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呼丞相来

出自:清代·唐烜《戊戌纪事八十韵》

拼音:[chuán,zhuàn][hū][chéng][xiāng,xiàng][lái]

平仄:平平平平平

皇帝廿四年,戊戌秋八月。
其旬有三日,国乃有大罚。
我时官西曹,滥膺折狱职。
日抱城旦书,上取司寇谳。
是日天向午,旅进缀班列。
济济白云亭,冠盖正窸窣。
突来高车客,并肩趋上谒。
密语人不闻,掉头即揖别。
众僚先屏退,行迟独居末。
似传中旨至,满堂气惨慄。
处分要异常,举动何仓卒。
私心妄惴惴,口语互藉藉。
或言事虑囚,或言行伏阙。
事在三日前,圣主下天綍。
归政东朝廷,新进官悉夺。
东海大鳗鱼,早惊金钩脱。
深宫含盛怒,钩党穷诛灭。
罪甚八司马,一一付缧绁。
众论方快心,有识甘卷舌。
外间喧噪声,禁旅杂街卒。
传呼丞相来,肩舆两飘忽。
入门坐堂皇,须张面凛铁。
趣召主者至,连缚六人出。
敕旨星火催,决不待时毕。
狱吏走且僵,伍伯整巾袜。
须臾各就缚,衣冠尚綷䌨。
峨峨四新参,入朝三旬劣。
辄思大厦扶,竟触天柱折。
其一职监察,抗疏气郁勃。
同官侧目久,飞语相诋讦。
更有粤布衣,未膺簪与绂。
壮志不一伸,连坐太突兀。
我时迫近前,木立若朽质。
故人乃面之,颜忸心忉怛。
传诏官人来,天宪口为述。
尔等悉逆党,左右皆曰杀。
跪听宣读毕,臣当伏斧锧。
林君最年少,含笑口微吷。
谭子气未降,馀怒冲冠发。
二杨默无言,俯仰但蹙额。
刘子木讷人,忽发大声诘。
何时定爰书,何人为告密。
朝无来俊臣,安得反是实。
抗辩语未终,群隶竞牵捽。
但闻官人言,汝去不得活。
相将赴西市,生死此决绝。
扬扬如平常,目送肠内热。
步骑夹道拥,闉阇车填咽。
丞相亲莅刑,事与往昔别。
并有覆巢惧,妻孥不敢诀。
引领就白刃,夏侯色可匹。
携手入黄泉,夕阳照碧血。
今日身横尸,前朝语造膝。
幸赖乔公贤,为收无家骨。
吏人讫事返,流涕向我说。
役卒呈数纸,云是狱中笔。
我时但悯默,反覆难终阅。
人生遂到此,顷刻化异物。
仰见天上月,照人倍萧瑟。
徒步归寓庐,入门忘饥渴。
家人怪我状,疑是感夙疾。
约撮告之知,相对亦气噎。
夜半魂梦惊,不觉自嗟叱。
国事方艰虞,时政有愆失。
徒闻縻好爵,谁肯念王室。
养士二百年,辛苦数才杰。
贡自九州来,帝曰予惟弼。
求治或太急,论事或过烈。
庶几鼓朝气,一洗宇宙曀。
贾生昔痛哭,绛灌颇不悦。
出为长沙傅,谪宦犹称屈。
况我祖宗朝,钦哉惟刑恤。
未闻禁近臣,中道遭黥刖。
不待奏当成,一朝饱屠割。
举朝孰营救,到处肆媒孽。
罪状在疑似,性命快谗嫉。
逝者傥有知,叫阍天听彻。
人世无是非,恨难万古雪。
我作纪事言,覼缕话畴昔。
匪以悼其私,实为愤所切。

查看原文

注释

【传呼】1.传声呼喊。 2.谓口语相传。 3.传唤。
【丞相】官名。战国时始设,为百官之长。秦代以后,专辅佐皇帝综理国政,但亦有居此位而无实权的。西汉初置相国,后称丞相,西汉末称大司徒,东汉末复称丞相。魏、晋、南北朝间,或称丞相,或称司徒、大丞相、相国等,废置不常。南宋孝宗时,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代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是中书省直隶地区的行政长官。行中书省也设丞相或左右丞相。明初设丞相,不久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传】

傳【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

丁戀反。

《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

《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

《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註》移也。

《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

《說文》遽也,驛遞曰傳。《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註》驛傳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役使,故自稱如此。

