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地忽成平夷

出自:清代·丘逢甲《庐山谣答刘生芷庭》

拼音:[shān][zhōng,zhòng][dì,de][hū][chéng][píng][yí]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

匡庐名自匡君遗,福庐乃出叶少师。
匡庐自大福庐小,名山要待人扶持。
五岭东来郁雄秀,群山冠剑森威仪。
纷趋到海尽南纪,与海争地雄鼓旗。
天藏地閟留隐秀,有山亦以庐名垂。
州因鋗姓乡旼姓,兹山未著庐者谁。
我归自东未宁宇,越鸟固应巢南枝。
不为神仙不宰相,入山将恐山灵嗤。
前身太华老道士,游仙旧梦参希夷。
误信神山在海上,失足?佩人间嬉。
九十九峰发霞燄,手持芙蓉哦新诗。
要令海国变风雅,开山初祖天人师。
青柯故侣苦相惜,小劫摧落云龙姿。
东方狼星忽悬燄,天弧久弛无神威。
扶桑岛窄奋乌足,香蕈洋浅张黥鬐。
黑风摧海水四立,阴云惨澹台山危。
沙虫百万势将化,末劫不救非慈悲。
生作愚公死精卫,谓海可塞山能移。
开屯径欲试神手,炮雷枪雨供驱驰。
玉门第八金匮九,安知变故多参差。
值天方醉剪鹑首,呵壁欲问宁非痴。
岂有扶馀王剑侠?虬髯一传词尤支。
不如归去亦一策,山中血泪啼子规。
朱崖虽弃汉地大,公卿固应从捐之。
独恨平生失微尚,请缨请剑忘官卑。
南阳已矣不得卧,兼累羽扇无能挥。
辽东幼安本侨寓,欲去犹恋将奚为?撒手台山惨将别,直等死别非生离。
全家轻舟径西渡,旧游回首成天涯。
闽山将尽粤山见,青山万里安舆随。
五花战袍失光彩,剩有馀耀生莱衣。
东迁四世过百载,故居乔木苍烟霏。
恐如丁仙化鹤返,感慨城郭人民非。
圆山之间印山下,厥邑隶镇乡文基。
自从宋元此聚族,小宗别祀多分祠。
朱门白屋万家聚,岁时伏腊陈牲牺。
弟兄伯叔各欢序,唐山直惜吾归迟。
摩挲故谱寻老屋,半废为圃芜不治。
故钉遗瓦存者仅,不如别卜陈蓍龟。
惟乡之西协吉卜,宗老告我庐山宜。
一邱一壑本吾愿,名山况复如相期。
忆昨泉山小留滞,清源紫帽神挚维。
阴那老僧速归驾,许我佳地当非欺。
梦中之境忽真得,此事或亦神能司。
乃携寻山绿玉杖,古径手自荆榛披。
一峰卓立出云表,苍然秀色轩人眉。
如玉屏张宝帐合,如宝驮象球弄狮。
群山众壑竞奔赴,势若拱卫来逶迤。
乃登极顶旷四瞩,玉华金简生光辉。
仙桥俯瞰飞渡迹,天马旁若凌风嘶。
目卑三台小九子,君山肃立毋敢欹。
鞭云策霞互吐纳,沐日浴月相蔽亏。
四时花开长不谢,万年松老生清飔。
洞天福地不在远,佳处要岂人境违。
四山环合若庐舍,山中地忽成平夷
有圃宜蔬田宜稻,买山以隐宁靳赀?乃测周圭景以正,乃用傅版功斯施。
惟堂有宦阁有簃,开门山影绿满池。
乡人载酒欲吾贺,言待其落陈金卮。
就中吾友有刘子,清言古谊吾所推。
山村易名曰澹定,刘子妙解为之词。
今晨缄书更报我,开函奇字蟠蛟螭。
庐山之谣又继作,青莲逸轨遥相追。
上为兹山发厥秀,下为吾庐言其私。
中间慷慨论时事,若屈奇诡梁哀噫。
山中展诵发浩叹,神妙欲告山灵知。
惟山如诗贵真面,得其真者名乃归。
惟楚有山称九嶷,惟蜀有山称峨嵋。
粤山罗浮实称首,同向南戒争崟崎。
兹山又别钟粤秀,如光初曜华方滋。
吾爱吾庐更爱山,以山相属吾宁辞?山中之云出无时,青天舒卷人难羁。
山中之泉清且漪,我归自濯缁尘缁。
名庐以山庐乃结,因山得庐山尤奇。
襟江带闽此胜境,鼎足匡福宁须疑。
和君谣罢一长啸,松间双鹤高空飞。

查看原文

注释

【中地】1.指土质中等的土地。 2.中原;中国。 3.中心;中央。 4.指中部地区。
【成平】和平;安宁。
【平夷】1.平坦。 2.犹平安。 3.平和;平易。 4.荡平;毁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中】

