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皇拔营登道

出自:清代·陈虔安《齐天乐 壬戌庆祝许旅长绍宗及黄团长黛玉、李团长圭如清乡获胜》

拼音:[cāng][huáng][bá][yíng][dēng][dào]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

残星数点天将晓,仓皇拔营登道
李绩横戈,黄忠仗剑,手挈雄兵不少。
军威直捣。
过汝水涂溪,金鸡数堡。
追逐群酋,清晨马踏寒霜早。
回龙塞穿云表,任鼠辈蟠居,磨牙砺爪。
霹雳一声,横飞炮石,贼帅都成猿鸟。
尸骸颠倒。
且荟萃鲸鲵,崇封碧草。
指骂千秋,快城乡父老。

查看原文

注释

【仓皇】也作“仓黄”、“苍黄”、“仓惶”。匆忙而慌张: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拔营】指部队从驻地出发转移:拔营北上。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仓】

倉【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仺《唐韻》七岡切《集韻》千岡切,音蒼。《說文》穀藏也。《國策註》圓曰囷,方曰倉。《詩·小雅》乃求千斯倉。《禮·月令》季秋,命冢宰舉五穀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

官名。《周禮·地官》倉人掌粟入之藏。

倉卒,悤遽貌。《杜甫·送鄭虔詩》倉皇已就長途往。

姓。周倉葛。

與蒼通。《禮·月令》駕倉龍。《前漢·蕭望之傳》倉頭廬兒。

與臓通。五倉,五臟也。《前漢·谷永傳》成帝曰:化色五倉之術,皆左道以欺妄。

與滄通。《揚雄·甘泉賦》東燭倉海。

與桑通。亢倉子,亦作庚桑子。

《集韻》楚亮切,借作愴。《詩·大雅》倉兄塡兮。

【皇】

皇【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胡光切,音黃。《說文》大也。《風俗通》天也。《爾雅·釋天疏》尊而君之,則稱皇天。《書·大禹謨》皇天眷命。

《湯誥》惟皇上帝。《傳》皇,大。上帝,天也。

三皇,伏犧,神農,黃帝是也。《尚書·序疏》稱皇者,以皇是美大之名。言大於帝也。《風俗通》三皇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稱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

有天下者之通稱。《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號也。號之爲皇者,煌煌人莫違也。《書·呂》皇帝淸問下民。《詩·大雅》皇王維辟。《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稱皇帝。《蔡邕·獨斷》皇帝,至尊之稱也。上古天子庖犧氏,神農氏稱皇。堯,舜稱帝。夏,殷,周稱王。秦幷以爲號,漢因之不改。《前漢·高帝紀》漢王卽皇帝位,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又尊太公爲太上皇。《註》太上,極尊之稱。天子之父,故號曰皇。不預冶國,故不言帝。《明制》太子稱皇,諸王以下不稱皇,皇族各戚屬宗人府掌之。

《禮·曲禮》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註》更設稱號,尊神異于人也。

《宋史·眞宗紀》祥符五年,親祀玉皇於朝元殿。《註》玉皇,天帝聖號。

《鴻苞博蒐》佛一稱覺皇。

《博雅》美也。《詩·大雅》思皇多士。

《爾雅·釋言》皇正也。《詩·豳風》四國是皇。

莊盛也。《儀禮·聘禮》賔入門皇。

美盛貌。《詩·大雅》穆穆皇皇。

猶煌煌也。《詩·小雅》皇皇者華。《爾雅·釋言》皇,華也。《疏》草木之華一名皇。

猶熒熒也。《揚子·太經》物登明堂,矞矞皇皇。

猶栖栖也。《禮·檀弓》皇皇如有,望而弗至。

於皇,歎美辭。《詩·周頌》於皇來牟。《註》於,音烏。

聿皇,疾貌。《前漢·揚雄·校獵賦》武騎聿皇。

遹皇,往來貌。《張衡·思賦》察二紀五緯之綢繆遹皇。

冠名。上畫羽飾也。《禮·王制》有虞氏皇而祭。

屏風名。王坐所置也。《周禮·天官》掌次設皇邸。

舞名。析五采羽,持以舞也。《周禮·地官》舞師掌敎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註》皇或爲䍿。

