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车二辆

出自:明代·区大相《杨园之鹘六章伤贤者被谗去位也》

拼音:[sòng][chē,jū][èr][liàng]

平仄:仄平仄仄

杨园之鹘,集于丛棘。
嗟尔百鸟,胡不深自匿。
君子有行,回车自北。
岂不尔援,畏彼谗慝。
杨园之鸮,集于棘丛。
嗟尔百鸟,胡不深自容。
君子有行,言归于东。
岂不尔留,谗言詾詾。
出宿于郊,饮饯于衢。
前有樽酒,傍有骊驹。
送车二辆,徐徐于于。
载歌载叠,靡笙靡竽。
班荆道侧,过者踟蹰。
送子于河,别子维棘。
畏彼谗慝,为鬼为蜮。
载色载笑,尔亲尔昵。
谗言或或,听言墨墨。
赠言戛戛,送车轧轧。
念我携手,于焉永隔。
子归东吴,庶几善息。
东吴何有,有园有庐,有图有书。
野有桑麻,泽有沮洳。
水事樯楫,陆事巾车。
君子至止,胡以不乐胥。
东吴何有,有陵有阿,有陂有沱。
修竹长林,白芷青莎。
紫笋包橘,菱芡芰荷。
浆酒鲙炙,其乐孔多。
君子至止,胡以不啸歌。

查看原文

注释

【送车】1.送行之车。 2.送葬之车。 3.指到车站送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送】

送【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說文》遣也。《詩·邶風》遠送于野。《禮·曲禮》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

《增韻》將也。《儀禮·聘禮》賔再拜稽首,送幣。《又》公拜送醴。

《正韻》贈行曰送。《詩·秦風》我送舅氏。

株送,罪人相牽引也。《前漢·食貨志》廼徵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名株送。《註》先至者爲魁株,被牽引者爲其根株所送也。

目送,以目相送也。《左傳·桓元年》目逆而送之。《史記·留侯世家》四人趨出,上目送之。

縱送,善射之貌。《詩·鄭風》抑縱送忌。《註》舍拔曰縱,覆彇曰送。《玉篇》籀文作。

【车】

車【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居。《廣韻》車,輅也。《古史考》黃帝作車,引重致遠。少昊時加牛,禹時奚仲爲車正,加馬。《書·舜典》車服以庸。《易·大有》大車以載。《論語疏》大車,牛車,平地載任之車也。小車,駟馬車、田車、兵車、乘車也。

山車,自然之車也。《禮·禮運》山出器車。《疏》謂其政太平,山車垂鉤,不揉治而自員曲也。

巾車,官名。《周禮·春官》巾車,掌公車之政令。《註》巾,猶衣也。巾車,車官之長,車皆有衣以爲飾,故名。

公車,署名。《後漢·光武紀》詔公卿、司隸、州牧,舉賢良方正各一人,遣詣公車。《註》公車令一人,掌殿司馬門。天下上書及徵召,皆總領之。公車所在,因以名焉。

揭車,香草名。《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註》留夷、揭車,皆香草也。

覆車,網名。《爾雅·釋器》罦,覆車也。《註》今之翻車,有兩轅,中施罥以捕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昌遮切,音硨。《說文》輿輪總名。

牙車,牙所載也。《左傳·僖五年》輔車相依。《註》輔,頰輔。車,牙車。《疏》車,牙下骨之名也。或又謂之頷車。輔爲外表,車爲內骨,故云相依。

姓。漢丞相田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車出入省中,時人謂之車丞相。其子孫因以爲氏。

子車,複姓。《詩·秦風》子車仲行。

叶倉何切,音磋。《程曉·伏日詩》平生三伏日,道路無行車。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

hōng,衆車聲。

【二】

二【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至切,音樲。地數之始,卽偶之兩畫而變之也。《易·繫辭》分而爲二,以象兩。《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註》謂兼二職。《荀子·議兵篇》權出於一者强,權出於二者弱。《史記·韓信傳》功無二於天下。《前漢·嚴助傳》詔曰: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輳,以爲天下少雙,海內寡二。

巽二,風神名。

古貨布文帝字。見《六書略》。二。

【辆】

輛【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里獎切《集韻》里養切《韻會》力讓切《正韻》良獎切,音兩。與兩同。《韻會》乗也,匹也,又車數。《漢書註》車一乗曰一兩,言其輪轅兩兩而耦也。《詩·周南》百兩御之。《註》百兩,百乗也。《疏》車一乗爲一兩。《風俗通》車有兩輪,馬有四匹,故車稱兩,馬稱匹。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