中【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地】

地【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埊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易·說卦傳》坤爲地。《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第也,但也。《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忽】

忽【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骨切,音笏。《說文》忘也。忽忽不省事也。《晏子春秋·齊役者歌》忽忽矣,若之何。

《廣韻》倏忽也。《爾雅·釋詁》盡也。《註》忽然盡貌。《左傳·文五年》臯陶庭堅,不祀忽諸。

滅也。《詩·大雅》是絕是忽。《傳》忽,滅也。

《集韻》輕也。一蠶爲一忽,十忽爲一絲。《劉德曰》忽,蜘蛛網也。

慢忽也。《後漢·崔駰傳》公愛班固而忽崔駰。

忽荒,空無著也。《賈誼·服賦》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姓。明有忽忠,忽明。

通作曶。《前漢·揚雄傳》時人皆曶之。《註》與忽同。

仲忽,人名。《前漢·古今人表》作中曶。亦通作笏。《儀禮·士喪禮》竹笏。《註》今文笏作忽。亦通作芴。《荀子·正名篇》芴然而粗。《註》與忽同。無根本貌。

叶火一切,音翕。《前漢·班固敘傳》元元本,木數始於一,產氣黃鍾,造計杪忽。

叶許月切,音血。《陸機·雲賦》盈八紘以餘憤,雖彌天其未泄。豈假期于遷晷,邁崇朝而倏忽。《說文》从心勿聲。《長箋》亦書作。◎按今字,皆从小篆出,止可依《說文》疏解,如忽字,借義通義甚多,而精蕰正譌必援古文大篆,以折今文,則衆義皆可廢矣。說今文之字,惟从今文,駁正經史借用處,則字義已明,不必過爲迂論臆斷也。凡諸部字,不多引精蕰正譌辨駁者,俱倣此。

【成】

成【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城。《說文》就也。《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

平也。《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詩·大雅》虞芮質厥成。

《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

終也。凡樂一終爲一成。《書·益稷》簫韶九成。《儀禮·燕禮》笙入三成。《註》三成謂三終也。

善也。《禮·檀弓》竹不成用。《註》成,猶善也。

《周禮·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

《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註》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時決事比也。《釋文》凡言成者,皆舊有成事品式。

必也。《吳語》勝未可成。《註》猶必也。

倂也。《儀禮·旣夕》俎二以成。《註》成,猶倂也。

《禮·王制》司會以歲之成質于天子。《註》計要也。《周禮·天官·司會》以參互攷日成,以月要攷月成,以歲會攷歲成。

《司馬法》通十爲成。《周禮·冬官考工記》方十里爲成。《左傳·哀元年》有田一成。

重也。《爾雅·釋地》丘一成爲敦丘。《註》成,猶重也。周禮曰:爲壇三成。《疏》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

《釋名》成,盛也。

《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州名。古西戎白馬氏國,西魏置成州,唐同谷郡。

姓。周武王子成伯之後。

盆成,陽成,皆複姓。

《集韻》辰陵切,音承。本作郕。或省作成。地名。

《韻補》叶羊切,音常。《范蠡曰》得時不成,反受其殃。

《史記·龜筴傳》螟螽歲生,五穀不成。叶上祥。

【平】

平【寅集下】【干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苹。《說文》平,語平舒也。《廣韻》平,正也。《增韻》平,坦也。《易·泰卦》无平不陂。

《廣韻》平,和也。《書·堯典》平章百姓。《傳》平和章明。《疏》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

成也。謂解恕和好也。《爾雅·釋詁》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穀梁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註》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義。《左傳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

治也。《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傳》水土治曰平。《詩·小雅》原隰旣平。

治之也。《詩·大雅》修之平之,其灌其栵。《疏》修理之平治之者,其爲灌木其爲栵木之處也。

平服也。《詩·大雅》四方旣平,王國庶定。《疏》四方旣已平服,王國之內幸應安定。

《玉篇》平,齊等也。《增韻》平,均也。《易·乾卦》雲行雨施,天下平也。《疏》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書·君奭》天壽平格。《疏》正義曰:平謂政敎均平也。

《廣雅》平,均賦。《史記·平準書註》索隱曰:大司農屬官有平準令丞者,以鈞天下郡國輸斂,貴則糶之,賤則貴之。平賦以相準,輸賦於京都,故命曰平準。

樂聲不相踰越也。《周語》樂從和,和從平。

《爾雅·釋詁》平,易也。《疏》易者,不難也。《後漢·班超傳》任尚曰:我以班君當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歲稔也。《前漢·食貨志》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諡法》執事有制曰平,治而無眚曰平,布綱治紀曰平。

