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我燕诒渐匪夙

出自:明代·林熙春《寿伯兄肖翁双眉二十四韵》

拼音:[kuì][wǒ][yàn,yān][yí,dài][jiàn,jiān][fěi][sù]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乾坤何日不絪缊,惟有秋来清气淑。
牛女相期岁一周,鹊桥为渡天河缩。
此时会合喜融融,人间乞巧争驰逐。
吾兄是日挂桑弧,共羡生庚为专禄。
生当巧节性非巧,老而抑抑无边幅。
忆昔少年食贫时,吾兄舌耕母顾复。
有时兄耕予欲耕,吾兄惟劝予力读。
比予子衿兄未休,即叨一第犹缩缩。
尝入楚闽憩衙斋,每云无负古良牧。
家食承欢也怡怡,路上逢人说恂穆。
布素每经数十年,出入犹然减从仆。
积寸累铢供国税,儿孙株守咸式谷。
世态炎凉似险巇,不与雷同争转毂。
屡宾乡射屡逡巡,郡邑得闻不得目。
更有俭勤推嫂氏,祇今踰入犹操作。
因之合室仰淳风,相师织衽为雍睦。
诞辰家庆集称觞,堂上双眉馀百六。
始知甘苦有乘除,苦尽甘来算不错。
啬而必寿信有之,寿考繇来先五福。
愧我徐行可勉持,愧我燕诒渐匪夙
阶前服食悦纷华,不似吾兄事悃愊。
回思积德已百年,孝弟诗书为忠告。
用是长歌不讳贫,返朴还醇绵世族。
吾兄太朴今犹存,八千椿树为兄祝。

查看原文

注释

【燕诒】《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毛传:"燕,安也。"朱熹集传:"诒,遗;燕,安……谋及其孙,则子可以无事矣。"后以"燕诒"谓使子孙后代安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愧】

愧【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俱位切《集韻》基位切,。

【我】

我【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燕】

燕【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於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甸切,。古人重言之。《詩·邶風》燕燕于飛。《玉篇》俗作鷰。《集韻》亦作䴏。

《禮·學記》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註》燕,猶褻也。

與醼通。《廣韻》醼飮,古無酉,今通用。《詩·小雅》我有旨酒,嘉賔式燕以敖。《儀禮》燕禮第六。

《集韻》與宴通。安也,息也。《易·中孚》初九虞吉,有他不燕。《疏》燕,安也。《詩·小雅》悉率左右,以燕天子。《傳》以安待天子。《又》或燕燕居息。《傳》燕燕,安息貌。《齊語》昔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註》閒燕,猶淸淨也。

《廣韻》烏前切《集韻》《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煙。《玉篇》國名。《爾雅·釋地》燕曰幽州。《詩·大雅》溥彼韓城,燕師所完。《朱傳》燕召公之國。◎按鄭箋云:燕,安也。讀去聲。今从朱傳。

《左傳·隱五年》衞人以燕師伐鄭。《註》南燕國今東郡燕縣。《疏》燕有二國,一稱北燕,故此註言南燕,以別之。世本燕國姞姓。地理志:東郡燕縣南燕國姞姓,黃帝之後也。

姓。《廣韻》邵公奭封燕,爲秦所滅,子孫以國爲氏。漢有燕倉。〇按史記仲尼弟子傳:燕伋字思。是春秋時,卽有燕姓也。

《集韻》於殄切,音蝘。本作宴。引爾雅宴宴,居息也。〇按爾雅疏引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考爾雅釋文及北山釋文,俱無作上聲讀者,惟大雅韓奕:韓姞燕譽。釋文云:燕,于遍反。

於顯反。可証燕之有上聲也。

【诒】

詒【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音怡。《說文》相欺詒也。一曰遺也。《詩·邶風》自詒伊阻。《傳》遺也。《左傳·昭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註》遺也。《廣韻》贈言也。

《正韻》誒詒,疑疾。《莊子·達生篇》誒詒爲病數日。《註》懈倦貌。一曰失魂魄貌。

通作貽。《書·五子之歌》貽厥子孫。《傳》貽,遺也。《詩·大雅》詒厥孫謀。《箋》詒,猶傳也。《正義》詒訓遺,卽流傳之義。

通作飴。《詩·周頌》貽我來牟。《釋文》貽,又作詒。《前漢·劉向傳》引《詩》作飴。《師古註》飴,遺也。與貽同。

通作嗣。《詩·鄭風》子寧不嗣音。《傳》習也。《箋》續也。韓詩作詒。詒,寄也。曾不寄問也。

《集韻》《韻會》羊吏切,怡去聲。《類篇》亦遺也。《韻會》貺也。《左傳·文十六年》年自七十以上,無不饋詒也。《疏》饋、詒皆與人物之名,與貽通,有平、去二音。

《集韻》堂來切,音臺。懈倦貌。引莊子誒詒。李軌讀。

《集韻》他代切,音態。義同。

欺也。

《廣韻》徒亥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臺上聲。《類篇》江南呼欺曰詒。《增韻》欺詒,誑詐也。《列子·黃帝篇》狎侮欺詒。《徐幹·考僞篇》骨肉相詒,朋友相詐。

《集韻》通作紿。《穀梁傳·僖元年》惡公子之紿。《註》欺紿也。《史記·項羽紀》項王迷失道,田父紿之曰:左,乃陷大澤中。《師古註》紿,誑也。《類篇》或作。

【渐】

漸【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慈冉切《集韻》《韻會》疾染切《正韻》秦冉切,上聲。水名。《說文》水出丹陽黟南蠻中,東入海。

漸次也,進也,稍也,事之端先覩之始也。《易·漸卦正義》漸者,不速之名。凡物有變移,徐而不速,謂之漸。

通作蔪。《書·禹貢》草木漸包。《釋文》如字,本又作蔪。《字林》才冉反,草之相包裹也。

《集韻》鋤銜切,音鑱。與巉通。高也。或作嶄。《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高矣。

側銜切,音。流貌。《楚辭·九章》涕漸漸兮。

《廣韻》子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將廉切,音尖。流入也。《書·禹貢》東漸于海。

漬也,濕也。《詩·衞風》漸車帷裳。

浸也,染也。《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

臺名。《水經注》太液池中有漸臺,三十丈。

星名。《甘氏星經》漸臺四星,屬織女東足。

《集韻》子艷切,音。漸洳,溼貌也。

之列切,音折。同浙。江名。

《類篇》慈鹽切,音潛。涉水也。與潛通。《書·洪範》沉潛剛克。《左傳》《史記》皆作沉漸。

【匪】

匪【子集下】【匚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府尾切《正韻》甫尾切,非上聲。《說文》匪如篋。《玉篇》竹器方曰匪。《廣韻》器如竹篋。今从竹爲筐篚字。

《說文》一曰非也。《易·屯卦》匪㛰媾。

《周禮·冬官考工記》且其匪色。《註》匪采,貌也。

《集韻》《正韻》芳微切,音霏。《禮·少儀》車馬之美,匪匪翼翼。《註》行而有文也。

《集韻》同騑。騑騑,馬行不止貌。

《正韻》敷文切,音分。《周禮·天官·大宰》八曰匪頒之式。《註》匪,分也,謂分賜羣臣也。《地官·廩人》以待國之匪頒。《註》匪,讀爲分。

【夙】

夙【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宿。《說文》早敬也。《書·舜典》夙夜惟寅。《詩·大雅》祈年孔夙。

姓。魯大夫季孫夙之後。

夙沙,複姓。

叶相卽切,音息。《詩·大雅》載震載夙。叶下稷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