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叶叶、真经伴清磬

出自:清代·姚华《天香 咏石涛贝多树子鼻烟壶》

拼音:[shì][yè,xié][yè,xié][zhēn][jīng][bàn][qīng][qìng]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身树齐观,樨禅喻隐,壶天更辟新境。
逗鼻霏微,非烟缥缈,意味手头先领。
注香熨■,■把玩、蒲团云冷。
家国微尘何着,王孙自哀谁省。
蕉盦万缘都静。
试余薰、撚酸偏永。
也似楮毫闲趣,画兼诗迥。
为问西来意旨,视叶叶、真经伴清磬
镂我袈裟,休惊自影。

查看原文

注释

【叶叶】1.世世;代代。 2.片片。
【真经】1.道教的经书。 2.比喻好的经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视】

視【酉集上】【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嗜。《說文》瞻也。《博雅》明也。《易·履卦》視履考祥。《書·大甲》視遠惟明。

《字彙》看待也。《左傳·成三年》鄭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

《博雅》效也。《書·大甲》視乃厥祖。《疏》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

《小爾雅》比也。《左傳·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註》欲比小國。《禮·檀弓》公室視豐。《疏》言視者不正,相當比擬之辭也。

猶納也。《禮·坊記》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註》不視,猶不納也。

猶敎也。《儀禮·鄕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註》視之,當敎之。

《釋名》視,是也,察是非也。

《禮·曲禮》兔曰明視。《疏》兔肥,則目開而視明也。

《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鄭註》明齊,當爲明視,兔腊也。

《山海經》狄山有視肉。《註》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山水名。《山海經》帝囷山東南五十里曰視山。《又》葴山,視水出焉。《註》或曰視宜爲瀙。瀙水今在南陽。

人名。《陶潛·羣輔錄》伏羲六佐,其一曰視默,主災惡。

姓,見《姓苑》。

通作示。《詩·小雅》視民不恌。《箋》視,古示字。《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史記》作示。《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古字通用。

《廣韻》承矢切《集韻》《韻會》善旨切《正韻》善指切,嗜上聲。義同。

《玉篇》看也。《書·洪範》五事,二曰視。《疏》視,常止反。

《詩·小雅》小人所視。叶上矢履。

【叶】

叶【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玉篇》古文協字。《後漢·律曆志》叶時月正日。餘詳十部六畫。

《集韻》同旪。《前漢·五行志》次四曰旪用五紀。《註》師古曰,旪讀曰叶。

《正韻》同汁。《張衡·西京賦》五位相汁,以旅于東井。《註》汁、叶同。(葉)《唐韻》與涉切《集韻》《正韻》弋涉切,音枼。《說文》草木之葉。《陸游詩註》吳人直謂桑曰葉。

世也。《詩·商頌》昔在中葉,有震且業。

《博雅》聚也。

書冊。《歐陽修曰》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後有葉子,似今策子。

姓。《通志·氏族略》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

與䔾通。《儀禮·士冠禮》贊者洗於房中,側酌醴,加柶,覆之面葉。《註》古文葉爲䔾。

式涉切,音攝。《左傳·及葉註》葉,今南陽葉縣。

《韻補》叶,逆約切,音虐。《易林》桑芳將落,隕其黃葉。

叶於急切。《易林》同本異葉,樂人上德。東鄰慕義,來興吾國。

《集韻》徒協切,音牒。與䈎同,書篇名。《韻會》或作,非。

【真】

真【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同眞。俗字。(眞)〔古文〕《唐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

【经】

經【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涇。《說文》織也。《玉篇》經緯,以成繒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經綸。《疏》經,謂經緯。

《易·頤卦》拂經於丘。《註》經猶義也。

《書·酒誥》經德秉哲。《傳》能常德持智。《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註》經者,道之常。

《詩·大雅》經之營之。《傳》經,度之也。

《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註》經,謂爲之里。《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

《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註》經,法也。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

《禮·月令》毋失經紀。《註》謂天文進退度數。

《禮·經解疏》經解者,以其記六藝政敎之得失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爲夫婦外內,以經二物。《註》夫治外,婦治內,各治其物。

《論語》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何晏註》經,經死於溝瀆之中。《晉語》雉經於新城廟。《釋名》屈頸閉氣曰雉經,如雉之爲也。

《廣韻》古定切,音徑。經緯也。

織也。

《離騷·王逸註》經,徑也。《釋名》經,徑也。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

《韻補》叶居良切。《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閉門讀書史,淸風窗戸涼。日念子來遊,子豈知我情。別離未爲久,辛苦多所經。情音翔。《五經文字》作者,訛。

【伴】

伴【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蒲管切,盤上聲。侶也,依也,陪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薄半切,盤去聲。義同。宋時有館伴使。

《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判。《詩·大雅》伴奐爾游矣。《註》伴奐,閒暇意。

《韻補》叶皮變切,音卞。《楚辭·九章》衆駭遽以離心兮,又何以爲此伴也。同極而異路兮,又何以爲此援也。援音是願。

【清】

圊【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七情切《集韻》親盈切,音淸。《說文》厠淸也。《徐鍇曰》厠古謂之淸者,言汚穢常當淸除也。《博雅》圂厠也。《釋名》雜也,言人雜厠其上也。

《集韻》倉經切,音靑。義同。

【磬】

磬【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硜音罄。《說文》樂石也。籀文作殸,象縣虡之形,殳擊之也。《五經要義》磬立秋之樂。《白虎通》磬者,夷則之氣,象萬物之成。《禮·明堂位》叔之離磬。《註》叔之離磬者,叔之所作編離之磬。

《周禮·冬官考工記》磬氏爲磬,倨句一矩有半。《註》先度一矩爲句,一矩爲股,而求其弦。旣而以一矩有半觸其弦,則磬之倨句也。

編磬,特磬。《用之曰》叔之離磬,特懸之磬也。《三禮圖》股廣三寸,長尺三寸半,十六枚同一筍虡,謂之編磬。

笙磬,頌磬。《周禮·春官·眡瞭》掌凡樂擊頌磬笙磬。《註》磬在東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頌。或作庸。庸,功也。

玉磬,石磬。《書·益稷》戛擊鳴球。《禮·明堂位》拊搏玉磬。《左傳·成二年》齊侯使賔媚人,賂以紀甗玉磬。《魯語》臧文仲以玉磬如齊告糴。《禮·樂記》石聲磬磬以立辨。《書·禹貢》泗濵浮磬。《傳》泗水中見石,可以爲磬。澔曰:玉磬,天子樂器。諸侯當擊石磬,故郊特牲以擊玉磬爲諸侯之僭禮。

磬控。《詩·鄭風》抑磬控忌。《註》騁馬曰磬,謂使之曲折如磬。止馬曰控,謂有所控制不逸。

磬折。《禮·曲禮》立則磬折垂佩。《疏》帶佩於兩邊,臣則身宜僂折如磬之背,故云磬折。《周禮·冬官考工記》韗人倨句磬折。《註》磬折,中曲之不參正也。

《禮·文王世子》磬于甸人。《註》縊之如縣樂器之磬也。

掉磬。《韻會》齊人相絞訐爲掉磬,北海人以激事爲掉磬。

與罄通,垂盡也。《魯語》室如縣磬。《左傳》作縣罄。

《集韻》棄挺切,音謦。擊石聲。

叶苦丁切,音卿。《董京·答孫楚詩》鸚鵡能言,泗濵浮磬。衆人所翫,豈合物情。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