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墉粗补葺

出自:明代·区大相《新成草堂之卜暇日漫兴 其二》

拼音:[tuí][yōng][cū][bǔ][qì]

平仄:平平平仄仄

疏豁称吾庐,仍惭仁智居。
颓墉粗补葺,荒蔓颇芟除。
檐影交苔静,池光映竹虚。
小童灌园罢,花下报朋车。

查看原文

注释

【颓墉】崩塌的城墙;败垣。
【补葺】修理整治:补葺一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颓】

頽【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杜回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回切,音魋。《玉篇》頰下。

《六書故》首禿也。

《廣韻》暴風也。通作穨。《詩·小雅》維風及頽。《爾雅·釋天》焚輪謂之穨。《註》暴風從上下。

《爾雅·釋訓》虺頽,病也。通作。《詩·周南》我馬虺隤。《釋文》馬退不能升之病也。《說文》作穨。《集韻》作尵。

順也。《禮·檀弓》拜而後稽顙,頽乎其順也。《註》頽,順也。《疏》頽然不逆之意也。

墜也。《禮·檀弓》泰山其頽乎。

《廣雅》壞也。《司馬相如·長門賦》無面目之可顯兮,遂頽思而就牀。《註》言壞其思慮而就牀也。

水下流也。《史記·河渠書》水頽以絕商顏。《註》下流曰頽。商顏,山名。

【墉】

墉【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餘封切,音容。《禮·王制註》小城曰墉。《易·同人》乗其墉。《詩·大雅》以伐崇墉。

築土壘壁曰墉。《釋名》墉,容也,所以隱蔽形容也。《儀禮·士喪禮》堂中北牆謂之墉。《禮·郊特牲》君南向于北墉下。

仙宮。《武帝內傳》我墉宮,玉女王子登也。

叶余章切,音羊。《道藏歌》玉臺敷朱霄,綠霞高元墉。體矯萬津波,神生攝十方。與庸通。一作䧡牗。

【粗】

粗【未集上】【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千胡切《集韻》聰徂切《正韻》倉胡切,音麤。《玉篇》大也,略也,疏也,物不精也。《禮·月令》其器高以粗。

《樂記》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莊子·秋水篇》物之粗也。

《廣韻》徂古切《韻會》坐五切,字原从米从鹿。

【补】

補【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圃。《說文》完衣也。《急就篇註》修破謂之補。《詩·大雅》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

助也。《周禮·秋官·小行人》若國札䘮,則令賻補之。

益也。《前漢·董仲舒傳》凡所爲屑屑,夙興夜寐,務法上古者,又將無補與。

數也。《韻會》十兆曰經,十經曰垓,十垓曰補。

邑名。《鄭語》鄢、蔽、補、丹、依、㽥、歷、莘,君之土也。《註》八邑也。

姓。《通志·氏族略》補氏。《正字通》唐中常侍補眞。㽥字比照考証蔽字條改正。

【葺】

葺【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韻會》《正韻》七入切,音緝。《玉篇》修補也。《博雅》覆也。《通俗文》苫也。《左傳·襄三十一年》繕完葺牆。《註》謂草覆牆也。

《廣韻》子入切《集韻》卽入切,音楫。《說文》茨也。《周禮·冬官》葺屋參分。

累也。《左思·吳都賦》葺鱗鏤甲。《直音》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