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籍称博洽

出自:明代·王渐逵《柬李三洲黄泰泉二丈》

拼音:[yùn][jí][chēng,chèn,chèng][bó][qià]

平仄:仄平平平仄

穗城赋归来,取友得二伯。
三洲尚经义,搜覈自精察。
泰泉少聪肤,蕴籍称博洽
一别十馀载,言论日已隔。
抱静居萝山,寡陋叹离索。
越台庆嘉逢,奥义互相发。
圣贤缅姱脩,反身践庸学。
遗经尽忘言,博者日已约。
玄根沃冲融,枝叶自刊落。
共叹江淅派,顿悟竞空觉。
吾道喜真诠,于君得深托。
愿言崇素心,空山慰寂寞。

查看原文

注释

【博洽】1.知识广博:博洽多闻。 2.广泛地了解:博洽经史。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蕴】

蘊【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於粉切《韻會》《正韻》委粉切,音縕。《玉篇》積也,聚也,蓄也。《詩·大雅》蘊隆蟲蟲。

《檜風》我心蘊結。

《左傳·隱三年》蘋蘩、薀藻之菜。《韻會》云:應作蘊。《註》蘊藻,聚藻,此草好聚生也。

聚草以蘊火。

《類篇》於問切,音慍。義同。

《韻會》與怨通。《荀子·富國篇》富有天下而無怨財。《註》怨同蘊。

與宛通。《荀子·富國篇》使民夏不宛暍。《註》宛讀爲蘊。

與縕通。《易·繫辭》乾坤其易之縕耶。

《羣經音辨》紆云切,音氳。蘊淪,波也。《爾雅·釋水》小波爲淪。《註》言蘊淪。

讀入聲。《莊子·齊物論》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註》於積反。

《集韻》烏昆切,音溫。《揚子·方言》饒也。

【籍】

籍【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集韻》《韻會》秦昔切《正韻》前歷切,書以記錄政事,故曰籍。《左傳·昭十五年》王謂籍談曰:昔而高祖,司晉之典籍。

戸籍。《史記·蕭何世家》高祖入關,何獨先走丞相府,收圖籍,以是具知天下戸口阨塞。

尺籍,所以書軍令。

門籍。置牒于門,以案出入。《前漢·元帝紀》令從官給事宮司馬門中者,得爲父母兄弟通籍。《註》籍者,爲尺二竹牒,記其年紀、名字、物色,挂之宮中,案省相應,乃得入也。

租籍。《管子·國蓄篇》租籍者,所以彊求也。《註》在工商曰租籍。

籍田。《禮·祭義》天子爲籍千畝,諸侯爲籍百畝。《詩疏》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謂之籍田。《五經要義》天子籍田以供上帝之粢盛,所以先百姓而致孝享也。籍,蹈也。言親自蹈履于田而耕之也。

籍籍,語聲也。《前漢·江都易王傳》國中口語籍籍。

狼籍。《史記·蒙恬傳》此四君者皆爲大失,以是籍于諸侯。《註》言惡聲狼籍,布于諸國。

姓。晉籍談,漢籍福。

《正韻》詞夜切,音謝。《前漢·義縱傳》治敢往少溫籍。《註》言無所含容也。

地名。《史記·秦本紀》靈公十年城籍姑。《括地志》籍姑,在同州韓城縣北三十五里。

叶檣龠切《左思·詠史詩》陳平無產業,歸來翳負郭。長卿還成都,壁立何廖廓。四賢豈不偉,遺烈光篇籍。

【称】

稱【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處陵切,音爯。知輕重也。《說文》銓也。春分而禾生,夏至晷景可度,禾有秒,秋分而秒定,律數十二秒當一分,十分爲寸,其重以十二粟爲一分,十二分爲銖。故諸程品皆从禾。《禮·月令》蠶事旣登,分繭稱絲效功,以共郊廟之服。

揚也,謂也。《禮·表記》君子稱人之善則爵之。《前漢·賈誼傳》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

言也。《禮·檀弓》言在不稱徵。《射義》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

舉也。《書·牧誓》稱爾戈。《疏》戈短,人執以舉之,故言稱。

名號謂之稱。《孟子·題詞》子者,男子之通稱。

姓。《前漢·功臣表》新山侯稱忠。

《廣韻》昌證切《集韻》《韻會》昌孕切,音秤。權衡正斤兩者。俗作秤。見前。

度也,量也。《易·謙卦》君子以稱物平施。

適物之宜也。《易·繫辭》巽稱而隱。《禮·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蓋言稱也。

愜意。《爾雅·釋詁》稱,好也。《註》物稱人意亦爲好。

相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輪崇車廣衡長,參如一謂之參稱。《註》稱,猶等也。

衣單複具曰稱。《禮·喪大記》袍必有表,不襌。衣必有裳,謂之一稱。《註》袍,褻衣,必有以表之,乃成稱也。

副也。《前漢·孔光傳》無以報稱。

舉也。《前漢·食貨志》當其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註》稱,舉也。今俗謂之舉錢。

【博】

博【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正韻》伯各切,邦入聲。《說文》大通也。从十尃。尃,布也,亦聲。《徐曰》十者,成數也。《玉篇》廣也,通也。《增韻》普也。《荀子·修身篇》多聞曰博。

《韻會》貿易也。古琴曲有不博金。

六博,局戲。《家語》君子不博,爲其兼行惡道故也。

州名。《韻會》春秋,齊之聊攝隨爲博州。

姓。《韻會》古有博勞,善相馬。

【洽】

洽【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侯夾切《集韻》轄夾切《韻會》《正韻》胡夾切,音狹。和也,合也。《詩·小雅》洽比其鄰。

霑也。《書·大禹謨》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正義》洽,謂沾漬優渥,洽于民心,言潤澤多也。

《後漢·杜林傳》京師士大夫咸推其博洽。《註》洽,徧也。

《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

《集韻》葛合切,音閤。水名。亦作郃。《詩·大雅》在洽之陽。

《韻補》叶胡急切,音覡。《傅遐皇初頌》歌九功,舞八佾,鴻澤普,皇恩洽。

叶胡頰切,音協。《顏延之·赭白馬賦》武義粵其肅陳,文敎迄巳優洽。泰階之平可升,興王之軌可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