《爾雅·釋地》大野曰平。《疏》大野之澤。一名平。《韓愈·城南聮句》沙篆印迴平。《註》洪慶善曰:華山有靑柯平、種藥平,因地之平處也。

臘月曰嘉平。《史記·秦始皇紀》更名臘曰嘉平。《註》茅盈內紀曰:盈曾祖父蒙於華山白日升天。其邑謠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泰淸,時下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始皇聞謠歌而問其故,父老具對,因改臘曰嘉平。索隱曰:廣雅云,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亦曰臘,秦更曰嘉平。蓋因歌謠之詞而改從殷號也。

華平,瑞木名。《宋書·符瑞志》華平,其枝正平。王者有德則生,德剛則仰,德弱則俯。《張衡·東京賦》植華平於春圃。《註》天下平,其華則平。

廷尉平,官名。《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天下之平也。《前漢·百官表》宣帝地節三年,置廷尉左右平,秩六百石。

平原,太平,平陸,地名。《爾雅·釋地》廣平曰原,高平曰陸。《疏》廣平曰原者,謂澤之廣平者亦曰原。漢以平原爲郡名。高平曰陸者,謂土地豐,正名爲陸。《又》東至日所出,爲太平,太平之人仁。《孟子》孟子之平陸。

州名。《唐書·地理志》平州北平郡。《廣韻》古山戎孤竹,白狄子二國之地,秦爲遼西郡,隋爲北平郡,唐爲平州。

姓。《廣韻》齊相晏平仲之後。《前漢·平當傳》當哀帝時爲丞相,子晏歷位大司徒。

複姓。《何氏姓苑》有平陵,平寧二氏。《姓譜》平陵氏,史記平陵老之後。

《廣韻》房連切《集韻》《韻會》毗連切《正韻》蒲眠切,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

《韻會》均也。

《韻會》皮命切,音病。平物賈也。《周禮·地官·質劑註》市中平賈,今時月平是也。

《地官·質人註》質平也。主平定物賈。《揚子·方言》一鬨之市,必立之平。《後漢·五行志》桓帝初,京都童謠曰:游平買印自有平,不避豪賢及大姓。

古與便辯通。《史記·五帝紀》便章百姓。《註》索隱曰:古文尚書作平,平旣訓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辯章。古文平字亦作便,便則訓辯,遂爲辯章。

叶皮陽切,音龎。《張籍·祭韓愈詩》北臺臨稻疇,茂野多隂涼。板亭坐垂釣,煩苦稍巳平。

《集韻》拼古作平。註詳手部八畫。

【夷】

夷【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姨。平也,易也。《詩·周頌》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大也。《詩·周頌》降福孔夷。

