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折簪华发

出自:明代·朱诚泳《再赏菊与阎文振方伯吴元素长史汤以脩纪善强景明伴读联句》

拼音:[qiě,jū][zhē,zhé,shé][zān][huá,huà,huā][fā,fà]

平仄:平平平平平

秋来尝苦雨,九日喜新晴。
佳色看丛菊,香醪泛落英。
衣冠成胜会,弦管动新声。
圣世文风盛,金天灏气清。
锦屏重护影,玉篆细标名。
繁露沾来重,清霜著处轻。
绕篱浓复淡,倚槛直还横。
异品供人玩,群葩照眼明。
举杯添逸兴,把笔助吟情。
酒许留连饮,诗容次第成。
楚骚曾入咏,彭泽久寻盟。
桃李争春艳,松篁晚自荣。
秋容三径淡,雄辩四筵惊。
且折簪华发,宁辞罄玉罂。
不须烹白石,焉用煮黄精。
中国多麟凤,边疆罢甲兵。
老来辞紫绶,醉后恋银筝。
云锦机中出,龙蛇笔下生。
九重同覆载,四海贺升平。
共喜游藩邸,何妨隐斗城。
身须妨酒困,心恐为诗怦。
上苑风烟隔,南阳月旦评。
长诗惭我续,好景许谁争。
纳海乌先堕,栖林鸟不鸣。
出门归去晚,谯鼓振初更。

查看原文

注释

【华发】〈书〉花白的头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且】

且【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跙。借曰之辭。《論語》且予之類是也。

未定之辭。《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

又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

此也。《詩·周頌》匪且有且。《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

姑且也。《詩·唐風》且以喜樂。

將也。《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

苟且也。《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

姓。宋且謹修,明且。俗誤讀苴。

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集韻》《韻會》《正韻》子余切,音疽。《說文》薦也。

同趄。行不進也。《易·夬卦》其行次且。別作趦趄。

多貌。《詩·大雅》籩豆有且。

蝍蛆亦曰卽且。《史記·龜筴傳》騰蛇之神,而殆於卽且。

《爾雅·釋天》六月爲且。《郭註》闕詁。或云:一作焦月。六月盛熱,故曰焦。

巴且,見《司馬相如賦》。《史記》作猼且,卽巴焦。

語餘聲。《詩·鄭風》士曰旣且。《朱傳》音疽。語辭,與乃見狂且,其樂只且,匪我思且,椒聊且,曰父母且,諸且字皆語餘聲。

《集韻》《韻會》《正韻》叢租切。與徂同,往也。

《韻會》七序切,徐去聲。恭敬貌。《詩·周頌》有萋有且。《正字通》《說文》且从几,足有二橫。一,地也。象藉於地形。音阻。阻詛諧且爲聲,餘義皆假借。孫愐譌用子余切。《韻會》馬韻且引《說文》義同俎,譌轉魚韻,爲孫切所蔽,音同疽,音義相矛盾。

俎本作且,且字借義旣廣,故別加半肉作俎以別之。

【折】

折【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旨熱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列切,。《周語》體解節折而共飮食之,於是乎有折俎。

斷之也。《易·賁象》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疏》勿得直用果敢,折斷訟獄。

折中也。《前漢·貢禹傳》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

曲也。《禮·玉藻》折還中矩。《註》曲行宜方。還亦作旋。《史記·灌夫傳》吾益知吳壁中曲折,請復往。

屈也。《前漢·伍被傳》折節下士。

挫也。《史記·項羽紀》諸侯吏卒乗勝輕折辱秦吏卒。《前漢·蒯通傳》漢王一日數戰,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

止也。《詩·大雅》予曰有禦侮。《傳》武臣折衝曰禦侮。《疏》能折止敵人之衝突者。

直指人過失也。《史記·呂后紀》面折廷諍。

毀也。《易·說卦》兌爲毀折。《前漢·高帝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兩家常折券棄責。《註》折毀之,棄其所負。

封土爲祭處曰折。《禮·祭法》瘞埋于泰折,祭地也。《註》折,昭晢也,必爲昭明之名,尊神也。

《前漢·郊祀志註》言方澤之形四曲折也。

短折,不祿也。《書·洪範》六極。一曰凶短折。《疏》未齓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前漢·五行志》傷人曰凶,禽獸曰短,草木曰折。《又》兄喪弟曰短,父喪子曰折。

葬具也。《儀禮·旣夕》折橫覆之。《註》折猶庪也。方鑿連木爲之,如牀而無簀,加之壙上,以承抗席。

地名。《春秋·桓十一年》柔會宋公,侯,蔡叔,盟于折。

姓。《後漢·方術傳》折象,其先封折侯,因氏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食列切,音舌。《說文》斷也。《廣韻》斷而猶連也。《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禮·月令》孟秋命理,瞻傷察創視折。《註》折損筋骨也。《前漢·賈誼傳》釋斤斧之用,而欲嬰以芒刃不缺則折。

《唐韻》《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題。《禮·檀弓》吉事欲其折折爾。《註》安舒貌。

《集韻》《韻會》《正韻》征例切,音制。亦斷之也。《班固·西都賦》許少施巧,秦成力折。掎僄佼,㧖猛噬。《註》許少,古捷人。秦成,壯士也。

《集韻》時制切,音逝。亦曲也。《禮·曲禮》立則磬折垂佩。《疏》身宜僂折如磬之背也。《陸德明·音義》折,之列反,一音逝。《屈原·離騷》何瓊佩之偃蹇兮,衆薆然而蔽之。惟此黨人之不亮兮,恐嫉妒而折之。《註》沈重曰折。《說文》作,从艸在仌中,冰寒故折。隸从手从斤。

