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许曹瞒论霸才

出自:近现代·卢前《鹧鸪天 其五 黄达云驻防徐海,招游》

拼音:[wèi][xǔ,hǔ][cáo][mán,mén][lùn,lún][bà][cái]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高峙彭城戏马台。
当时仗策几徘徊。
也知刘备饶英气,未许曹瞒论霸才
成与败,等尘埃。
门前芳草有余哀。
四年梦落徐州道,且为将军一去来。

查看原文

注释

【曹瞒】曹操小字阿瞒,因呼为曹瞒。
【霸才】1.称雄之才。 2.有才而霸道专断。亦指有专决之才的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未】

未【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许】

許【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虛呂切《集韻》《韻會》喜語切,虛上聲。《說文》聽也。《廣雅》與也。《玉篇》從也。《廣韻》可也。《增韻》約與之也。《書·金滕》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屛璧與珪。《史記·高祖本紀》呂媼怒。呂公曰: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何自妄許與劉季。

《博雅》進也。《詩·大雅》昭兹來許。《傳》許,進也。《疏》禮法旣許,而後得進,故以許爲進也。

信也。《孟子》則王許之乎。

猶興也,期也。《孟子》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邑名。《詩·魯頌》居常與許。《箋》許,田也,魯朝宿之邑。

國名、縣名、州名。《春秋·隱十一年》公及齊侯鄭伯伐許。《疏》地理志云:潁川郡許縣,故許國,漢名許縣,魏武攺曰許昌,後周又攺爲許州。

姓。《廣韻》出高陽汝南,本自姜姓,炎帝之後,太嶽之裔,其後因封爲氏。

與鄦通。《史記·鄭世家》鄦公惡鄭于楚。《註》鄦同許,許靈公也。

《集韻》《韻會》《正韻》火五切,音虎。《詩·小雅》伐木許許。《傳》許許,柹貌。《朱傳》衆人共力之聲。《淮南子·道應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註》許,音虎。《字彙補》音虛。

《類篇》滸,一作許。

【曹】

曹【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昨牢切《集韻》《韻會》財勞切,也。在廷東,从㯥。治事者,从曰。《註》徐鍇曰:以言詞治獄也,故从曰。《前漢·成帝紀註》尙書四人爲四曹,成帝置五人,有三公曹,主斷獄事。《後漢·百官志》世祖分六曹。

《詩·大雅》乃造其曹。《傳》曹,羣也。《朱傳》羣牧之處也。

《史記·平準書》分曹循行郡國。《註》曹,輩也。

《楚辭·招魂》分曹並進。《註》曹,偶也。

國名。《詩·曹風譜》周武王封弟叔振鐸於曹,今濟隂定陶是也。

姓。《姓氏急就篇》周武王封曹叔振鐸,後以國爲氏。

《韻補》叶徂侯切。《楚辭·招隱士》禽獸駭兮亡其曹,王孫兮歸來,山中不可以久留。

叶木何切。《蘇轍·嚴顏詩》斫頭除死子無怒,我豈畏死如兒曹。匹夫受戮或不避,所重壯氣吞黃河。《五經文字》,經典相承,隷省作曹。《石經》作曺。

【瞒】

瞞【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母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謨官切,滿平聲。《說文》平目也。《徐曰》目瞼低也。杜林曰:目眥平貌。

《廣韻》目不明也。《荀子·非十二子篇》酒食聲色之中,則瞞瞞然。《註》閉目貌。

匿情相欺亦曰瞞。《汲冢周書》淺薄閒瞞,其謀乃獲。

人名。《魏志·武帝紀》太祖姓曹諱操,小字阿瞞。

鄋瞞,長翟國名。《左傳·文十一年》鄋瞞侵齊。

城名。《舊唐書·地理志》西域於解蘇國所治,治數瞞城,置以其王領之。

姓。《風俗通》荆蠻之後,本姓蠻,後爲瞞氏。

《集韻》謨奔切,音門。慚貌。《莊子·天地篇》子貢瞞然慙。《註》又音蠻。

母版切,蠻上聲。義同。

母本切,門上聲。暗也。《正字通》瞞與樠別,韻會引莊子,以爲門戸則液瞞,謝惠連詩:永保液瞞。叶音綿,不知莊本作樠,以瞞爲樠,誤。

【论】

論【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昆切,音崘。《說文》議也。《廣韻》說也。《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直言曰論,答難曰語。論者,語中之別,與言不同。

