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功名浑浚

出自:清代·姚华《满江红 八月十六日感事》

拼音:[tàn][gōng][míng][hún][jùn,xùn]

平仄:仄平平平仄

月墨星沉,英雄恨太行千叠。
都付与晓鸡声里,为鸣悲咽。
篝火几曾真王楚,扁舟何事忘逃越。
问大江风雨许多潮,随烟灭。
城下钓,清波冽。
东门犬,惊尘歇。
叹功名浑浚,剑花飞血。
开国谁翻前史例,到头悔负封侯骨。
望中原黯淡几龙蛇,堪愁绝。

查看原文

注释

【功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革除~。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叹】

叹【備考·丑集】【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龍龕》音以。

《川韻》作又字。(嘆)〔古文〕音炭。《說文》吞歎也。一曰太息也。與歎同。

《廣韻》《集韻》他干切《正韻》他丹切,音灘。義同。《詩·王風》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釋文》嘆,本亦作歎,吐丹反,協韻也。

《大雅》而無永嘆。《釋文》歎,他安反,字或作嘆。

叶他絹切,音。《曹植賦》入空室而獨倚,對牀幃而切歎。歎叶上見。

叶他涓切,音天。《曹大家·東征賦》陟封丘而踐路兮,慕京師而竊嘆。小人性之懷土兮,自書傳而有焉。

【功】

功【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公。《說文》以勞定國曰功。从力,工聲。《廣韻》功績也。《書·禹謨》九功惟敘。

自以爲功曰功之。《史記·信陵君傳》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爲公子不取也。

功,毛詩作公。《詩·小雅》以奏膚公。《註》功也。

《韻會》大功,小功,喪服名。謂治布有精麤之分。或作紅。史記漢書,大功小功,作大紅小紅。

《廣韻》漢複姓。《何氏姓苑》漢營陵令成功恢。禹治水告成功後爲氏。

《韻補》叶姑黃切,音光。《東方朔·七諫》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僞進而得當。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

叶居銀切,音巾。《司馬相如·子虛賦》騖于鹽浦,割鮮染輪。射中獲多,矜而自功。

【名】

名【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音詺。《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玉篇》號也。《廣韻》名字也。《春秋·說題》名,成也。《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自呼名也。《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呼人之名也。《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

名譽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春秋·說題》名,大也。《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

名號也。《儀禮·士昏禮》請問名。《疏》問名,問姓氏也。名有二種,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號之名。孔安國註尚書,以舜爲名。鄭君目錄,以曾子爲姓名,亦據子爲名,皆是名號爲名者也。今以姓氏爲名,亦名號之類。《周語》有不貢,則修名。《註》名謂尊職貢之名號。

號令也。《周語》言以信名。《註》信,審也。名,號令也。

文字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于方。《註》名書,文也,今謂之字。《疏》名者,卽今之文字也。《周禮·秋官·大行人》諭書名。《註》書名,書之字也,古曰名。

《春秋·解題》名,功也。《周語》勤百姓以爲己名。《註》功也。

《釋名》名,明也,明實事使分明也。

《爾雅·釋訓》目上爲名。《註》眉眼之閒。《說文》引《詩·齊風》作猗嗟䫤兮。

姓。《廣韻》左傳楚大夫彭名之後,唐名初撰公侯政術十卷。

與命通。《史記·天官書》免七命。《註》免星有七名。

《張耳傳》亾命遊外黃。《註》脫名逃籍也。

《集韻》忙經切,音冥。與銘同。志也。詳金部銘字註。

《集韻》彌正切,洺去聲。與詺同。目諸物也。詳言部詺字註。

叶彌延切,音綿。《道藏歌》挺自嘉會,金書東華名。賢安密所戒,相期陽洛汧。

叶莫陽切,音辭》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載,以有成王。

叶必仞切,音儐。《張華鮑元泰誄》烈考中丞,妙世顯名。峩峩先生,誕資英俊。

【浑】

渾【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戸昆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昆切,音魂。《說文》混流聲。《枚乗·七發》沌沌渾渾。《註》渾渾,波相隨貌。

洿下貌。

濁也。《老子·道德經》渾兮其若濁。

大也。《班固·幽通賦》渾元運物。

肧渾,言如肧胎之渾然也。《郭璞·江賦》類肧渾之未凝。

齊同也。《孫綽·天台賦》渾萬象以冥觀。

《集韻》戸袞切,音溷。豐流也。一曰雜流。《前漢·劉向傳》賢不肖渾淆。

《揚子·方言》渾,盛也。《註》們渾,肥滿也。

《爾雅·釋詁》渾,墜也。《註》水落貌。

姓。《左傳》鄭大夫渾罕。

古本切,音袞。與滾同。大水流貌。《荀子·富國篇》財貨渾渾如泉源。

【浚】

浚【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私閏切《集韻》《韻會》《正韻》須閏切,音峻。《說文》抒也。《徐曰》抒取出之也。《左傳·襄二十四年》浚我以生。《註》言取我財以自生也。

深也。《春秋·莊九年》冬浚洙。

《揚子·方言》稟浚,敬也。秦晉閒曰稟,齊曰浚。

須也。《書·臯陶謨》夙夜浚明有家。《傳》言早夜思之,須明行之也。馬融云:大也。

水名,在衞。《詩·地理攷》浚水出浚儀,東逕邶地,入濟。

邑名。《詩·邶風》在浚之下。《傳》浚,衞邑。

《集韻》祖峻切,音俊。浚稽,山名,在武威北。

《字彙補》七均切。與踆通。伏也。《劉歆遂初賦》鳥脇翼之浚浚。與濬通。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