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舆屈曲傍山溪

出自:明代·郭谏臣《路傍折梅戏占》

拼音:[jiān][yú][qū][qū,qǔ][bàng][shān][xī]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肩舆屈曲傍山溪,折得梅花手自携。
蜂蝶也知春意在,随车直过画桥西。

查看原文

注释

【肩舆】1.亦作"肩轝"。亦作"肩舁"。 2.轿子。 3.抬着轿子。谓乘坐轿子。
【屈曲】1.弯曲,曲折。 2.指事物的原委本末。 3.委曲,曲意迁就。
【山溪】1.亦作"山溪"。 2.山川;山河。 3.山中溪水。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肩】

肩【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古賢切《集韻》《韻會》《正韻》經天切,音堅。《說文》髆也。从肉,象形。《徐曰》象肩形,指事也。《廣韻》項下。《正韻》膊上。《六書故》臂本曰肩。

《爾雅·釋詁》肩,克也。《詩·周頌》佛時仔肩。《傳》仔肩,克也。《箋》仔肩,任也。《書·盤庚》朕不肩好貨。《傳》肩,任也。我不任好貨之人。

《韻會》勝也。肩强能勝重,堪任義。《爾雅·釋詁》肩,勝也。

《釋名》肩,堅也。甲闔也。與胸脇皆相會闔也。

息肩。《左傳·襄二年》鄭子駟請息肩於晉。《註》欲辟楚役,以負擔喻。

比肩。《爾雅·釋地》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又》西方有比肩獸焉,與卭卭岠虛比,爲卭卭岠虛齧甘草,卽有難,卭卭岠虛負而走,其名謂之蟨。

獸三歲曰肩。《詩·齊風》驅從兩肩兮。《傳》獸三歲曰肩。

鳥名。《禮·月令·季冬之月征鳥厲疾註》征鳥,題肩也。齊人謂之擊征。

《集韻》作也,媵也。

姓。《正字通》肩龍明,金人。肩固,洪武中貢士泰和人。

人名。《禮·檀弓》公肩假。《左傳·桓五年》周公黑肩,將左軍。《註》黑肩,周桓公也。

《集韻》丘閑切,音掔。膊也。

胡恩切,音痕。肩肩,羸小貌。《莊子·德充符》闉跂支離無脤,說衞靈公。靈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音義》胡恩反。羸小貌。

直貌。

《五音集韻》胡田切,音賢。義同。《莊子·德充符肩肩音義》又胡咽反。

【舆】

輿【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等韻》雲諸切,音余。《說文》車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註》輿人專作輿,而言爲車者,車以輿爲主也。《後漢·輿服志》上古聖人觀轉蓬始爲輪,輪行不可載,因物生智,復爲之輿。《韻會》《詩詁》曰:輈軸之上加板以載物,軫、軾、轛、較之所附植,輿,其總名也。

乗輿。《蔡邕·獨斷》天子所御車馬、衣服、器械、百物曰乗輿。《註》輿,車也。乗,載也。

《韻會》權輿,始也。造衡自權始,造車自輿始也。

《正韻》堪輿,天地之總名。《前漢·藝文志》《堪輿金匱》十四卷。《註》堪,天道。輿,地道。

載而行之之意。《左傳·僖十一年》敬禮之輿也。《註》謂其載禮以行也。

《襄二十四年》令名德之輿也。

負也。《戰國策》百人輿瓢而趨。

《廣韻》多也。《集韻》衆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晉文公聽輿人之誦。

《韻會》扶輿,佳氣貌。

美稱。《司馬相如·子虛賦》扶輿綺靡。

輿人,賤官。《左傳·昭四年》輿人納之。

丘輿,地名。《左傳·成四年》鄭公子偃敗諸丘輿。《註》鄭地。

平輿。《後漢·郡國志》平輿,屬汝南郡。《註》古沈子國也。

姓。《韻會》周大夫伯輿之後。

《廣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增韻》舁車也。兩手對舉之車。《集韻》或作轝。《史記·封禪書》作轝。轝字从車从與,作車與。

【屈】

屈【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詘。《說文》無㞑也。从㞑出聲。

曲也,請也。

《增韻》鬱也,軋也。《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易·繫辭》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孟子》威武不能屈。

作絀。《荀子·非相篇》緩急羸絀。《註》猶屈伸也。

通作詘。《史記·晏嬰傳》詘於不知已,而信於知己。

《集韻》《韻會》《正韻》通。

與倔通。倔彊,梗戾貌。《史記·陸賈傳》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彊於此。《師古曰》不柔服也。

《集韻》《韻會》《正韻》。地名。晉公子夷吾所居,出良馬。在今河東縣。《左傳·僖二年》屈產之乗。

姓。楚公族屈原,楚大夫屈宜申。

屈侯,複姓。

大屈,弓名。《左傳·昭七年》楚靈王享公於新臺,好以大屈,旣而悔,公反之。

《廣韻》九月切《集韻》《類篇》丘月切,墓銘》不學而剛,有摧必折。毅毅程公,其剛不屈。

與絀通。《禮·玉藻》君命屈狄。《註》狄,翟也。后夫人之服,刻雉爲五采,子男之妻,受王后之命者,刻繒不畫,故曰屈狄。《周禮》作闕翟。

叶居詣切,音計。《曹植·王陵贊》從漢有功,少文任氣。高后封呂,直而不屈。

【曲】

曲【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丘玉切《集韻》《韻會》區玉切,音䱡。《說文》象器受物之形。《易·繫辭》曲成萬物而不遺。《疏》屈曲委細。《書·洪範》木曰曲直。《傳》木可以揉曲直。

《詩·秦風》亂我心曲。《傳》心曲,委曲也。《禮·曲禮·釋文》曲禮,委曲說禮之事。

《禮·中庸》其次致曲。《註》曲,猶小小之事。《朱註》一偏也。

《說文》或說蠶簿。《禮·月令》具曲植籧筐。《註》所以養蠶器也。曲,簿也。《前漢·周勃傳》以織簿曲爲生。《註》葦簿爲曲也。

樂曲。《宋玉·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姓。《史記·蒙恬傳》御史曲宮。

《集韻》顆羽切,音踽。地名。《史記·曹相國世家》軍於曲遇。

《陳丞相世家》更以陳平爲曲逆侯。

《韻補》叶區聿切。《劉植·魯都賦》巖險迴隔,峻巘隱曲。猛獸深潛,介禽匿。

【傍】

傍【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步光切《集韻》《韻會》蒲光切。通旁。《說文》近也。《廣韻》側也。

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

《集韻》補朗切,音縍。左右也。《賈子保傅篇》成王之生,仁者養之,孝者强之,四聖傍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正韻》倚也。《集韻》亦近也。或作並䧛。

《正韻》補耕切,音綳。《詩·小雅》四牡彭彭,王事傍傍。《朱傳》傍傍然不得已也。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溪】

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苦奚切《集韻》《韻會》牽奚切。與谿同。《說文》山瀆無所通者。

水註川曰谿。《廣韻》或作磎。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