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舞影僛僛

出自:明代·袁华《追赋芝云堂小集》

拼音:[lǚ][wǔ][yǐng][qī][qī]

平仄:仄仄仄平平

窈窕玉山下,楼观何委蛇。
丹葩曜阳林,金粟缀樛枝。
感兹节序迁,四筵乐芳时。
桂酒倾凿落,兰烟度罘罳。
双歌声袅袅,屡舞影僛僛
乐事古难并,宿留阻深期。
何以慰所怀,载歌停云诗。

查看原文

注释

【屡舞】1.接连多次歌舞。亦谓歌舞无度。 2.常常舞动。
【僛僛】醉舞欹斜貌。《诗.小雅.宾之初筵》:"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毛传:"僛僛,舞不能自正也。"后用以形容轻盈摇曳状。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屡】

屢【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龍遇切,音慮。數也。《增韻》煩數。

疾也。《詩·周頌》屢豐年。《書·益稷》屢省乃成。《註》屢,數也,當數顧省汝成功也。或作婁。

【舞】

舞【未集下】【舛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武。《說文》舞樂也。《玉篇》足相背也。《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左傳·隱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前漢·高帝紀》軍中無以爲樂,請以劒舞。

鍾體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銑閒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註》此四名者,鍾體也。

變弄也。《前漢·張湯傳》舞文巧詆。《又》舞知以御人。

官名。《周禮·地官》有舞師。

地名。《戰國策》秦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則南國必危矣。《前漢·地理志》舞隂,縣名。

姓。

【影】

影【寅集下】【彡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集韻》《正韻》於丙切《韻會》於景切,是也。至晉世《葛洪·字苑》始加彡爲影,音於景反。而世閒輒治《尚書》《周禮》《莊》《孟》从葛洪字,甚爲失矣。《六書正譌》影者,光景之類合。通用景,非。毛髮藻飾之事不當从彡,今槩从影。

漏影,刀名。《古今注》漢文帝有百鍊靑犢漏影三刀。

躡影,馬名。《博物志》躡影,秦良馬。

木名。《花木志》瀛州有木,日中視之,一葉百影。

仄影,扇名。《事物紀原》周昭王時,脩塗國獻丹鶴,以翅爲扇。一曰條融。一曰仄影。

叶倚兩切,音養。《道藏歌》解散七。

【僛】

僛【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去其切《集韻》《韻會》丘其切,音欺。《說文》醉舞貌。《詩·小雅》屢舞僛僛。《註》傾側狀。凡不能自正者,皆謂之僛。通作敧。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