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献云仍衍庆长

出自:明代·朱诚泳《韩愚夫黄门具庆诗》

拼音:[zhōng][xiàn][yún][réng][yǎn][qìng][cháng,zhǎng]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忠献云仍衍庆长,一门遭际此非常。
两儿价重连城璧,二老眉齐具庆堂。
乌府黄门同宠渥,锦袍珠翟共康强。
亦知积德君家事,寿域天开自圣皇。

查看原文

注释

【云仍】1.亦作"云礽"。 2.远孙。 3.比喻后继者。 4.沿袭﹔因袭。
【衍庆】1.绵延吉庆。常用作祝颂之词。 2.古代宫殿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忠】

忠【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中。《說文》敬也。《玉篇》直也。《增韻》內盡其心,而不欺也。《周禮·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疏》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謂言出于心,皆有忠實也。

《六書精蘊》竭誠也。《書·伊訓》爲下克忠。《傳》事上竭誠也。

不貳也。《詩·邶風·北風箋》詩人事君無二志,勤身以事君,忠也。

《廣韻》無私也。《左傳·成九年》無私,忠也。《後漢·任延傳》延曰:私臣不忠,忠臣不私。

厚也。《周語》忠非親禮。《註》厚也。

《諡法》危身奉上,險不辭難曰忠。

州名。古巴東郡,唐置忠州。

淵名。《山海經》忠極之淵。

叶陟良切,音張。《漢溧陽長潘乾》彬文烈武,扶弱抑强。龕刈骾雄,流惡顯忠。

【献】

献【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篇海》同獻。《字彙》俗獻字。(獻)《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建切,音憲。《說文》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从犬,鬳聲。《禮·曲禮》犬曰羹獻。

《廣韻》進也。《爾雅·釋詁》享獻也。《疏》致物於尊者曰獻。《周禮·天官·小宰》膳獻。《註》膳獻,禽羞俶獻也。

《膳夫》王燕飮酒,則爲獻主。

《書·益稷》萬邦黎獻。《傳》獻,賢也。《論語》文獻不足故也。

《爾雅·釋言》獻,聖也。《諡法》聰明叡哲曰獻。知質有聖曰獻。

《爾雅·釋天》太歲在亥曰大淵獻。

姓。《風俗通》秦大夫獻則。

《集韻》桑何切,音娑。酒尊名,飾以翡翠,鄭司農說。本作犧,或作戲。詳牛部犧字註。

《禮·明堂位》周獻豆。《註》獻,疏刻之。《疏》正義曰:獻,音娑。娑是希疏之義,故爲疏刻之。《釋文》素何反。

《集韻》魚羈切,音宜。儀也。《周禮·春官·司尊彝》鬱齊獻酌。《註》鄭司農云:獻,讀爲儀。儀酌有威儀多也。

《正韻》虛宜切,音羲。《前漢·王莽傳》建華蓋,立斗獻。《註》師古曰:獻音犧,謂斗魁及杓末如勺之形也。

叶虛言切,音軒。《詩·小雅》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仍】

仍【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音艿。因也。《論語》仍舊貫,如之何。《周禮·春官·司几筵》吉事變几,凶事仍几。《註》變几,變更其質,謂有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

重也,頻也。《前漢·王莽傳》吉瑞累仍。

《谷永傳》饑饉仍臻。

《淮南子·精神訓》仍仍然知盆瓴之足羞也。《註》仍仍,不得志之貌。

雲仍。《爾雅·釋親》昆孫之子爲仍孫,仍孫之子爲雲孫。

國名。《史記·夏本紀》少康娶於有仍氏。

姓。

叶人余切,音如。《柳宗元·佩韋賦》冶訐諫於昬朝兮,名崩弛而陷誅。苟縱直而不羈兮,乃變罹而禍仍。◎按《說文》仍,如乗切,原屬日母變宮之字。今《字彙》仍芿艿陾等字皆作時征切,是爲禪母之齒音,其誤甚矣。不可不辨。

