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齿九原呶厉鬼

出自:清代·郑用锡《盂兰盆词十首 其九》

拼音:[jiáo,jué,jiào][chǐ][jiǔ][yuán][náo][lì][guǐ]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苦海沉沦不记年,沙虫猿鹤化三千。
英雄末路钓难脱,水火何人发倒悬。
嚼齿九原呶厉鬼,断头大将立刑天。
恩仇到此冰销未?洒遍杨枝碧血膻。

查看原文

注释

【嚼齿】咬牙碎齿。形容愤慨之状。
【九原】1.九州大地。 2.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 3.泛指墓地。 4.九泉,黄泉。
【厉鬼】恶鬼;鬼怪。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嚼】

嚼【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8画

《唐韻》才爵切《集韻》《韻會》《正韻》疾爵切,。

《唐韻》《集韻》才肖切《正韻》在笑切,音誚。同噍。

《集韻》子肖切,音醮。義同。詳前噍字註。

【齿】

齒【亥集下】【齒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之職》自生齒以上,登於天府。《鄭註》人生齒而體備,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齒。

《釋名》齒,始也。少長別,始乎此也。以齒食多者長也,食少者幼也。

《爾雅·釋詁》齯齒,壽也。註:齒墮更生細者。通作兒。《詩·魯頌》黃髮兒齒。

年也。

列也。《左傳·隱十一年》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杜註》齒,列也。《疏》禮記文王世子曰: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然則齒是年之別名,人以年齒相次列,以爵位用次列,亦名爲齒,故云齒列也。《左傳·昭元年》使后子與子干齒。《杜註》以年齒高下而坐。

《禮·曲禮》齒路馬有誅。《疏》論量君馬歲數,亦被責罰,皆廣敬也。

類也。《管子·弟子職》同嗛以齒。《註》齒,類也。謂食盡則以其所盡之類而進。

《廣韻》錄也。

金齒,地名。

魚齒,山名。在潁川郡。見《後漢·郡國志》。

鑿齒,獸名。《揚雄·長楊賦》鑿齒之徒。《註》獸齒似鑿,能食人。

羊齒,草名。《爾雅·釋草》緜馬羊齒。《郭註》草細葉,葉羅生而毛,似羊齒,今江東呼爲雁齒。

黑齒,外國姓。

鑿齒,人名。《山海經》羿與鑿齒戰於壽華之野。《郭註》鑿齒,人齒如鑿,長五六寸,因以爲名。

習鑿齒,晉人名。

《集韻》稱拯切,稱上聲。齒也。

【九】

九【子集上】【乙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音久。數也。《說文》陽之變也。《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算法曰九九。《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註》若今九章算法。

《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九之爲言多也。《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陽九,戹也。《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姓。

複姓。《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

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史記·殷本紀》九侯。《註》音仇。

《集韻》《正韻》通。

【原】

原【子集下】【厂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愚袁切,音元。《說文》高平曰原,人所登。《爾雅·釋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澤墳衍原隰之名物。《禮·月令》孟夏,令野虞出行田原,爲天子勞農。

《前漢·食貨志》農漁商賈四者,衣食之原。《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司馬相如傳》爾陿游原。《註》孟康曰:原,本也。

《爾雅·釋言》原,再也。《疏》重再也。《易·比卦》原筮元永貞。《朱傳》必再筮,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禮·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註》末,勿也。謂所食之餘,不可再進也。《前漢·禮樂志》以沛宮爲原廟。《註》師古曰:原,重也。言已立正廟,更重立也。

《韻會》推原也。《易·繫辭》原始要終。《前漢·薛宣傳》原心定罪。《註》師古曰:原,謂尋其本也。《管子·戒篇》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遊。《註》原,察也。