【簪】

簪【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兂音㻸。首筓也。《釋名》簪,兓也,連冠于髮也。

也,因形名之也。

《廣韻》作含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含切,音鐕。義同。

疾也。《易·豫卦》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疏》簪,疾也。以信待之,則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前漢·百官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裊。《註》師古曰: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者,言飾此馬也。

《集韻》子感切,音昝。《易》朋盍簪。王肅讀。

徂官切。《易》朋盍簪。李鼎祚曰:簪舊讀作攢。《集韻》或作、篸。

【华】

華【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䔢《唐韻》戸花切《集韻》胡瓜切,音划。《書·舜典》重華協于帝。《傳》華謂文德。

《禮·檀弓》華而睆。《疏》凡繪畫,五色必有光華,故曰華畫也。

《廣韻》草盛也。

粉也。《曹植·洛神賦》鉛華弗御。

髮白也。《後漢·陳蕃傳》蹇諤之操,華首彌固。

華林,園名。《魏志》芳林園卽今華林園。

地名。《戰國策》說趙王于華屋之下。《史記·秦本紀註》華陽,地名。《吳志·孫皓傳》皓舉大衆出華里。

《水經注》河水東南徑華池。

華表。《古今註》堯設誹謗木,今之華表。

星名。《晉書·天文志》大帝九星曰華蓋。

《韻會》胡化切,音話。《書·禹貢》至于太華。《爾雅·釋山》華山,爲西嶽。

姓。《潛夫論》華氏子,姓也。《通志·氏族略》宋戴公子者,食采于華,因氏焉。

《司馬相如·上林賦》華楓枰櫨。《註》華皮可以爲索。

《集韻》呼瓜切,音譁。《禮·曲禮》爲國君者華之。《註》華,中裂之,不四拆也。《爾雅·釋木》瓜曰華之。

與花同。《爾雅·釋草》華,荂也。《揚子·方言》齊楚之閒或謂之華,或謂之荂。《佩觿集》華有戸瓜,呼瓜二翻,俗別爲花。

《韻補》呼戈切。《邊讓·章華賦》體迅輕鴻,榮曜春華。進如浮雲,退如激波。

胡戈切。《徐鍇·說文繫傳》華,本音和,故今人謂華表爲和表。《棗據詩》矯足登雲閣,相伴步九華。徙倚憑高山,仰攀桂樹柯。

《詩·本音》灼灼其華。《註》音敷。《考》《詩》如常棣之華,顏如舜華,維常之華,叶車韻。隰有荷華,叶下都韻。黍稷方華,叶下途韻,凡七見,皆讀敷。

《唐韻古音》亦音敷。郭璞曰:江東謂華爲敷。陸德明曰:古讀華如敷,不獨江東也。漢光武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必得隂麗華。

《韻會》苦蛙切《正韻》枯瓜切,。

【发】

發【午集中】【癶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說文》䠶發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註》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

《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畝之中。

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

《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

《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註》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

《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詩·齊風》履我發兮。《疏》行必發足而去,故以發爲行也。《禮·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無移。《註》謂起屨也。

《釋名》撥也。撥使開也。《禮·王制》有發,則命大司徒,教士以車甲。《疏》謂有軍旅以發士卒也。

《廣韻》明也。《論語》亦足以發。《註》謂發明大體也。

《廣韻》舉也。《增韻》興也。《前漢·王吉傳》愼毋有所發。《註》謂興舉眾事也。

亂也。《詩·邶風》毋發我笱。

伐也。《詩·周頌》駿發爾私。《疏》以耜擊伐其私田,使之發起也。

遣也。《禮·檀弓》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註》發禮往賀也。

見也。《禮·禮器》君子樂其發也。《註》樂多其外見也。

動也。《老子·道德經》地無以寧,將恐發。

洩也。《楚辭·大招》春氣奮發。

《曆法》春夏曰發,秋冬曰斂。

發發,疾貌。《詩·小雅》飄風發發。《箋》寒且疾也。

《詩傳》長發,大禘也。《疏》大禘之樂歌也。《唐書·禮樂志》懿祖曰:長發之舞。

昏禮曰發齊。《荀子·禮論》大昏之未發齊也。《註》謂未有威儀節文。象太古時也。《史記·禮書》作廢齊。

《玉篇》發,駕車也。《揚子·方言》發,稅,舍車也。東齊海岱之閒謂之發,宋趙魏之閒謂之稅。《註》舍宜音寫,今通發,寫也。稅猶脫也。

《後漢·五行志》東方神鳥曰發明。《博雅》鳳皇晨鳴曰發明。

《汲冢周書》發人鹿鹿者,若鹿迅走。《註》發,東夷也。

淸發,水名。見《左傳》。

縣名。《前漢·地理志》餘發縣,屬九眞郡。發干縣,屬東郡。

姓。《史記·封禪書》游水發根。《註》游水,縣名。發根,人姓名。

《集韻》《正韻》北末切,音撥。《詩·衞風》鱣鮪發發。《傳》盛貌。馬融曰:魚尾著網發發然。《韓詩》作鱍。《說文》作鮁。

叶方吠切,音廢。《詩·豳風》一之日觱發。《傳》風寒也,叶下烈烈。音例。

叶非律切,廢入聲。《揚雄·長楊賦》紛紜沸渭,雲合電發。猋騰波流,機駭蠭軼。軼音亦。一說本賦發軼,與上文爰整其旅,乃命驃衞,衞字爲韻。發,音費。軼,音替。古霽寘二韻通,非發讀廢入聲,與軼音亦叶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