古者以車駕馬,乗詣京師,謂之傳車。後又置驛騎,用單馬乗之,若今之遞馬。凡四馬高足爲置傳,四馬中足爲馳傳,四馬下足爲乗傳,一馬二馬爲軺傳。漢律,諸當乗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傳參封之。參,三也。有期會絫封兩端,端各兩封,凡四封。乗置馳傳五封之,兩端各二,中央一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以馬駕軺車而乗傳,曰一封軺傳。

關傳。《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前漢·文帝紀》《註》張晏曰:信也,若今過所也。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師古曰:今或用棨刻木爲合符。《後漢·蕃傳》投傳而去。《註》符也。丁戀切。《釋名》傳,轉也。轉移所在,執以爲信也。

《集韻》《韻會》《正韻》柱戀切,音瑑。訓也。賢人之書曰傳。

紀載事迹以傳於世亦曰傳,諸史列傳是也。《釋名》傳,傳也。以傳示後人也。

續也。《孟子》傳食於諸侯。

叶重倫切,音。《前漢·敘傳》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按諸字書傳本有直攣、知戀、直戀三切,《廣韻》分析極細,《正韻》因之。然歷考經史註疏,驛傳之傳,平、去二音可以互讀,至傳道、傳聞、傳授之傳,乃一定之平聲,紀載之傳,一定之去聲。此音之分動靜,不可易者也。《正字通》專闢動靜字音之說,每於此等處,爲渾同之說以亂之,此斷斷不可从者。

按《廣韻》二仙,傳,直攣切,音椽,又持戀,丁戀二切。三十三線,傳,直戀切,卽持戀切。知戀切,卽丁戀切。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爲安也。

【呼】

呼【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虍。《說文》外息也。《韻會》出息爲呼,入息爲吸。

《廣韻》喚也。

《集韻》嗚呼,歎辭。《書·五子之歌》嗚呼曷歸。

通作乎。《詩·大雅》於乎小子。

通作虖。《前漢·武帝紀》嗚虖何施而臻此與。亦作嘑。

姓。《廣韻》列仙傳有仙人呼子先,又複姓。《前漢·匈奴傳》呼衍氏。《註》師古曰:卽今鮮姓呼延者是也。

呼沱,水名。《戰國策》南有呼沱易水。

草名。《爾雅·釋草》蓫薚,馬尾。《疏》蔏,一名夜呼。

《集韻》虛交切,音虓。與詨同。吳人謂叫呼爲詨。或作嚆嘮。

《禮·檀弓》曾子聞之,瞿然曰呼。《註》呼,虛憊聲。《釋文》音虛,吹氣聲也。

《廣韻》《集韻》《正韻》荒故切,音戽。《廣韻》本作謼。號呼也。《詩·大雅》式號式呼。《釋文》呼,火胡反。

火故反。《禮·曲禮》城上不呼。《釋文》呼,火故反。

《集韻》許箇切,音。《左傳·文元年》江芉怒曰:呼役夫。《註》呼,發聲也。《釋文》呼,好賀反。

《集韻》虛訝切,音嚇。與罅同。裂也。詳缶部罅字註。

【丞】

丞【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署陵切《集韻》《韻會》辰陵切《正韻》時征切,音承。《玉篇》繼也。《廣韻》佐也。《正韻》副貳也。《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

《戰國策》堯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

《前漢·百官表》丞相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註》應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

《前漢·淳于長傳》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

《宋史·天文志》紫微垣西蕃七星,第七星爲上丞。東蕃八星,第八星爲少丞。

與承通。《史記·張湯傳》於是丞上指。今本或作承。

《廣韻》常證切,承去聲。縣名。在沂州,匡衡所居。

《韻補》叶之郢切。與拯通。《揚雄·羽獵賦》丞民於豐桑。

【相】

相【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

《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

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

《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

《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爾雅·釋詁》導也。

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相者,一人敎導,卽贊勉也。

《增韻》。

《廣韻》扶也。《禮·禮器》樂有相步。《註》扶工也。

《小爾雅》治也。《左傳·昭九年》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註》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

選擇也。《周禮·春官·簭人》上春相簭。《註》謂更選擇其蓍也。

送杵聲。《禮·曲禮》鄰有喪,舂不相。《註》相者,聲以相助,歌以助舂,猶引重者呼邪許也。

相術。《左傳·文元年》內史叔服能相人。

月名。《爾雅·釋天》七月爲相。

官名。《呂覽》相者,百官之長也。《古三墳》伏犧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漢·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

計相。《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註》專主計籍。

內相。《唐書·陸贄傳》贄爲翰林時,號內相。

家相。《禮·曲禮》士不名家相。《註》主知家務者。

《周禮·春官》有馮相氏。《夏官》有方相氏。

樂器。《禮·樂記》治亂以相。《註》相卽拊也。亦以節樂,以韋爲表,裝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

