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哀笳怨望乡

出自:清代·屈大均《天边》

拼音:[yè][yè][āi][jiā][yuàn][wàng][xiā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天边明月迥含霜,夜夜哀笳怨望乡
一片愁心与鸿雁,秋风吹不到衡阳。

查看原文

注释

【哀笳】悲凉的胡笳声。
【怨望】怨恨;心怀不满。
【望乡】望见故乡;遥望故乡。亦借指思乡。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夜】

夜【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

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

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

子夜,晉曲名。《樂府·解題》昔女子名子夜者造此聲,其聲甚哀。

國名。西夜,去長安萬三百五十里,見《前漢·西域傳》。

夜郞,在播州。見《蜀記》。

《史記·夏本紀》桀鑿池爲夜宮。

使夜,漢宮官名,見《外戚傳》。

不夜,城名,在西夏。《杜甫詩》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邵氏聞見錄》無風塞,不夜城,西夏有其地,王詔經略西邊至其處。《齊地記》齊有不夜城,古者有日夜照于東境,萊子立此城,以不夜爲名。

墓穴曰夜臺,一曰長夜。《古詩》築此長夜室。

嘉夜,草名。《前漢·禮樂志郊祀歌》俠嘉夜,蘭芳。《註》俠挾同。嘉夜,芳草也。《楊愼·轉注》作液,非。

姓,見《通志》。

《集韻》夷益切,音亦。東海縣名。

他歷切,音惕。列子湯問篇,師曠方夜擿耳,俛首而聽之,弗聞其聲,見《古今轉注》。

通御韻。《屈原·離騷》吾令鳳凰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率雲霓而來御。

古通箇韻。《作叶,非。

叶羊洳切,音豫。《詩·唐風》夏之日,冬之夜。叶下居,居音倨。

叶以灼切,音龠。《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叶下惡。《說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

【哀】

哀【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烏開切《集韻》《韻會》《正韻》於開切,音唉。《說文》閔也。《玉篇》哀傷也。《書·大誥》允蠢鰥寡哀哉。《詩·豳風》哀我人斯。

《爾雅·釋訓》哀哀悽悽,懷報德也。《詩·小雅》哀哀父母。

憐也,愛也。《呂氏春秋》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

《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焉,曰哀駘它。《註》哀駘,醜貌;它,其名。

《諡法》恭仁短折曰哀。

姓。《風俗通》魯哀以後,因諡爲姓。《前漢·王莽傳》梓潼人哀章。《姓譜》宋有哀長吉。《正字通》明嘉靖進士哀貞,上命攺哀爲衷。

國名。《後漢·南蠻傳》哀牢人皆穿鼻儋耳。

叶於希切,音衣。《詩·小雅》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又》山有蕨薇,隰有桋。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笳】

笳【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嘉。《廣韻》笳簫。《史記·樂書》胡笳似觱栗而無孔,後世鹵簿用之,伯陽避入西戎所作,卷蘆葉吹之也。《韻會小補》大胡笳十八拍,號沈家聲。小胡笳十九拍,號祝家聲。

叶居何切。《夏侯湛·笳賦》南閭兮拊掌,北園兮鳴笳。鳴笳兮協節,分唱兮相和。《篇海》亦作䈔。

【怨】

怨【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苑。《說文》恚也。《廣韻》恨也。《增韻》仇也,讎也。

《集韻》於袁切,音鴛。讎也,恚也。《禮·儒行》外舉不避怨。《前漢·黥布傳》恐仇怨妄誣之。《史記·始皇紀》母家有仇怨,竝阬之。皆平聲讀。或作惌。

《字彙補》委隕切,音惲。與薀同。《荀子·哀公篇》富有天下而無怨財,布施天下而不病貧。《註》怨讀爲蕰言無畜私財。

叶烏員切,音淵。《後漢·班彪北征賦》越安定以容與兮,遵長城之縵縵。劇蒙公之疲民兮,爲彊秦乎築怨。《註》縵音眠。

叶烏云切,音熅。《琳·悼龜賦》參千鎰而不賈兮,豈十朋之所云。通生死以爲量兮,夫何人之足怨。

叶烏貫切,音腕。《前漢·敘傳述高祖紀》項羽畔換,黜我巴漢。西土宅心,戰士憤怨。《精蕰》从命。《轉注》从心。

【望】

望【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詩·邶風》瞻望弗及。

《詩·大雅》令聞令望。《疏》爲人所觀望。

《孟子》望望然去之。《趙岐註》慚愧之貌也。《朱傳》去而不顧之貌。

《博雅》覗也。《韻會》爲人所仰曰望。

責望。

怨望。

祭名。《書·舜典》望于山川。《傳》皆一時望祭之。《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義同。《詩·小雅》萬夫所望。《釋文》協韻音亡。

《釋名》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易·小畜》月幾望。《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弦,全照乃成望。《韻會》从壬,譌从王。《說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

【乡】

鄕【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音香。《釋名》鄕,向也,衆所向也。《廣韻》萬二千五百家爲鄕。《前漢·食貨志》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四里爲族,五族爲黨,五黨爲州,五州爲鄕,是萬二千五百戸也。

上聲。《韻會》《正韻》許兩切,與響同。《前漢·董仲舒傳》如影鄕之應形聲。

《字彙補》與饗通。《前漢·文帝紀》尃鄕獨美其福。

去聲。《集韻》《正韻》許亮切。與嚮同。《禮·曲禮》則必鄕長者所視。《又》請席何鄕。

《爾雅·釋宮》兩階閒謂之鄕。《註》人君南鄕當階閒。

窻牖名。《禮·明堂位》刮楹達鄕。《疏》每室四戸八窻,窻戸皆相對。

《儀禮·士虞禮》祝從啓牖鄕如初。《註》鄕,牖一名也。《疏》北牖名鄕,鄕亦是牖,故云一名也。

《正字通》昔也,曩也。往者在前,來者從後,故往者謂之鄕者,往日謂之鄕日。《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姓。《集韻》通作向。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