安也,悅也。《詩·鄭風》旣見君子,云胡不夷。

等也,儕也。《禮·曲禮》在醜夷不爭。《史記·張良傳》諸將陛下等夷。

也。《禮·喪大記》男女奉尸夷於堂。《周禮·天官·凌人》大喪共夷槃冰,牀曰夷牀,衾曰夷衾,皆依尸爲言。

夷俟,展足箕坐也。《論語》原壤夷俟。

誅滅也。《前漢·法志》戰國時,秦用商鞅連相坐之法,造參夷之誅。

傷也。《易·序卦》故受之以明夷。

芟也。《周禮·秋官》薙氏掌殺草,夏日至而夷之。

陵夷,言凡事始盛終衰,其頺替如丘陵漸平也。《前漢·成帝紀》帝王之道,曰以陵夷。

地名。《左傳·隱元年》紀人伐夷。《註》國在城陽莊武縣。《莊十六年》晉武公伐夷。《註》采地。《僖二十三年》楚伐地。

要服。《書·禹貢》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

嵎夷,東表之地,在今登州。《書·堯典》宅嵎夷。

馮夷,河伯也。《莊子·大宗師》馮夷,得之,以遊大川。《郭璞·江賦》冰夷倚浪。《卽馮夷。

《淮南子·原道訓》馮夷,泰丙之御也。《註》二人名,古之能御隂陽者。《容齊隨筆》此別是一馮夷。

女夷,風神名。《淮南子·天文訓》女夷鼓吹,以司天和。

山名。武夷,在今崇安,有十二峰九曲之勝。相傳籛鏗之子,長曰武,次曰夷,隱此得道,故名。

水名。夷水,出襄陽及康狼二山之閒。《水經》漢水過宜城,夷水注之。

鴟夷,酒器。《揚雄·酒箴》鴟夷滑稽,腹大如壷。《吳越春秋》吳王取子胥尸,盛以鴟夷,而投之江。《史記·貨殖傳》范蠡變名易姓,爲鴟夷子皮。

辛夷,花名。《楚辭·九歌》辛夷楣兮葯房。

留夷,香草。《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

《諡法》克毅秉政,安心好靜,曰夷。

姓。周齊大夫夷仲年之後,見《統譜》。

人名。伯夷,舜秩宗之官。

孤竹君之長子曰伯夷。

優婆夷。《梵書·翻譯名義》男曰優婆塞,女曰優婆夷,所云淸淨男女也。

與彝同。《孟子》詩云:民之秉夷。詩本作彝。

叶羊吏切,音異。《馮衍·顯志賦》攢射干雜蘼蕪兮,結木英與新夷。光扈扈而揚耀兮,紛郁郁而暢美。美音媚。新夷卽辛夷。本作。一曰古遲夷通。

相关诗句
松间双鹤高空飞 和君谣罢一长啸 鼎足匡福宁须疑 襟江带闽此胜境 因山得庐山尤奇 名庐以山庐乃结 我归自濯缁尘缁 山中之泉清且漪 青天舒卷人难羁 山中之云出无时 以山相属吾宁辞 吾爱吾庐更爱山 如光初曜华方滋 兹山又别钟粤秀 同向南戒争崟崎 粤山罗浮实称首 惟蜀有山称峨嵋 惟楚有山称九嶷 得其真者名乃归 惟山如诗贵真面 神妙欲告山灵知 山中展诵发浩叹 若屈奇诡梁哀噫 中间慷慨论时事 下为吾庐言其私 上为兹山发厥秀 青莲逸轨遥相追 庐山之谣又继作 开函奇字蟠蛟螭 今晨缄书更报我 刘子妙解为之词 山村易名曰澹定 清言古谊吾所推 就中吾友有刘子 言待其落陈金卮 乡人载酒欲吾贺 开门山影绿满池 惟堂有宦阁有簃 乃用傅版功斯施 乃测周圭景以正 买山以隐宁靳赀 有圃宜蔬田宜稻 山中地忽成平夷 四山环合若庐舍 佳处要岂人境违 洞天福地不在远 万年松老生清飔 四时花开长不谢 沐日浴月相蔽亏 鞭云策霞互吐纳 君山肃立毋敢欹 目卑三台小九子 天马旁若凌风嘶 仙桥俯瞰飞渡迹 玉华金简生光辉 乃登极顶旷四瞩 势若拱卫来逶迤 群山众壑竞奔赴 如宝驮象球弄狮 如玉屏张宝帐合 苍然秀色轩人眉 一峰卓立出云表 古径手自荆榛披 乃携寻山绿玉杖 此事或亦神能司 梦中之境忽真得 许我佳地当非欺 阴那老僧速归驾 清源紫帽神挚维 忆昨泉山小留滞 名山况复如相期 一邱一壑本吾愿 宗老告我庐山宜 惟乡之西协吉卜 不如别卜陈蓍龟 故钉遗瓦存者仅 半废为圃芜不治 摩挲故谱寻老屋 唐山直惜吾归迟 弟兄伯叔各欢序 岁时伏腊陈牲牺 朱门白屋万家聚 小宗别祀多分祠 自从宋元此聚族 厥邑隶镇乡文基 圆山之间印山下 感慨城郭人民非 恐如丁仙化鹤返 故居乔木苍烟霏 东迁四世过百载 剩有馀耀生莱衣 五花战袍失光彩 青山万里安舆随 闽山将尽粤山见 旧游回首成天涯 全家轻舟径西渡 直等死别非生离 撒手台山惨将别 欲去犹恋将奚为 辽东幼安本侨寓 兼累羽扇无能挥 南阳已矣不得卧 请缨请剑忘官卑 独恨平生失微尚 公卿固应从捐之 朱崖虽弃汉地大 山中血泪啼子规 不如归去亦一策 虬髯一传词尤支 岂有扶馀王剑侠 呵壁欲问宁非痴 值天方醉剪鹑首 安知变故多参差 玉门第八金匮九 炮雷枪雨供驱驰 开屯径欲试神手 谓海可塞山能移 生作愚公死精卫 末劫不救非慈悲 沙虫百万势将化 阴云惨澹台山危 黑风摧海水四立 香蕈洋浅张黥鬐 扶桑岛窄奋乌足 天弧久弛无神威 东方狼星忽悬燄 小劫摧落云龙姿 青柯故侣苦相惜 开山初祖天人师 要令海国变风雅 手持芙蓉哦新诗 九十九峰发霞燄 失足?佩人间嬉 误信神山在海上 游仙旧梦参希夷 前身太华老道士 入山将恐山灵嗤 不为神仙不宰相 越鸟固应巢南枝 我归自东未宁宇 兹山未著庐者谁 州因鋗姓乡旼姓 有山亦以庐名垂 天藏地閟留隐秀 与海争地雄鼓旗 纷趋到海尽南纪 群山冠剑森威仪 五岭东来郁雄秀 名山要待人扶持 匡庐自大福庐小 福庐乃出叶少师 匡庐名自匡君遗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