晷景嗟荏苒

出自:明代·袁华《寄费舜臣印月潭三首 其二》

拼音:[guǐ][jǐng,yǐng][jiē][rěn][rǎn]

平仄:仄仄平仄仄

原隰何畇畇,华木亦莽莽。
深村寡轮鞅,居民乐生聚。
水芝才著花,莎鸡又振羽。
去日尚能推,来日讵可数。
晷景嗟荏苒,质性念椎鲁。
何如證无生,趺坐不出户。

查看原文

注释

【晷景】1.亦作"晷影"。 2.晷表之投影;日影。 3.日晷仪。 4.指时间;光阴。
【荏苒】1.形容时间渐渐逝去:光阴荏苒。 2.蹉跎:荏苒岁月。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晷】

晷【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音軌。《說文》日景也。《博雅》晷,柱景也。《釋名》晷,規也。如規畫也。《玉篇》以表度日也。《前漢·天文志》去極遠近難知,要以晷景。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正字通》晷者,歷數所自出。其法:望高處爲體,立長短二竿爲用,二竿與高齊等,度三物兩閒修短若干,句股而求之,寒暑短長暸然自見。从咎何也,日景有差也,天行有常,不能不小有贏縮,歲差由此生,故立日景以測之,卽《周禮·考工記》置槷眡景之法也。

《韻補》叶果許切。《陸雲詩》願登扶桑,仰結飛晷。伊人匪存,遺芳孰與。

叶已有切。《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蔥翠紫蔚,礧碨瓌瑋含光晷兮。窮奇極妙,棟宇以來未之有兮。

【景】

景【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音警。《說文》光也。《釋文》景,境也。明所照處有境限也。

《爾雅·釋詁》景,大也。《詩·小雅》以介景福。《箋》受大福也。

《詩·小雅》景行行止。《箋》景,明也。

《詩·小雅》景行。《朱傳》大道也。

《博雅》景景,白也。《篇海》韶也。

像也,慕也,仰也。

《詩·鄘風》景山與京。《傳》景山,大山。

山名。《詩·商頌》景員維河。《朱傳》景,山名,商所都也。

衣也。《儀禮·士昏禮》婦乗以几,姆加景。《註》景之制如明衣,加之以爲行道禦塵,令衣鮮明也。景亦明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晴而見景星。景星者,德星也。

風名。《史記·律書》景風居南方。景者,言陽氣道竟。

姓。景差,見《史記·屈原傳》。

《廣韻》《正韻》於丙切《集韻》於境切,音影。物之隂影也。《詩·邶風》汎汎其景。《疏》汎汎然見其影之去往而不辨。《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灋測土深,正日景。《釋文》景本或作影。《佩觽》形景爲影,本乎稚川。

《韻補》叶舉兩切。《夏侯湛·抵疑》黎苗之樂函夏,若遊形之招惠景。叶上響。

【嗟】

嗟【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也。《釋名》嗟,佐也。言不足以盡意,故發此聲以自佐也。《書·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詩·周南》嗟我懷人。

《齊風》猗嗟昌兮。《疏》猗是心內不平,嗟是口之喑咀,皆傷歎之聲。《禮·檀弓》嗟來食。《廣韻》同。

《集韻》遭哥切,音䦈。《易·離卦》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音義》王肅讀遭哥切《阮籍·詠懷詩》李公悲東門,蘇子狹三河。求仁自得仁,豈復歎咨嗟。

《韻會補》子夜切,音借。同唶。《三蒼詁》咄嗟,易度也。猶言呼吸之閒。字本作唶。古有咄唶歌。世說石崇作豆粥,咄嗟而辦。

【荏】

荏【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如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音稔。《詩·大雅》荏菽斾斾。《傳》荏菽,戎菽也。《箋》大豆也。

《爾雅·釋草》蘇,桂荏。《揚子·方言》關之東西或謂之蘇,或謂之荏。《後漢·馬融傳》桂荏、鳧葵。《本草》荏子可壓油。《益都方物略記》每歲荏且熟,則荏雀羣至食其實。

柔也。《詩·小雅》荏染柔木。《傳》荏染,柔意也。《論語》色厲而內荏。

《篇海》荏染,猶侵尋也。亦作荏苒。《廣韻》荏苒,展轉也。《魏書·彭城王傳》難違淸挹,荏苒至今。

地名。《史記·趙世家》敗林人于荏。

【苒】

苒【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類篇》而琰切,音冉。草盛貌。

荏苒,猶展轉也。見荏字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