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篇重检王炎午

出自:清代·丘逢甲《林氅云郎中寄题蚝墩忠迹诗册,追忆旧事,次韵遥答 其七》

拼音:[cán][piān][zhòng,chóng][jiǎn][wáng,wàng][yán][wǔ]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尊酒东山拜大忠,浩歌人尚气如虹。
残篇重检王炎午,来祭庐陵信国公。

查看原文

注释

【残篇】残留的诗文。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残】

殘【辰集下】【歹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昨干切《集韻》《韻會》財干切,音䏼。《說文》賊也。《詩·小雅》廢爲殘賊。《孟子》賊義者謂之殘。

《釋名》殘,踐也。踐使殘壞也。《書·泰誓》殘害于爾萬姓。

《史記·樊噲傳》殘東垣。《註》謂多所殺傷也。

惡也。《書·泰誓》取彼凶殘。《史記·陳餘傳》爲天下除殘。

放逐也,殺也。《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放弑其君,則殘之。《揚子·方言》㨆殺也。晉魏河內之北,謂㨆爲殘。㨆音廩。或洛感反。

食餘也。《杜甫詩》殘杯與冷炙。

煑肉之名。《張協·七命》鷰臛羊殘。

殘缺也。《劉歆·移太常博士書》專已守殘。《註》師古曰:專執已所偏見,苟守殘缺之文。

穿鑿傅會謂之蕞殘。《王充·論衡》蕞殘滿車,不成爲道。玉屑滿篋,不成爲寶。

惡罵曰殘罵。《揚子·方言》南楚凡人殘罵謂之鉗。

貪暴吏曰殘吏。《後漢·明帝紀》殘吏放手。

五殘,星名。《史記·天官書》五殘星,出正東東方之野,其星狀類辰星。《正義曰》五殘,一名五鋒。《前漢·藝文志》有《五殘雜變星》二十一卷。

與戔通。《易·賁卦》束帛戔戔。《註》引子夏《易》束帛殘殘。

《魏志》辰韓名樂浪人爲阿殘。東方人名我爲阿,謂樂浪人本其殘餘之人也。

膾殘,魚名。《皮日休詩》分明數得膾殘魚。

《高僧傳》明瓚禪師,性懶而食殘,號懶殘。

《韻補》叶財先切,音前。《班彪·北征賦》首身分而不寤兮,猶數功而辭諐。何夫子之妄說兮,孰云地脈而生殘。

《夢溪筆談》王聖美治字學,演其義以爲右文。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如木類,其左皆从木。所謂右文者,如戔,少也,水之少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而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類皆以戔爲義。○按殘義本兼大小而言,姑附記於此。

【篇】

篇【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芳連切《集韻》《韻會》紕延切《正韻》紕連切,成章也。《前漢·武帝紀》元光元年,詔賢良咸以書對,著之於篇。《詩·關雎疏》篇,徧也。出情鋪事,明而徧也。

《說文》關西謂榜曰篇,笞掠也。

竹名。《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篇竹也。《疏》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

山名。《山海經》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

姓。《韻會》周大夫史篇之後。

《字彙補》同翩。古文《易》:篇篇不富,以其鄰。陸氏曰:輕舉貌。

叶批笭切。《道藏歌》白帝行炁道當新,名書紫府得其篇,西龜定錄位眞人。

【重】

重【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緟。《說文》厚也。《增韻》輕之對也。《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

《廣韻》更爲也。《博雅》重,再也。

難也。《戰國策》臣之所重處重留也。《註》重,猶難也。《前漢·淮南王傳》文帝重自切責之。《註》如淳曰:重,難也。

貴也。《戰國策》張儀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註》重,猶貴也。

尊也。《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註》重,猶尊也。

尚也。《禮·緇衣》臣儀行不重辭。《註》重,猶尚也。《疏》爲臣之法,不尚虛華之辭。

數也。《左傳·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註》重,猶數也。

甚也。《禮·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戰國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註》重猶甚也。

《淮南子·汜論訓》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註》女重,貞正無邪。

《戰國策》軍重踵高宛。《註》重,輺重也。《前漢·張耳餘傳》從閒路絕其輺重。

星名。《博雅》歲星謂之重星。

縣名。《前漢·地理志》重平縣,屬渤海郡。

山名。《山海經》有重隂之山。

木名。《博雅》重皮,厚朴也。

《集韻》《韻會》柱勇切《正韻》直隴切,無二義。古人三聲通用,必謂上去異訓,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過也。

《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音褈。《廣韻》複也,疊也。《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疏》上下俱陽,故重剛也。《書·舜典》重華協于帝。《禮·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楚辭·九辯》豈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穀名。《詩·豳風》黍稷重穋。《傳》後熟曰重。《釋文》重,直容切,先種後熟曰重。

作穜,音同。

多也。《左傳·成二年》重器備。《註》重,猶多也。《釋文》直恭切。

累也。《詩·小雅》無思不憂,祇自重兮。《箋》重,猶累也。《釋文》直龍切,又直用切。

《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釋文》直龍切。

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館。《註》高平方與縣西北有重鄕城。《釋文》直龍切。

車名。《詩·衞風》猗重較兮。《傳》重較,卿士之車。《釋文》直恭切。

屋承霤也。《禮·檀弓》池視重霤。《疏》重霤,屋承霤也,以木爲之。《釋文》直容切。

地名。《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重丘。《註》重丘,曹邑。

人名。《書·呂》乃命重黎。《傳》重卽羲,黎卽和。《釋文》直龍切。

姓。《正字通》重黎之後,明有重省。

神所依也。《禮·檀弓》重主道也。《註》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旣虞而埋之,乃復作主。《疏》言始死作重,猶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喪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

