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章黼黻佩鸣珰

出自:明代·林熙春《亲郊恭纪三十首 其二十一》

拼音:[gǔn][zhāng][fǔ][fú][pèi][míng][dāng]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缇灰甫动启微阳,宫漏听残夜未央。
元后起居临紫幄,衮章黼黻佩鸣珰

查看原文

注释

【衮章】1.衮衣上的纹样。借指衮衣。 2.借指三公。
【章黼】鲜明的黑白花纹。
【黼黻】1.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 2.绣有华美花纹的礼服。《淮南子.说林训》:"黼黻之美﹐在于杼轴。"高诱注:"白与黑为黼﹐青与赤为黻﹐皆文衣也。"多指帝王和高官所穿之服。 3.借指爵禄。 4.使华美。 5.借指辞藻,华美的文辞。 6.指修饰文辞。 7.谓辅佐。
【黻佩】佩系官印的丝带。借指达官贵人。
【鸣珰】指首饰。金玉所制,晃击有声,故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衮】

衮【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古本切,音滚。天子服也。《正韻》龍衣法服也。《說文》天子享先王,卷龍繡于下幅,一龍蟠阿上向。《詩·豳風》我覯之子,袞衣繡裳。《周禮·天官·司服》享先王,則袞冕。《註》兗,龍衣也。《儀禮·覲禮》天子袞冕負斧扆。《註》袞衣者,裨之上也。

與卷通。《禮·王制》三公一命卷。《註》卷,俗讀也,其通則曰袞。

袞袞。《晉書·王戎傳》裴頠論前言往行,袞袞可聽。

《韻會》亦作裷。《荀子·富國篇》天子袾裷衣冕。與袞同。

【章】

章【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彰。《說文》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

采也。《書·臯陶謨》五服五章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

明也。《易·垢卦》品物咸章。《書·洪範》俊民用章。

文章也。《詩·小雅》維其有章矣。《箋》禮文也。

篇章。《詩疏》詩有章句,總義包體,所以明情也。

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達。《周語》將以講事成章。

《周語》余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註》表也,表明天子與諸侯異物也。

條也,程也。《史記·高祖紀》約法三章。《太史公自序》張蒼爲章程。《註》章。歷數之章術也。

大林木曰章。《史記·貨殖傳》千章金材。

《爾雅·釋山疏》山形上平者名章。

地名。《山海經》鮮山又東曰章山。

赤水之北有章尾山。《史記·楚世家》吳大敗楚于豫章。《前漢·地理志》勃海郡屬縣章武,章鄕,會稽郡屬縣句章,西河郡千章縣,廣平國斥章,東平國章縣。《後漢·光武紀》建武六年,改春陵鄕爲章陵縣。

官名。《周禮·春官》保章氏。《前漢·王子侯表》千章侯。《百官志》東閣主章令丞。《師古註》主章,掌大材也。《前漢·宣帝紀》元康元年置建章衞尉。

《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章。

樂名。《禮·記註》大章,堯樂名。

印章。《漢官儀》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龜鈕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

章奏。《獨斷》凡羣臣書通於天子者四,曰章,曰奏,曰表,曰駁議。

《左傳·僖五年》日南至。《疏》步曆之始,以朔旦冬至爲首,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閏月盡,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爲一章,積章成部,積部成紀。治曆者以此章部爲法,以知氣朔。

章甫,殷冠名。《禮·郊特牲》章甫,殷道也。

總章,舜明堂名。

建章,漢宫名。在長安。城西周迴二十餘里。

姓,秦將章邯。

諡法。《逸書》温克令儀曰章。

國名。《左傳註》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

俗或謂舅曰章。

《六書音義》周章,怔營貌。

懼貌。亦作慞。

《字彙補》與樟同。《司馬相如·子虚賦》楩楠豫章。

與獐同。《周禮·冬官考工記》山以章。《註》讀爲獐。《韻會小補》又叶之風切,音中。《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之亮切。同障。《禮·雜記》四面有章。

