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楼旧筑郁嵯峨

出自:清代·丘逢甲《寻镇山楼故址,因登城四眺,越日遂游城北诸山十二首 其四》

拼音:[qiáo][lóu][jiù][zhù,zhú][yù][cuó][é]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谯楼旧筑郁嵯峨,望远犹堪托啸歌。
一角孤城山影里,趁墟人散夕阳多。

查看原文

注释

【谯楼】古代城门上建造的用以fdd8望的楼:谯楼鼓角晚连营。
【嵯峨】山高峻的样子:高山嵯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谯】

譙【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誚《唐韻》才肖切《集韻》《韻會》才笑切《正韻》在笑切,之閒曰譙。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言相責讓曰譙讓。《史記·萬石君傳》子孫有過失,不譙讓爲便坐對案不食。《前漢·高帝紀》樊噲亦譙讓羽。《師古註》譙讓,以辭相責也。《史記·樊噲傳》作誚讓。譙誚二字古通。互詳誚字註。

山水名。《山海經》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廣韻》昨焦切《集韻》《韻會》慈焦切《正韻》慈消切,涉世家》守丞與戰譙門中。《師古註》譙門,謂門上爲高樓,以望遠者耳。樓一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譙,亦呼爲巢。所謂巢車者,亦於兵車之上爲樓以望敵也。譙、巢聲相近,本一物也。《莊子·徐無鬼》盛鶴列于麗譙之閒。

國名。《左傳·隱二年杜註》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

縣名。沛郡有譙縣。見《前漢·地理志》。

姓。譙周。見《後漢·五行志》。

通作樵。《前漢·趙充國傳》部曲相保,爲壍壘木樵。《師古註》與譙同。亦通作燋。《詩·豳風》予羽譙譙。《毛傳》譙譙,殺也。《鄭箋》譙或作燋。

《字彙補》視隹切,音誰。《史記·衞綰傳》景帝立,歲餘不譙呵綰。《註》索隱曰:譙呵,音誰何,猶借訪也。

【楼】

樓【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婁。《說文》重屋也。《爾雅·釋宮》四方而高曰臺,狹而脩曲曰樓。《釋名》樓謂牖戸之閒有射孔,樓樓然也。

偵敵之車曰飛樓,亦曰樓車。《六韜·軍略篇》視城中則有飛樓。《左傳·宣十五年》解揚登諸樓車,呼宋人而告之。

岑樓,山之銳嶺。《孟子》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

譙樓,城樓也。《前漢·陳勝傳》戰譙門中。

謂之戍樓。《儲光羲·送別詩》寒雲隱戍樓。

樓蘭,國名。見《前漢·昭帝紀》。

《爾雅·釋詁》樓,聚也。

《爾雅·釋草》果臝之實栝樓。《註》齊人呼爲天瓜。

道家以兩肩爲玉樓。《蘇軾·雪詩》凍合玉樓寒起粟。

姓。《姓苑》望出東陽,周封少康之裔爲東樓公,子孫因氏焉。

叶凌如切,音閭。《古·日出東南隅行》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爲羅敷。

離樓,衆木交加之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嶔崟離樓。

【旧】

舊【未集下】【臼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集韻》《韻會》巨救切《正韻》巨又切,音柩。《說文》鴟舊,舊留也。《徐曰》卽怪鴟也。

《廣韻》故也。《增韻》對新之稱。《詩·豳風》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左傳·僖二十八年》輿人誦,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羊傳·莊二十九年》新延廄者何。修舊也。

久也。《詩·大雅》於乎小子,告爾舊止。《箋》舊,久也。

《韻會》昔也,老宿也。

姓。漢上黨太守舊彊。

與柩同。《金史·蔡珪傳》燕靈王舊。舊,古柩字通用。

《韻會》《正韻》巨九切,音臼。義同。

《集韻》許尤切,音休。與鵂同。

《韻補》叶巨己切,音技。《詩·大雅》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時音氏。《又》維今之人,不尚有舊。叶上里。

叶巨寄切,音忌。《韋成詩》天子我監,登我三事。顧我傷墜,爵復我舊。

《管子·牧民篇》不恭祖舊,則孝弟不備。◎按唐韻正,舊音忌,則忌亦正音,非叶音。

叶去九切,音糗。《前漢·敘傳》三枿之起,本根旣朽。枯楊生華,曷惟其舊。

【筑】

筑【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音竹。《說文》筑,以竹曲爲五絃之樂也。《釋名》筑,以竹鼓之筑柲之也。《風俗通》狀如瑟而大頭,安絃,以竹擊之,故名曰筑。顏師古曰:筑形似瑟而小,細項。《廣韻》筑似箏而十三絃。《史記·荆軻傳》高漸離擊筑,荆軻和而歌於市中。

《爾雅·釋言》筑,拾也。《註》謂拾掇。《疏》《金縢》云: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筑之。馬融云:起其木,指其禾。

《廣韻》直六切《集韻》佇六切,。

【郁】

郁【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於六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六切,音㤢。《集韻》地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有郁夷縣,膠東有郁秩縣,又郁郅縣,屬北地郡。

郁郁,文盛貌。《史記·五帝紀》其色郁郁,其德嶷嶷。

《天官書》郁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

姓。《廣韻》魯相有郁貢。

叶越逼切,音逸。《司馬相如·上林賦》芬芳漚鬱,酷烈淑郁。皓齒粲爛,宜笑的皪。

【嵯】

嵯【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集韻》《韻會》《正韻》。

《廣韻》楚宜切,音雌。㠁嵯,山不齊貌。通作參差。或作嵳。

【峨】

峨【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音莪。《說文》嵯峨,山高。《陸機·從軍行》崇山鬱嵯峨。

峨眉,山名,在四川嘉定州眉縣南百里,或作峩山,有三峰,曰大峩,中峩,小峩。《名山記》兩山相對如蛾眉,故名。

閩之歸化泰寧,粵之太平,豫之郟縣皆有蛾眉山,名同而地別。

峩峩,高貌。《詩·大雅》奉璋峩峩。《註》執圭璋助祭者,儀容峩峩然。

《陸機·答賈長淵詩》淑問峩峩。

《韻會》通作俄。《前漢·揚雄傳》俄軒冕,雜衣裳。

叶魚羈切,音宜。《劉向·九歎》懷芬香而挾蕙兮,佩江蘺之菲菲。握申椒與杜若兮,冠浮雲之峩峩。

叶阮古切,音五。《韓愈·元和聖德詩》瀆鬼濛鴻,嶽祇嶫峨。飫沃羶薌,產祥降嘏。嘏音古。《集韻》或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