鳳皇,靈鳥也。《書·益稷》鳳皇來儀。《傳》雄曰鳳,雌曰皇。皇,通作凰。《集韻》亦作䳨。

《爾雅·釋鳥疏》皇,一名黃鳥。俗呼爲黃離留。

《爾雅·釋草疏》皇,一名守田。似燕麥子,如彫胡米,生廢田中。

《埤雅》驪馬黃白曰皇。《詩·豳風》皇駁其馬。

星名。《前漢·天文志》歲星,十月出,名天皇。

國皇星,大而赤。

餘皇,舟名。《左傳·昭十七年》楚敗吳師,獲其乘舟餘皇。俗作艅艎。

矞皇,神名。《前漢·司馬相如傳》前長離而後矞皇。《史記》作潏湟。

冢前闕曰皇。《左傳·莊十九年》葬于絰皇。

寢門闕曰皇。《左傳·宣十三年》屨及于窒皇。

室無四壁曰皇。《前漢·胡建傳》列坐堂皇上。《博雅》作堭,非。

㵎名。《詩·大雅》夾其皇㵎。

山水名。《山海經》皇人之山,皇水出焉。

地名。《春秋·昭二十二年》劉子單子以王猛居于皇。

姓。《左傳疏》宋戴公子皇父,其子孫以皇爲氏。

皇甫,複姓。

《諡法》靖民則法曰皇。

與遑偟徨通。《左傳·昭三十二年》不皇啓處。《詩·小雅》作遑。《爾雅·釋訓》作偟,暇也。《前漢·揚雄甘泉賦》溶方皇于西淸。《註》猶仿偟也。一作彷徨。

《正韻》戸廣切,黃上聲。《禮·少儀》祭祀之美,齊齊皇皇。陸德明讀。

《正韻》于放切,黃去聲。義同。徐邈讀。

《集韻》羽兩切,音往。皇皇,祭祀之儀。《禮·少儀註》皇,讀如歸往之往。《疏》謂心所繫往,孝子祭祀,威儀嚴正,必有繼屬,故齊齊皇皇也。《詩·魯頌》烝烝皇皇。《箋》皇皇,當作暀暀。猶往往也。《說文》本从自,始也。《徐曰》自,從也。故爲始也。今省作白。

【拔】

拔【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蒲八切,辦入聲。《說文》擢也。《增韻》抽也。《易·乾·文言》確乎其不可拔。

《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後漢·蔡邕傳》連見拔擢,位在上列。《晉書·胡母輔之傳》甄拔人物。

《爾雅·釋詁》殲拔殄,盡也。

《增韻》攻而舉之也。《前漢·高帝紀》攻碭,三日拔之。《註》破城邑而取之,若拔樹木幷得其根本。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撥切,音跋。回也。

《增韻》疾也。《禮·少儀》毋拔來。《疏》拔,速疾之意。《前漢·項傳贊》拔起隴畝之中。《註》疾起也。

挺也。特立貌。《杜甫詩》友于皆挺拔。

括也。矢末也。《詩·秦風》舍拔則獲。《疏》以鏃爲首,故拔爲末。

除也。《周禮·秋官·赤犮氏註》赤犮猶言捇拔。《疏》拔,除去之也。

與茇通。《前漢·禮樂志》拔蘭堂。《註》拔,舍止也。

《集韻》北末切,音撥。把也。

《集韻》《韻會》蒲蓋切,音旆。《詩·大雅》柞棫拔矣。《疏》拔然生柯葉也。

《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音佩。《詩·大雅·朱傳》挺拔而上,不拳曲蒙密也。

拂取也。

《唐韻》《集韻》房越切,音伐,草名。《爾雅·釋草》拔蘢葛。《註》似葛,蔓赤,葉多。

《集韻》筆別切。讀若分別之別。晉俗謂平地除曰拔。

《張華·鮑文泰誄》抱道冲虚,執義貞厲。栖遲無悶,不營不拔。厲音列。

【营】

營【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余傾切《韻會》維傾切,音塋。《說文》市居也。从宮,熒省聲。