【衍】

衍【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以淺切,音演。水溢也。《說文》水朝宗于海也。

《小爾雅》澤之廣者謂之衍。

美也。《詩·小雅》釃酒有衍。

布也。《前漢·司馬相如傳》離靡廣衍。

游衍。自恣之意。《詩·大雅》昊天曰旦,及爾游衍。

衍沃,平美之地。《左傳·襄二十五年》井衍沃。

曼衍,無極也。《莊子·齊物論》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

沙衍,水中有沙者。《穆天子傳》天子乃遂東征,南絕沙衍。

篋衍,笥也。《莊子·天運篇》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

《博雅》衍衍,行也。《謝朓詩》衍衍淸風爛。

水名。《史記·荆軻傳》丹匿衍水中。《索隱曰》在遼東。

朐衍,地名。《前漢·地理志》屬北地郡。

姓。《通志·氏族略》衍,子姓,宋微仲衍之後。

《廣韻》于線切,延去聲。義同。

《集韻》夷然切,音延。進也。《周禮·春官》望祀望衍。《鄭註》讀爲延。《疏》衍,衍祭也。《劉歆·甘泉賦》高巒峻阻,臨眺曠衍。叶泉字韻。《直音》或作衍。衍字从彡,不从氵作。

【庆】

慶【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卿去聲。《說文》行賀人也。《周禮·春官·宗伯》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疏》謂侯國有喜可賀,王使大夫以物慶賀之也。

《秋官·大行人》賀慶以贊諸侯之喜是也。

善也。《書·呂》一人有慶。《正義》天子有善事也。《詩·大雅》則篤其慶。《毛傳》善也。《正義》福慶爲善事,故爲善也。

休也。《禮·月令》行慶施惠。《註》慶謂休其善也。休,美也。

福也。《易·履卦》大有慶也。《詩·小雅》孝孫有慶。

賜也。《詩·小雅》是以有慶矣。《箋》謂有慶賜之榮也。

發語詞。《揚雄·反離騷》慶天悴而喪榮。

州名。隋立慶州。

姓。《左傳》齊慶封,晉慶鄭。

《集韻》《韻會》丘京切,音卿。《易·大畜五上兩爻傳》有慶也,道大行也。慶與行叶。

《睽卦四五兩爻傳》志行也,往有慶也。行與慶叶。《班固·白雉詩》容潔朗兮於淳精,發皓羽兮奮翹英。彰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長兮膺天慶。慶與精英成叶,皆庚韻也。蓋慶乃卿字去聲,轉平聲卽卿也。故卿雲亦曰慶雲。近昆山顧氏未達音韻,乃曰易經慶字俱讀羌音,行字俱讀杭音,此偏論也,不知易自有叶羌字者。未可棄慶字本聲之卿音也。

叶虛羊切,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叶下殃。《書·伊訓》萬邦惟慶。叶上祥。《詩·大雅》則篤其慶。叶下光又。《小雅》孝孫有慶。叶下彊。从心从久。久者,行也。吉禮以鹿皮爲贄,从鹿省,會意。

【长】

長【戌集上】【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镸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

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

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博雅》長,挾也。

《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註》長弟,猶云先後也。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宮名。《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註》長門,漢皇后所居。

地名。《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山名。《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國名。《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獸名。《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草名。《爾雅·釋草》長楚,銚芅。《疏》長楚,一名銚芅。

姓。《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註》長牂,衞大夫。

仲長,複姓。

長乗,神名。《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人狀犳尾,其神則凝。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註》長,雄長之長。

齒高也。《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位高也。《書·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進也。《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生長也。《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長養之也。《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爲事。

《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箋》敎誨不倦曰長。

官名。《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註》庶長,秦爵也。

縣名。《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集韻》度長短曰長。

《集韻》餘也。《正韻》多也,宂也,剩也。《論語》長一身有半。《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正韻》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