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栎每惭淹薄宦

出自:明代·龚敩《柬刘子缙省郎》

拼音:[chū][lì,yuè][měi][cán][yān][báo,bó,bò][huàn]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何处还堪一举杯,城南风软少尘埃。
青山满郭游人醉,芳草迎车使者来。
村店野桥郊远近,禅宫仙馆路萦回。
落花随意飘红雨,飞絮多情点绿苔。
诗思漫因临眺得,笑颜非为管弦开。
琅峰晓日光如洗,灵岫春云雪作堆。
樗栎每惭淹薄宦,菁峨今喜育英才。
辕门有鹄弯弧出,泮水无芹采藻回。
樯燕留人浑不断,杜鹃啼血莫相催。
山中亦有桃千树,何必刘郎去后栽。

查看原文

注释

【樗栎】1.《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又《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曰:"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后因以"樗栎"喻才能低下。 2.用为自谦之辞。
【淹薄】停泊;停宿。
【薄宦】卑微的官职。有时用为谦辞。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樗】

樗【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集韻》胡化切《正韻》胡挂切,音畫。《說文》木也。以其皮裹松脂。或从木蒦。

《唐韻》作㯉。丑居切《集韻》《韻會》《正韻》抽居切,音攄。惡木也。《詩·豳風》采荼薪樗。《陸璣疏》樗,樹及皮皆似漆,靑色,葉臭。《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不中規矩。《唐本草》椿、樗二樹形相似,樗木疎,椿木實。《蘇頌·圖經》椿葉香,可啖。樗氣臭,北人呼爲山椿,江東人呼爲鬼目。《集韻》从虖从慮,義同。

樗里,地名。《史記·索隱》甘茂居渭南隂鄕之樗里,號樗里子。

《爾雅·釋蟲》莎雞謂之樗雞。

《集韻》通都切,音瑹。惡木也。

【栎】

櫟【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卽狄切,音歷。《說文》木也。《邢昺曰》似樗之木。《詩·秦風》山有苞櫟。《疏》引《爾雅》云:櫟,其實梂,橡也。《陸璣疏》秦人謂柞櫟爲櫟,其子房生爲梂。河内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也。其子亦房生,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不材之木也。《莊子·人閒世》匠石見櫟社樹,其大蔽牛,觀者如市,匠石不顧。

不生火之木也。《淮南子·時則訓》十二月,其樹櫟。《高誘註》木不生火,惟櫟爲然。

地名。《春秋·桓十五年》鄭伯突入于櫟。

鳥名。《山海經》天帝之山有鳥,黑文而赤翁,名曰櫟。

與擽通。《詩·周頌》鞉磬柷圉。《疏》圉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櫟之。

《唐韻》以灼切,音鑰。櫟陽,縣名。《前漢·地理志》屬左馮翊。

《集韻》式灼切,音爍。地名。在晉。

《集韻》歷各切,音洛。《詩·秦風》山有苞櫟,隰有六駁。《唐韻》櫟駁通叶,無二音。

《唐韻》魯刀切,音勞。《史記·楚元王世家》㛮詳爲羹盡櫟釜。《漢書》作轑釜。

【每】

每【辰集下】【毋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武罪切《集韻》《韻會》母罪切《正韻》莫賄切,音浼。《增韻》常也,各也,凡也。《三蒼》曰:每,非一定之辭。《詩·小雅》每懷靡及。《莊子·外物篇》聖人躊躇以興事,以每成功。《郭象註》事不遠本,故其功每成。

雖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詩·小雅》每有良朋。《箋》言雖有良朋也。

貪也。《前漢·賈誼傳》衆庶每生。《註》孟康曰:每,貪也。《敘傳》致死爲福,每生作旤。

姓。每當時,漢人。見《印藪》。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佩切,音妹。數也。一曰田美也。《左傳·僖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註》每有枚、昧二音,義同。

《集韻》《正韻》謨杯切《韻會》謀杯切,,非。

【惭】

慚【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集韻》慙,或書作慚。

【淹】

淹【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英廉切《集韻》《韻會》衣廉切《正韻》衣炎切,音醃。水名。《說文》水出越巂徼外,東入若水。

漬也。《禮·儒行》淹之以樂好。

《爾雅·釋詁》淹留,久也。《左傳·僖三十三年》吾子淹久於敝邑。通作奄。《前漢·郊祀歌》神奄留。

《揚子·方言》淹,敗也。水敝爲淹。

《集韻》衣檢切,音掩。水涯也。一曰繅絲出緒也。《禮·祭義》夫人繅三盆手。《註》三盆手者,三淹也。

《廣韻》於劒切,音俺。

《集韻》於贍切,音同。

沒也。

《集韻》憶笈切,音裛。亦漬也。

【薄】

薄【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傍各切,音泊。林薄也。《楚辭註》林草不交錯曰薄。《揚雄·甘泉賦》列新雉于林薄。《註》草叢生曰薄。

簾也。《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爲生。《索隱曰》織蠶薄也。

厚薄。

少也。《詩·周南》薄澣我衣。

聊也。《詩·周南》薄言采之。

輕也。《前漢·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

嫌也。《前漢·張安世傳》薄朕忘故。

《揚子·方言》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

《博雅》薉也。

集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奄薄水渚。

《史記·蘇秦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被也。《書·益稷》外薄四海。

水名。《山海經》蟲尾之山,薄水出焉。

姓。《史記·外戚世家》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

亭名。《後漢·郡國志》滎陽有薄亭。

草名。薄荷,見荷字註。

通亳。《禮·郊特牲》薄社北牖。《註》殷社。《荀子·議兵篇》湯以薄,武以鎬。

迫各切,音博。廹也。《易·說卦傳》雷風相薄。《左傳·僖二十四年》薄而觀之。

迫晚曰薄暮。

侵也。《荀子·天論篇》寒暑未薄而疾。

匹各切,音粕。《詩·齊風》載驅薄薄。《傳》疾驅聲也。

薄革切,同欂。壁柱也。《爾雅·釋宮》屋上薄謂之筄。

《唐韻古音》讀蒲。《書》序:成王旣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左傳》《史記》作薄姑。

【宦】

宦【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說文》仕也。《禮·曲禮》宦學事師,非禮不親。《註》仕與學皆有師,以明道也。《左傳·宣二年》晉成公卽位,乃宦卿之適子,而爲之田,以爲公族。

《左傳·宣二年》宦三年矣。《註》宦,學也,學職事爲官也。

凡事人者皆曰宦。《越語》勾踐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吳。《左傳·僖十七年》子圉西質,妾爲宦女焉。《註》妾,晉惠公女名。宦謂宦事於秦爲妾也。

奄宦,中官也。《宋史·宦者傳》太宗不欲除王繼恩宣使,執政之漸,止可授以他官。

姓。

叶胡玩切,音換。《謝惠連·秋懷詩》頗說鄭生偃,無取白衣宦。未知古人心,且從性所翫。

叶于眷切,音院。《歐陽修·讀書詩》念昔始從書,力學希仕宦。豈敢欺聲名,惟期脫貧賤。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