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下常怡怡

出自:清代·夏孙桐《题大姊菉君梦影图四十四韵付赵甥吉云》

拼音:[xī][xià][cháng][yí][yí]

平仄:平仄平平平

姊长我五岁,幼而相提携。
顾复代母力,膝下常怡怡
我亦称早慧,之无亲授之。
又羸弱多病,量药佐刀圭。
垂髫同家墩,出入相肩随。
寒燠为调护,程课兼劝规。
稍长就外傅,下学伴中闺。
往往一灯共,把卷相唔咿。
诗法母所授,姊独能探骊。
春帘赋双燕,秀句艳红丝。
愧封胡羯末,那敌柳絮词。
姊才固开朗,姊性尤温其。
同气凡六人,多赖姊扶持。
我母中馈事,一一为助治。
每怜弟弱小,成立犹稍迟。
因慕古木兰,代父称英姿。
一昔入梦境,恍惚鞍马时。
乞母为作图,志趣良可知。
于归配嘉耦,静好赓风诗。
上得尊嫜欢,下亦家人宜。
不特无间言,兼以礼法推。
未几归江南,家在虞山陲。
有楼曰旧山,楼外梅万枝。
书来述风景,颇惬平生期。
愿他日卜居,侍养同山栖。
寄诗索我和,所恋惟庭闱。
我父营先垄,亦返江之湄。
一再过姊家,情话慰牵衣。
北来告我母,谓姊得所依。
何期遽珠陨,吉梦虚熊罴。
兰蕙早霜雕,两党同嗟咨。
姊夫念故剑,推爱久不漓。
贤书倖同举,转为未见悲。
买邻践前约,所惜合复睽。
同穴卅年后,宿草荒萋萋。
宅相欣有人,家风绍裘箕。
眷眷渭阳情,笃挚世所稀。
生不识母面,旧事向我稽。
捧图乞缀言,览之泪如縻。
沧桑阅万变,白头成孑遗。
人生原大梦,回溯徒歔欷。
历历为笔述,如徵鄤母辞。
是亦德象篇,傥为家乘资。

查看原文

注释

【膝下】人在幼年时常依于父母膝下,因以“膝下”代指幼年:故亲生之膝下。后用作对父母的敬辞:违离膝下,三十五年|父亲大人膝下。
【怡怡】1.和顺貌;安适自得貌。 2.特指兄弟和睦的样子。语本《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3.喜悦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膝】

膝【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息七切,音悉。《說文》脛頭卪也。本作厀。《徐曰》今俗作膝。膝,人之節也。《釋名》膝,伸也,可屈伸也。《儀禮·旣夕》袂屬,幅長下膝。

《韻會》楯名。《揚子·方言》矛骹細如鴈脛者,謂之鶴膝。《唐書·王志愔傳》鶴膝犀渠。《左思·吳都賦》家有鶴膝。

齧膝,良馬名。《前漢·王褒傳》駕齧膝。《註》孟康曰:良馬,低頭口至膝也。

【下】

下【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丅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說文》底也。《玉篇》後也。

賤也。

《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第·古音考》與吳同。

叶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常】

常【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

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水名。《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書·禹貢》作恆。

旂名。《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大常。《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常服。《詩·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廣韻》倍尋曰常。

車戟名。《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木名。《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姓。《廣韻》出河內。《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與裳同。《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怡】

怡【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飴。《爾雅·釋言》悅也。《說文》和也。《玉篇》樂也。《禮·內則》下氣怡色。《論語》兄弟怡怡。

姓。周怡峰,本姓默合,避難改焉。

通作台。《史記·序傳》諸呂不台,言不爲人所怡悅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