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陇饥兔奔

出自:明代·区大相《白雪吟》

拼音:[mí][lǒng][jī][tù][bēn,bèn]

平仄:平仄平仄平

凝华转寒姿,芳菲已盈瞩。
朝蔼承明望,夕送宜春目。
双阙递瑶光,连山隐平陆。
因风高下起,入牖联翩续。
琴奏俪幽兰,歌声杳黄竹。
迷陇饥兔奔,点树宫鸦宿。
已便高士卧,颇映幽人读。
阳春如有情,徘徊恋终曲。

查看原文

字义

【迷】

迷【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莫兮切《集韻》《韻會》緜披切《正韻》綿兮切,音麛。《說文》惑也。《易·坤卦》先迷後得。《書·舜典》烈風雷雨弗迷。《詩·小雅》俾民不迷。

【陇】

隴【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力踵切《集韻》《韻會》魯勇切《正韻》力董切,音壠。《說文》天水大阪也。《前漢·地理志》天水郡隴縣。《註》今呼隴城縣者也。

《史記·六國表》文公踰隴。《秦本紀》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因蜀攻楚黔中。《前漢·地理志》隴西郡。《註》應劭曰:有隴坻,在其西也。師古曰:隴坻,謂隴阪,卽今之隴山也。此郡在隴之西,故曰隴西。《地理直音》漢隴西,今鞏昌府。漢天水,今鞏昌府秦州。

《廣韻》州名。漢汧縣,後魏置東秦州,攺爲隴州,因山名之。《地理直音》隋汧陽郡,今鳳翔府隴州。○按今陝西鞏昌府淸水縣,平涼府華亭縣,鳳翔府隴州,皆有隴山,洮州衞有東隴山。

《春秋·文二年》盟于垂隴。《註》鄭地,滎陽東有隴城。

姓。

《正韻》丘壟之壟,亦作隴。《列子·天瑞篇》逆之隴端。《前漢·劉向傳》皆無丘隴之處。

壟畝亦作隴。《史記·項羽紀》起隴畝之閒。

《荀子·議兵篇》案角鹿埵,隴種東籠而退耳。《註》隴種,遺失貌,如隴之種物然。或曰卽龍鍾。新序作隴鍾。

【饥】

饑【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玉篇》紀衣切,音機。《說文》穀不熟爲饑。从食幾聲。餘詳飢字註。

【兔】

兔【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湯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土故切,吐去聲。《說文》獸名。象踞後其尾。《禮·曲禮》兔曰明視。《韻會》歐陽氏曰:兔从免字加一點。俗作兎,非。陸佃云:兔,吐也。明月之精,視月而生,故曰明視。咀嚼者九竅而胎生,獨兔八竅五月而吐子。《王充·論衡》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從口而出。

《正韻》亦作菟。《前漢·賈誼傳》搏畜菟。《嚴延年傳》韓盧取菟。

【奔】

奔【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犇《唐韻》博昆切《集韻》《韻會》《正韻》逋昆切,本平聲。《說文》走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一曰趨事恐後曰奔。《詩·周頌》駿奔走在廟。

嫁娶而禮不備亦曰奔。《周禮·地官·媒氏》仲春之月,令會男女,奔者不禁,謂不必六禮備,非淫奔也。

凡物皆言奔。《詩·鄘風》鶉之奔奔。《小雅》鹿斯之奔。《石鼓文》霝雨奔樹。《韓愈·秋懷詩》鳴聲若有意,顚倒相追奔。空堂黃昏暮,我坐默不言。○按奔言俱十三元韻,《正字通》沿《字彙》之誤,奔叶音邊,豈以言在一先韻耶。

姓。石晉將奔洪進。

《集韻》《韻會》方問切,音憤。覆敗也。《李陵·與蘇武書》斬將搴旗,追奔逐北。

《廣韻》甫悶切《集韻》《韻會》補悶切《正韻》逋悶切,本去聲。急赴也。《釋名》變也。有急變奔赴之也。《增韻》奔走,湊集也。

叶於夷切,音依。《崔亭伯七依》乃命長秋使驅獸,夷羿作虞人。騰句喙以追飛,騁韓盧以逐奔。《說文》从夭,賁省聲,入夭部。俗省作奔。,奔本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