星名。《石申星經》相星在北極斗南。

江神,名奇相。見《博雅》。

太史祥風,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風鳥,夏禹所作也。

藥名。《本草綱目》相,麻黃別名。相鳥,馬蘭別名。

地名。《商書序》河稟甲居相。《註》在河北。令魏郡有相縣。

州名。後魏置相州,唐曰鄴都。

姓。《後漢·南蠻傳》武落鐘離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後秦》相雲。《北齊》相願。

相里,務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複姓。

《字彙補》音禳。《禮·祭法》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註》相近當爲禳祈,王肅又作祖迎。

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興絕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陸游詩話》白樂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爲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此詩相欺,亦當讀入聲。《說文》易緯文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爲二,非。

【来】

來【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

玄孫之子曰來孫。

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䅘。

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

姓。

《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

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

叶郞狄切,音力。《詩·小雅》東人之子,職勞不來。叶下服。《大雅》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叶落蓋切,音賴。《屈原·離騷》因氣變而遂會舉兮,忽神奔而鬼怪。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叶良置切,音利。《荀子·賦篇》一往一來,結尾以爲事。

相关诗句
实为愤所切 匪以悼其私 覼缕话畴昔 我作纪事言 恨难万古雪 人世无是非 叫阍天听彻 逝者傥有知 性命快谗嫉 罪状在疑似 到处肆媒孽 举朝孰营救 一朝饱屠割 不待奏当成 中道遭黥刖 未闻禁近臣 钦哉惟刑恤 况我祖宗朝 谪宦犹称屈 出为长沙傅 绛灌颇不悦 贾生昔痛哭 一洗宇宙曀 庶几鼓朝气 论事或过烈 求治或太急 帝曰予惟弼 贡自九州来 辛苦数才杰 养士二百年 谁肯念王室 徒闻縻好爵 时政有愆失 国事方艰虞 不觉自嗟叱 夜半魂梦惊 相对亦气噎 约撮告之知 疑是感夙疾 家人怪我状 入门忘饥渴 徒步归寓庐 照人倍萧瑟 仰见天上月 顷刻化异物 人生遂到此 反覆难终阅 我时但悯默 云是狱中笔 役卒呈数纸 流涕向我说 吏人讫事返 为收无家骨 幸赖乔公贤 前朝语造膝 今日身横尸 夕阳照碧血 携手入黄泉 夏侯色可匹 引领就白刃 妻孥不敢诀 并有覆巢惧 事与往昔别 丞相亲莅刑 闉阇车填咽 步骑夹道拥 目送肠内热 扬扬如平常 生死此决绝 相将赴西市 汝去不得活 但闻官人言 群隶竞牵捽 抗辩语未终 安得反是实 朝无来俊臣 何人为告密 何时定爰书 忽发大声诘 刘子木讷人 俯仰但蹙额 二杨默无言 馀怒冲冠发 谭子气未降 含笑口微吷 林君最年少 臣当伏斧锧 跪听宣读毕 左右皆曰杀 尔等悉逆党 天宪口为述 传诏官人来 颜忸心忉怛 故人乃面之 木立若朽质 我时迫近前 连坐太突兀 壮志不一伸 未膺簪与绂 更有粤布衣 飞语相诋讦 同官侧目久 抗疏气郁勃 其一职监察 竟触天柱折 辄思大厦扶 入朝三旬劣 峨峨四新参 衣冠尚綷䌨 须臾各就缚 伍伯整巾袜 狱吏走且僵 决不待时毕 敕旨星火催 连缚六人出 趣召主者至 须张面凛铁 入门坐堂皇 肩舆两飘忽 传呼丞相来 禁旅杂街卒 外间喧噪声 有识甘卷舌 众论方快心 一一付缧绁 罪甚八司马 钩党穷诛灭 深宫含盛怒 早惊金钩脱 东海大鳗鱼 新进官悉夺 归政东朝廷 圣主下天綍 事在三日前 或言行伏阙 或言事虑囚 口语互藉藉 私心妄惴惴 举动何仓卒 处分要异常 满堂气惨慄 似传中旨至 行迟独居末 众僚先屏退 掉头即揖别 密语人不闻 并肩趋上谒 突来高车客 冠盖正窸窣 济济白云亭 旅进缀班列 是日天向午 上取司寇谳 日抱城旦书 滥膺折狱职 我时官西曹 国乃有大罚 其旬有三日 戊戌秋八月 皇帝廿四年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