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微眚

出自:近现代·龙榆生《水调歌头四首·一九五三年春,陈仲弘将军枉访,转达毛主席关怀盛意,试以旧瓶盛新酒,赋献四章 其一》

拼音:[yòu][wēi][shěng]

平仄:仄平仄

领导果明睿,定得股肱良。
千金市骏,休说天网正开张。
特命桓桓上将,坐镇东南沃壤,统战亦多方。
在野少遗逸,看取阵堂堂。
宥微眚,体天德,布春阳。
鲰生惭感交集,一夕九回肠。
遥想天安门上,不尽低头吟望,谁复数陶唐。
歌颂新民主,皎日拂扶桑。

查看原文

注释

【微眚】1.目有小疾。眚,眼睛生翳。 2.喻指微小的过失。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宥】

宥【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又。《說文》寬也。《徐鉉曰》寬之而已,未全放也。《易·解卦》君子以赦過宥罪。

《周禮·秋官》司刺掌三刺三宥之法,一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

《書·大禹謨》宥過無大。《註》謂不識而誤犯,雖大必赦宥也。《君》狃于姦宄,敗常亂俗,三細不宥。《註》犯此三者,雖小罪不可宥也。

宏深也。《詩·周頌》夙夜基命宥密。《註》言其夙夜積德,以承藉天命者,宏深而靜密也。

助也。《左傳·僖二十五年》晉侯朝於王,王饗醴,命之宥。《註》又加之以幣帛,以助勸也。

以樂勸食也,與侑同。《周禮·春官·大司樂》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

姓。

通作又。《禮·王制》王三又,然後制。

【微】

微【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非切,音薇。《爾雅·釋詁》幽微也。《易·繫辭》知微知彰。《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廣韻》微,妙也。《禮·禮運》德產之致也精微。

《說文》隱行也。《史記·秦始皇紀》微行咸陽。

《廣韻》細也。《孟子》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

《玉篇》不明也。《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韻會》衰也。《詩·小雅》式微式微。《箋》微乎微者也。《史記·杞世家》杞小微。

《韻會》賤也。《尚書序》虞舜側微。

《爾雅·釋詁》匿微也。《註》微謂逃藏也。《左傳·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註》微,匿也。

《爾雅·釋詁》蔽,微也。《晉語》公子重耳過曹,曹共公聞其駢脅,諜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註》微,蔽也。

殺也。《禮·檀弓》禮有微情者。《疏》微,殺也,言賢者喪親,必致滅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數,以殺其內情。

伺察也。《前漢·郭解傳》使人微知賊處。《註》微,伺問之也。

《爾雅·釋訓》骭瘍爲微。《註》骭,脚脛。瘍,瘡也。《詩·小雅》旣微且尰。

《韻會》非也。《詩·邶風》微我無酒。

《韻會》無也。《禮·檀弓》齊餓者,不食嗟來之食。曾子曰:微與。《註》微,猶無也。

國名。《書·牧誓》微盧彭濮。《傳》微在巴蜀。

《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疏》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山氣靑縹色,故曰翠微也。

紫微,太微,少微,星名。《晉書·天文志》紫微垣十五星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天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太微,天子庭也。五帝之座也,十二諸侯府也。少微,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明大而黃,則賢士舉也。

三微。《後漢·章帝紀》春秋於春每月書王者,重三正,愼三微也。《註》三微者,三正之始,萬物皆微,物色不同,故王者取法焉。十一月,時陽氣始施於黃泉之下,色皆赤,赤者陽氣,故周爲天正,色尚赤。十二月,萬物始牙而色白,白者隂氣,故殷爲地正,色尚白。十三月,萬物莩甲而出,其色皆黑,人得加功展業,故夏爲人正,色尚黑。

姓。《左傳·哀八年》微虎。《註》魯大夫。

微生,複姓。《論語》微生高。

【眚】

眚【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所景切,生上聲。《說文》目病生翳也。

《廣韻》過也,災也。《易·訟卦》无眚。《釋文》子夏傳云:妖祥曰眚。馬云:災也。鄭云:過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眚謂過誤。《左傳·僖三十三年》不以一眚掩大德。《註》眚謂微傷。《後漢·郞顗傳》景雲降集,眚沴息矣。《註》眚沴,謂災氣。

妖病也。《前漢·外戚傳》中山小王未滿歲有眚病。《孟康註》妖病也。蘇林曰:名爲肝厥,發時唇口手足指甲皆靑。

裁省也。《周禮·地官·大司徒》荒政十二,七曰眚禮。《註》荒政,殺禮也。

通作㾪,瘦謂之㾪。《周禮·夏官·大司馬》馮弱犯寡則眚之。《註》眚,損也。四面削其地,猶人眚瘦也。

通作省。詳省字註。

《集韻》息井切,騂上聲。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