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吕欣闻有特科

出自:清代·丘逢甲《送何士果同年之京,兼寄怀梁诗五孝廉 其三》

拼音:[yī][lǚ][xīn][wén][yǒu,yòu][tè][kē]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徵书郑重逮岩阿,伊吕欣闻有特科
走马笑看人应诏,奔鲸愁说海扬波。
梁鸿伏处观时切,黄琬登朝荐士多。
长我不才闲抚剑,十年燕市负悲歌。

查看原文

注释

【伊吕】商伊尹辅商汤,西周吕尚佐周武王,皆有大功,后因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
【特科】旧时于常科外选拔人才的考试。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伊】

伊【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蛜。彼也。《詩·秦風》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發語辭。《詩·邶風》伊余來墍。

《小雅》伊誰云從。

維也。《儀禮·士冠禮》嘉薦伊脯。《揚雄·河東賦》伊年暮春,將瘞后土,禮靈祇。《註》師古曰:伊,是也。

鬰伊,不舒貌。《後漢·崔寔傳》智士鬰伊於下。與噫通。

吾伊,讀書聲。《黃庭堅詩》北窻讀書聲吾伊。俗作吚。

伊威,委黍也。《詩·豳風》伊威在室。《陸璣疏》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婦,在壁根下甕底土中生,如白魚者是也。

姓。

州名。本伊吾盧,地在燉煌大磧外,唐初內附,置伊州。

木名。《山海經》熊耳之山,伊水出焉,南入于洛。與洢同。

《周禮·秋官》伊耆氏。《註》伊耆,古王者號。後王識伊耆氏之舊德,而以名官。今姓有伊耆氏。

【吕】

呂【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惟呂命。《傳》言呂侯見命爲卿。《鄭語》南有荆蠻申呂。《註》申呂,姜姓。《後漢·郡國志》汝南郡新蔡有大呂亭。《註》故呂侯國。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周呂侯,以呂后兄初起,以客從入漢爲侯。《註》周及呂皆國名。濟隂有呂都縣。見《前漢·地理志》。

縣名,屬楚國。亦見《前漢·地理志》。

姓。《廣韻》太嶽封呂侯,後因爲氏。

六呂,隂律也。《周禮·春官·大司樂》奏黃鐘,歌大呂,奏姑洗,歌南呂,奏夷則,歌小呂。《註》小呂一名中呂。

《大師》隂聲,大呂應鐘,南呂函鐘,小呂夾鐘。《前漢·律歷志》隂六爲呂,呂以旅陽宣氣。

大呂,旅也,言隂大旅助黃鐘宣氣,而牙物也。

鐘名。《戰國策》大呂于元英,故鼎反乎磨室。《註》大呂,齊鐘名。《晏子·諫篇》景公泰呂成。《史記·平原君傳》使趙重于九鼎大呂。《註》正義曰:大呂,周廟大鐘。

《揚子·方言》矤呂,長也,東齊曰矤,宋魯曰呂。

《逸周書》擊之以輕呂。《註》劒名。

【欣】

欣【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斤切,音訢。《說文》笑喜也。《禮·月令》慶賜遂行,無不欣說。《周語》事神保民,莫不欣喜。

欣欣,亦喜貌。《楚辭·九歌》君欣欣兮樂康。《陶潛·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亦作訢。《前漢·賈山傳》天下訢訢,將興堯舜之道。

作忻。《史記·管晏傳贊》爲之執鞭,所忻慕焉。

獸有力之名。《爾雅·釋獸》兔絕有力,欣。牛絕有力,欣犌。

州名。《廣韻》本漢陽曲縣地,隋置欣州,因欣口爲名。

姓。見《奇姓通》。

叶虛言切,音軒。《陸雲·贈顧尚書詩》華英已曜,餘光難延。會淺別速,哀以紹欣。《集韻》或作俽、惞。

【闻】

聞【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

《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

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

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

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

《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發聞惟腥。《釋文》聞,音問,又如字。

《廣韻》名達。《書·微子之命》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詩·大雅》令聞令望。《朱註》令聞,善譽也。

通作問。《前漢·匡衡傳》淑問揚乎疆外。

《韻補》叶無沿切,音近眠。《楚辭·九章》孤臣唫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孰能思而不隱兮,昭彭咸之所聞。還音旋。

【有】

有【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特】

特【巳集下】【牛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徒得切《集韻》《韻會》《正韻》敵得切,音棏。《說文》朴特,牛父也。《玉篇》牡牛也。《書·舜典》格于藝祖,用特。《傳》特,一牛也。《禮·郊特牲註》郊者,祭天之名。用一牛,故曰特牲。

《禮·內則》庶人特豚,士特豕。

《詩·魏風》胡瞻爾庭有懸特兮。《傳》獸三歲曰特。

《爾雅·釋獸》豕生,三豵,二師,一特。

牡馬亦曰特。《廣韻》特,雄也。《周禮·夏官·校人》凡馬,特居四之一。《註》三牝一牡。《又》頒馬攻特。《註》攻特,謂騬之。

《詩·鄘風》髧彼兩髦,實維我特。《傳》特,匹也。

《小雅》不思舊姻,求爾新特。《傳》新特,外昏也。

《韻會》挺立曰特。《詩·秦風》維此奄息,百夫之特。《箋》百夫之中最雄俊也。

《小雅》瞻彼阪田,有菀其特。《箋》菀然茂特之苗。《禮·聘儀》珪璋特達。

《儒行》特立獨行。

《禮·服問》輕者包,重者特。《註》特其葛不變之也。

《周禮·夏官·司士》孤卿特揖。《註》特揖,一一揖之。

《爾雅·釋水》士特舟。《註》單船。

《韻會》但也。《史記·秦始皇紀》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

《廣韻》亦姓。左傳,晉大夫特宮。《玉篇》或作犆。《集韻》或作字註。

【科】

科【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禾切,音窠。《說文》程也。从禾从斗。斗者,量也。《徐曰》會意。

《廣韻》條也,本也,品也。《戰國策》科條旣備。

坎也。《孟子》盈科而後進。

等也。《論語》爲力不同科。

科,斷也。《釋名》科,課也。課其不如法者,罪責之也。

取人條格曰科第。《前漢·元帝紀》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科第郞從官。《註》始令丞相御史舉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見在郞及從官,又令光祿每歲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賢否也。《後漢·徐防傳》立博士十有四家,設甲乙之科。《註》歲課甲科四十人爲郞中,乙科二十人爲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

木中空也。《易·說卦》科上稿。

科頭。《史記·張儀傳》跿跔科頭。《註》謂不著兜鍪入敵。

科斗,蝦蟆子。一名活東,頭圓大而尾細。古文書形似之。

科雉,獸名。《劉向·說苑》楚莊王獵於雲夢,射科雉。

地名。《水經注》汳水,又東逕科城北。

《廣韻》苦臥切,音課。滋生也。《正字通》植禾本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