。
遭折挫。
看山河。
泪痕多。
掩面愁无那。
民德堕。
癫风簸。
燎原火。
滔天祸。
可奈何。
鬼哭神号,罪孽谁担荷。
满地干戈。
怅高衢大道,翻作虎狼窝。
吞噬由他,不须诃。
似狂潮过。
冲单舸。
嗟失舵。
泛洪波。
思丛脞。
意相左。
长妖魔。
数烦苛。
万姓蒙枷锁。
安偷惰。
避虞罗。
纵淫颇。
攀花朵
任蹉跎。
飘荡神魂,剩欲吟清些,贼及菁莪。
更鸮音盈耳,无计托岩阿。
雨泣滂沱。

查看原文

注释

【攀花】1.摘花。 2.古舞蹈名。
【花朵】花1.(总称):这株牡丹的~特别大◇儿童是祖国的~。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攀】

攀【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普班切《集韻》《韻會》《正韻》披班切,盼平聲。引也。《晉語》攀輦卽利而舍。

自下援上也。《莊子·馬蹄篇》鳥鵲之巢,可攀援而闚。《崔駰·達旨》攀台階闚紫闥。或作扳。亦作。

【花】

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朵】

朵【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㙐《唐韻》丁果切《集韻》都果切,音埵。《說文》樹木垂朵朵也。《集韻》本作朶。亦作䒳。

動也。《易·頤卦》觀我朶頤。

花朶也。《杜甫·趨新津北橋樓詩》白花檐外朵,靑柳檻前梢。

《宋儀衞志》殿之東西曰朵殿。

鹵簿用骨朵,以骨飾之,或範金爲之。《輟耕錄》骨朵,讀若脈都。

《雞肋編》以手捉物謂之朵,以手引小兒亦謂之朵。(朶)同朵。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