《正韻》徒紅切,音同。與穜同。穀名。

與童同。《禮·檀弓》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註》重當爲童未冠者之稱。《釋文》重,音同。

《正韻》之仲切,音衆。《前漢·匈奴傳》不如重酪之便美。《註》重,乳汁也。本作潼。

《韻補》叶直良切,音長。《道藏歌》神暢感寂庭,默思徹九重。靈歌理冥運,百和結朱章。

【检】

檢【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奄切,兼上聲。《說文》書署也。《徐曰》書函之蓋,三刻其上,繩緘之,然後塡以泥,題書其上而印之也。《周禮·地官·司市註》璽節印章,如今斗檢封。

玉檢,以玉爲檢也。《前漢·武帝紀封禪註》金泥玉檢。

書袠之簽曰檢。《後漢·公孫瓚傳》皁囊施檢。《類篇》俗謂之燕尾,又謂之排。

檢制也。《孟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爾雅·釋詁》檢,同也。《郭註》模範同等。

檢式也。《淮南子·主術訓》人主立法,先自爲檢式儀表,故令行于天下。

櫽栝謂之檢。《揚子·法言》蠢迪檢押。

檢點,官名。《宋史·太祖紀》爲都檢點。

《韻會》俗謂文書藳曰檢子。

姓也。《姓苑》漢句章尉檢其明,避諱改作。

【王】

王【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集韻》《韻會》雨方切,音徨。《廣韻》大也,君也,天下所法。《正韻》主也,天下歸往謂之王。《易·坤卦》或從王事。

《隨卦》王用享于西山。《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詩·小雅》宜君宜王。《註》君,諸侯也。王,天子也。◎按秦漢以下,凡諸侯皆稱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王。

諸侯世見曰王。《詩·商頌》莫敢不來王。《箋》世見曰王。

凡尊稱亦曰王。《爾雅·釋親》父之考爲王父,父之妣爲王母。

法王,象王,皆佛號。《華嚴偈》象王行處落花紅。《岑參詩》况値廬山遠,抽簪禮法王。《註》法王,佛尊號也。

姓。

《諡法》仁義所往曰王。

王屋,山名。《書·禹貢》至于王屋。《疏》正義曰:王屋在河東垣縣東北。

弓名。《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

王連,遠志也。見《博雅》夫王,芏草也。見《爾雅·釋草疏》。

王鴡,鳥名。《爾雅·釋鳥》鴡鳩,王鴡。《註》鵰類,今江東呼之爲鶚。

王鮪,魚名。《周禮·天官·人》春獻王鮪。《註》王鮪,鮪之大者。

蛇名。《爾雅·釋魚》蟒,王蛇。《註》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蟲名。《爾雅·釋蟲》王蛈蜴。註: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博雅》虎,王蝟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于放切,音旺霸王也。《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詩·大雅》王此大邦。《箋》王,君也。《釋文》王,于况反。《前漢·高帝紀》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師古註》上王字,于放反。

《廣韻》盛也。《莊子·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註》謂心神長王。《釋文》王,于况反。

音往。《詩·大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傳》王,往也。《朱註》音往。〇按王本古文玉字。註詳部首。

【炎】

炎【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于廉切《韻會》疑廉切《正韻》移廉切,音鹽。《說文》火光上也。《玉篇》熱也,焚也。《書·胤征》火炎崑岡,玉石俱焚。

《洪範》火曰炎上。

《爾雅·釋訓》爞爞炎炎,熏也。《詩·大雅》赫赫炎炎。

《吳語》日長炎炎。《註》進貌。

《正韻》熾也。

《禮·月令》其帝炎帝。《註》此赤精之君,炎帝大庭也。

《呂氏春秋》南方曰炎天,東北曰炎風。

《集韻》《類篇》于凡切,槏平聲。義同。

《類篇》徒甘切,音談。美辨也。《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註》美盛貌。

《集韻》以贍切,音豔。《史記·司馬相如傳》獲耀日月之末光絕炎,以展采錯事。《註》覩日月末光殊絕之用,以展其官職。

通焰。《前漢·五行志》人之所忌,其氣炎以取之。《蔡邕·釋誨》懼煙炎之毀熸。

《列子·湯問篇》楚之南有炎人之國。《註》炎去聲。《集韻》本作爓。亦同燄。◎按說文、玉篇、類篇、炎字俱自爲部。

【午】

午【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疑古切,音五。《說文》牾也。五月隂氣午逆陽,冒地而出也。《徐曰》五月陽極隂生。仵者,正衝之也。

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牂。《淮南子·時則訓》斗五月指午。

《廣韻》交也。《韻會》一縱一橫曰旁午,猶言交橫也。《儀禮·特牲饋食》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註》縱橫割也。《禮·內則》男角女羈。《註》午達曰羈。《疏》度尺而午,令女剪髮,留其頂上,縱橫各一,相通達也。《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註》旁午,分布也。

舛午,違背也。見《前漢·劉向傳》。

《前漢·劉向傳》水旱飢蝝,蠭午起。《註》猶雜沓也。

《段成式詩》良人爲漬木瓜水,遮却紅腮交午痕。

《韻會》馬屬午。晉姓司馬,因攺司馬官爲典午。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