《論語·序解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書可經綸世務,故曰綸,圓轉無窮故曰輪,蘊含萬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賢集定故曰撰。《文心雕龍》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述,故仰其經目,稱爲論語,蓋羣論立名,始于兹矣。

《釋名》倫也,有倫理也。《玉篇》思理也。《詩·大雅》於論鼓鐘。《傳》思也。《鄭箋》論之言倫也。《朱傳》言得其倫理也。

《增韻》紬繹討論也。《孔安國·尚書序》討論典墳。

《正韻》決罪曰論。

官名。《金史·百官志》其官長皆稱曰勃極烈,次曰國論、忽魯、勃極烈。國論,言貴。忽魯,猶總帥也。

諸羌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論川州,開元後置。

姓。《唐書》論弓仁,本吐蕃族也。

三字姓。《金史·國語解·姓氏》烏古論曰商。

《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言有理也。

《禮·王制》凡制五,必卽天論。《註》天論,天理也。與倫同。

《玉篇》力困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困切,崘去聲。義同。

《正韻》辨論也。《書·周官》論道經邦。《傳》論者,講明之謂。《禮·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註》謂考評其行藝之詳也。《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功行封。

叶盧健切,音練。《前漢·敘傳》兵家之策,惟在不戰。營平皤皤,立功立論。

叶聖閏切,音舜。《馮衍·顯志賦》澄德化之陵遲兮,烈罰之峭峻。燔商鞅之法術兮,燒韓非之說論。

叶閭員切,音攣。《曹植·文帝誄》考諸先紀,尋之哲言。生若浮寄,惟德可論。《字彙補》譌作,非。

【霸】

霸【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音拍。《說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聲。《增韻》月體黑者謂之霸。《玉篇》今作魄。《書·武成·旁死魄釋文》魄,普白反。《說文》作霸,匹革反。《前漢·律歷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旣旁生霸。《師古曰》霸,古與魄同。《韻會補》歐陽曰:俗从西作覇,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楚莊。《疏》伯者,長也。言爲諸侯之長也。鄭康成云:霸,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敎,故其字或作伯,或作霸也。《史記·項羽紀》項羽自立爲西楚霸王。○按毛氏曰:五伯之伯讀曰霸。伯者,取牧伯長諸侯之義,後人恐與侯伯字相溷,故借用霸字以別之。

周伯琦曰:今俗以爲王霸字,而月霸乃用字,非本義。王霸當借用伯字,月魄當用霸字,其義始正。

《集韻》一曰月始生也。

州名。《韻會》秦上谷郡地,唐置霸州,五代周攺莫州。

霸陵,漢縣名,屬京兆尹,故芷陽,文帝更名,見《前漢·地理志》。

水名。《前漢·地理志註》霸水,出藍田谷,北入渭。師古曰:兹水秦公更名,以章霸功視子孫。《史記·項羽紀》沛公軍霸上。

姓。《韻會》益州耆壽傳有霸栩。

叶搏故切,音布。《劉歆·列女贊》非刺虞丘,蔽賢之路。楚莊用焉,功業遂霸。

叶補過切,音播。《韋孟·諷諫詩》興國救顚,孰違悔過。追思黃髮,秦繆以霸。

【才】

才【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裁。《說文》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六書正譌》才,木質也。在地爲木,旣伐爲才,象其枝根斬伐之餘。从木省。別作材,非。

天地人爲三才。《易·繫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一曰能也。《禮·文王世子》必取賢斂才焉。《論語》才難,不其然乎。《前漢·武帝紀》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唐書·百官志》擇人以四才。《邵堯夫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才者,天之良質也,學者所以成其才也。

質也,力也。《詩·魯頌》思無期,思馬斯才。《傳》多材也。《孟子》非天之降才爾殊也。《近思錄》性出於天,才出於氣,氣淸則才淸,氣濁則才濁。

姓。明尙書才寬。

《集韻》通作材。《說文》材,水挺也。从木,才聲。《徐曰》木勁直可用,故曰入山掄可爲材者。人之有才,義出於此。

《正韻》與纔通。古用才爲纔始字。《晉書·謝混傳》才小冨貴,便豫人家事。

與裁通。《戰國策》惟王才之。

與財通。《前漢·揚雄傳》財足以奉宗廟。

《集韻》將來切,與哉同。亦始也。《爾雅·釋詁疏》哉,古文作才。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作代切,音再。義同。

叶卽由切,音遒。《焦氏·易林》季子多才,使我不憂。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