宥罪曰原。《晉書·潘岳傳》會詔原之。

通作源。《前漢·食貨志》猶塞川原爲潢洿也。《註》師古曰:原,謂水泉之本也。

姓。《廣韻》孔子弟子有原憲。《前漢·趙廣漢傳》潁川大姓原褚。《註》原褚,二姓也。

州名。《韻會》漢高平縣,魏爲鎮州,又攺原州。

《韻補》叶虞雲切。《史記·敘傳》懷王客死,蘭咎屈原。好諛信讒,楚幷于秦。

【呶】

呶【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女交切《集韻》《正韻》尼交切《韻會》泥交切,音鐃。《說文》讙聲也。《廣韻》喧呶。《詩·小雅》賔旣醉止,載號載呶。《集韻》或作詉。

《集韻》女加切,音拏。嘮呶,諠也。

《唐韻正》古音奴,當攺入模韻。詩載號載呶。叶下豆。豆,古音田故反,平去通叶。《王褒·僮約》出入不得騎馬載車,踑坐大呶,下牀振頭,纑。頭,古音徒。

【厉】

厲【子集下】【厂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正韻》力霽切,音例。《說文》旱石也。从厂,蠆省聲。《徐曰》旱石,麤悍石。《玉篇》磨石也。《詩·大雅》取厲取鍛。

磨也。《左傳·成十六年》秣馬厲兵。《荀子·性惡篇》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後利。

《說文》嚴也。《論語》聽其言也厲。

《廣韻》烈也,猛也。《禮·表記》不厲而威。

《玉篇》危也。《易·乾卦》厲无咎。

《爾雅·釋詁》厲,作也。《註》穀梁傳曰:始厲樂矣。《疏》興作也。《方言》厲,,吳曰厲。

《玉篇》虐也。《孟子》厲民以自養也。

《玉篇》上也。《詩·衞風》在彼淇厲。《韻會》岸危處曰厲。

《詩·衞風》深則厲。《註》以衣涉水,由帶以上曰厲。

《周禮·秋官·司厲註》犯政爲惡曰厲。

《爾雅·釋天》月在戌曰厲。

《韻會》醜惡也。《莊子·天地篇》厲之人夜半生子,恐其似己。

《史記·嚴安傳》民不夭厲。《註》厲,病也。

《前漢·儒林傳》以厲賢才焉。《註》師古曰:厲,勸勉之也。

《息夫躬傳》鷹隼橫厲。《註》師古曰:厲,疾飛也。

《正韻》厲鬼。《左傳·昭七年》子產曰:鬼有所歸,乃不爲厲。

《正韻》鞶厲,帶重也。《左傳·桓二年》鞶厲斿纓。

姓。《廣韻》漢有魏郡太守厲溫。

《集韻》《正韻》落蓋切,音賴。《前漢·地理志》厲鄕,故厲國也。《註》師古曰:厲,讀曰賴。

《史記·范雎傳》漆身爲厲。《註》厲,音賴。言以漆塗身,而生瘡爲病癩。

《韻會》力孽切《正韻》良薛切,厲,歌聲淸越也。

【鬼】

鬼【亥集上】【鬼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居偉切,音詭。《說文》人所歸爲鬼。从人,象鬼頭。鬼隂气賊害,从厶。《爾雅·釋訓》鬼之爲言歸也。《詩·小雅》爲鬼爲蜮。《禮·禮運》列於鬼神。《註》鬼者精魂所歸。《列子·天瑞篇》精神離形。各歸其眞,故謂之鬼。鬼,歸也。歸其眞宅。

《易·旣濟》高宗伐鬼方。《詩·大雅》覃及鬼方。《傳》鬼方,遠方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輿鬼鬼祠事,中白者爲質。《註》輿鬼,五星,其中白者爲質。

姓。《前漢·郊祀志》黃帝得寶鼎,冕侯問於鬼臾區。《註》黃帝臣也。

國名。《山海經》鬼國在負二之尸北。

烏鬼。《杜甫·遣悶詩》家家養烏鬼。《漫叟詩話》川人家家養猪,每呼猪作烏鬼聲,故謂之烏鬼。《夢溪筆談》夔州圖經稱,峽中人皆養鸕鷀,以繩繫頸使捕魚,得則倒提出之,謂之烏鬼。《元微之江陵詩》病賽烏稱鬼。《自註》南人染病,競賽烏鬼。

《揚子·方言》虔儇,慧也。自關而東趙魏之閒謂之黠。或謂之鬼。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