《玉篇》度也。《廣韻》造也。《詩·大雅》經之營之。《箋》營表其位。

《小雅》肅肅謝功,召伯營之。《箋》營治也。《易·繫辭》四營而成易。《疏》四度經營蓍策,乃成易之一變也。《韻會》東西爲經,周迴爲營。

《詩·小雅》營營靑蠅。《傳》營營,往來貌。《釋文》營說文作謍。小聲也。

《禮·禮運》營窟。《疏》地高則穴,地下則營壘,其土爲窟。

《韻會》軍壘曰營。《史記·黃帝紀》以師兵爲營衞。《註》正義曰:環繞軍兵爲營,以自衞轅門,卽其遺象。

《老子·道德經》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註》營,䰟也。一曰衞也。

營室,星名。《禮·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

《前漢·王莽傳》人民正營。《註》師古曰: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正音征。

《後漢·淸河王慶傳》夙夜屏營。《註》屏營,彷徨也。

《前漢·劉向傳》所以營惑耳目。《註》師古曰:營謂回繞之。

《敘傳》營信巫史。《註》鄧展曰營惑也。

《廣韻》州名。舜分靑州爲營州。《爾雅·釋地》齊曰營州。《註》自岱東至海。《疏》博物志云:齊有營丘,豈是名乎。《爾雅·釋丘》水出其左營丘。《註》今齊之營丘,淄水過其南及東。

縣名。《前漢·地理志》北海郡營陵。《註》或曰營丘。

營道,營浦,皆屬零陵郡。

營漢侯國。在濟南。見《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

鉤營,地名。《前漢·李陵傳》遮鉤營之道。

姓。《風俗通》周成王卿士,營伯之後。漢有京兆營郃。

與熒通。熒惑,星名。亦作營。見熒字註。

《集韻》懸扃切,音熒。辯解也。《莊子·人閒世》口將營之。《郭註》自救解不暇也。

叶于方切,音王。《張籍祭韓愈詩》薦待皆寒羸,但取其才良。親朋有孤稚,姻婚有辦營。

【登】

登【午集中】【癶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都騰切,等平聲。《爾雅·釋詁》陞也。《玉篇》上也。進也。《易·明夷》初登于天。《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左傳·僖九年》王使宰孔賜齊侯胙,下拜登受。《禮·月令》農乃登麥。《周禮·秋官》司民,掌登萬民之數。《前漢·食貨志》進業曰登。《註》進上百工之業也。

《爾雅·釋詁》成也。《增韻》熟也。《書·泰誓》以登乃辟。《詩·大雅》誕先登于岸。《周禮·地官·小司徒》頒比法于六鄉之大夫,使各登其鄉之眾寡六畜車輦。《註》登,成也。成猶定也。《孟子》五穀不登。《註》登,成熟也。

尊之曰登。《禮·月令》登龜。《註》龜言登者,尊之也。

《博雅》登登,眾也。

築牆用力相應聲。《詩·大雅》築之登登。

登聞鼓院。《宋史·職官志》隷司諫正言,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

榻登。《釋名》施于大牀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牀也。《說文》作毾㲪。

星名。《晉書·天文志》歲星之精流,爲及登。

鳳皇朝鳴曰登晨。見《軒轅黃帝記》。

州名。古萊子國,隋牟州,唐改登州,取文登山而名。

姓。出南陽,蜀有關中流人,始平登定。

《集韻》丁鄧切,等去聲。履也。或作蹬。

《字彙補》東職切,等入聲。《公羊傳·隱五年》公曷爲遠而觀魚,登來之也。《註》登讀言得。齊人名求得爲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

叶都籠切,音東。《前漢·宣元敘傳》元之二王,孫後大宗。昭而不穆,大命更登。

叶都郎切,音當。《易林》南山高岡,回隤難登。道里遼遠,行者無糧。《說文》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集韻》或作僜。《字彙》登與豆豋之豋,从月从又者別。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