【黼】

黼【亥集下】【黹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方榘切《廣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甫。《說文》白與黑相次文。《周禮·冬官考工記》白與黑謂之黼。《爾雅·釋器》斧謂之黼。《疏》黼,蓋半白半黑,似斧刃白而身黑,取能斷意。一說白西方色,黑北方色,西北黑白之交,乾陽位焉,剛健能斷,故畫黼以黑白爲文。《禮·月令》季夏命婦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賈誼·治安策》美者黼繡。《韓愈·乞巧文》黼黻帝躬。

【黻】

黻【亥集下】【黹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韻會》分勿切《集韻》分物切,音弗。《說文》黑與靑相次文。《爾雅·釋言》黼黻,彰也。《郭註》黼文如斧,黻文如兩己相背。

《左傳·桓二年》袞冕黻珽。《杜註》黻,韋韠,以蔽膝也。

《釋名》黻冕,黻,紩也。畫黻紩文綵於衣也。此皆隨衣而名之也。所垂前後珠轉減耳。○按黻之狀如①。①,古弗字。《增韻》云:兩已相背形。《周禮·司服》註疏,黻取臣民背惡向善,亦取合離之義,去就之理。①字两弓相背。

【佩】

佩【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玉,大夫佩水蒼玉,世子佩瑜玉,士佩瓀玫。《又》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

《論語》去喪無所不佩。

《白虎通》農夫佩耒耜,工匠佩斧,婦人佩鍼縷。

水縈紆謂之佩。《水經注》鮑丘水北佩謙澤,眇望無垠。

蘭渠川水出自北山,帶佩衆溪南流注于渭。

叶蒲眉切,音裴。《詩·秦風》何以贈之,瓊瑰玉佩。叶上思。

叶蒲邁切,音敗。《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能音柰。《說文》大帶佩也。从人从凡从巾。佩必有巾,巾謂之飾。《徐鉉曰》俗別作珮,非。

【鸣】

鳴【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明。《說文》鳥聲也。《玉篇》聲相命也,嘷也。《詩·大雅》鳳凰鳴矣,于彼高岡。

獸亦曰鳴。《易·說卦傳》其於馬也爲善鳴。

《增韻》凡出聲皆曰鳴。《禮·學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莊子·德充符》子以堅白鳴。

鳥名。《山海經》弇州山有五彩之鳥,仰天鳴,名曰鳴鳥。《書·召誥》我則鳴鳥不聞。《音義》馬云:鳴鳥,謂鳳凰也。

姓。出《姓苑》。

《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音命。鳥相呼也。《馬融·長笛賦》山雞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註》鳴,命也。《曹植詩》鳴儔嘯匹侶。

叶謨郞切,音芒。《前漢·郊祀歌》寒暑不忒況皇章,展詩應律鋗玉鳴。函宮吐角激徵淸,發梁揚羽申以商。《張華·俠曲》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信陵西反魏,秦人其彊。

【珰】

璫【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音當。《說文》華飾也。

《廣韻》耳珠。《集韻》充耳也。《古詩·爲焦仲卿妻作》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

《前漢·宦者傳》秦漢中常侍參用士人冠,皆銀璫左貂。明帝攺金璫右貂,悉用奄人爲之。《後漢·輿服志》中常侍冠加黃金璫,附蟬爲文,貂尾爲飾。

璧璫。《前漢·司馬相如傳》華榱璧璫。《師古註》璧璫以玉爲椽頭。當卽所謂璇題,玉題者也。一曰以玉飾瓦之當也。《文選·班固·西都賦》裁金璧以飾璫。《註》璫,椽頭飾也。

金琅璫,鈴鐸也。《杜甫詩》夜深殿突兀,風動金琅璫。《正韻》亦作鋃鐺。

丁璫,玉佩聲。《詩緝》玉佩鳴丁璫。《韻會》一作丁當。一作丁東。

琅璫,鎖也。詳琅字註。

草名。《詩·周南·采采卷耳疏》卷耳如婦人耳中璫。今或謂之耳璫。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