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蹑芒蹻

出自:明代·朱诚泳《予入华山而爱其名胜恨不登落雁峰携谢眺惊人句搔首以问苍天耳玩之不足而因成一诗山灵有知其尚羡予之奇观也哉》

拼音:[hé,hē,hè][xū][niè][máng][qiāo]

平仄:平平仄平平

分茅忝秦土,奉祀主西岳。
兹晨奉明诏,温泉得疏瀹。
星言驾我车,遥遥出城郭。
路迂经华阴,寻幽有真乐。
山路阻且右,我马劳四骆。
行行及山腹,万仞如壁削。
霏岚湿我衣,云根还旋斫。
群山若儿孙,俛首谨然诺。
仙掌独凭虚,亭亭入溟漠。
飞瀑自天泻,灵苗皆大药。
或云巨灵氏,山倾赖渠托。
如招物外人,似引空中鹤。
我生有奇癖,高情腾碧落。
欲上莲华峰,遐观尽嵩洛。
飘然驭长风,何须蹑芒蹻
恨无惊人句,搔首愧丘壑。
胜游惬素心,兹行真不恶。
但恐鼾睡翁,惊我驱山铎。

查看原文

注释

【何须】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须要:说情我都知道了,~再说!丨从这里走到车站,~半个钟头?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须】

須【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錫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音需。《說文》面毛也。《易·賁卦》賁其須。《註》須之爲物上附者也。《疏》須上附于面。《釋名》頤下曰須。須,秀也。別作䰅。俗作鬚。

待也。《易·歸妹》歸妹以須。《詩·邶風》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與,待也。

資也,用也。與需通。《爾雅·釋獸須屬》獸曰釁,人曰撟,魚曰須,鳥曰狊。《疏》此皆氣倦體罷所須若此,故題云須屬也。

斯須,猶須臾也。《禮·樂記》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遲緩也。《左傳·成二年》子不少須,衆懼盡。《後漢·淸河孝王傳》且復須留。《註》《東觀記》須留,作宿留。

須女,星名。《史記·天官書·婺女註》正義曰:須女,四星。亦婺女,天少府也。須女,賤妾之稱,婦職之者。

國名。《春秋·僖二十二年》公伐邾,取須句。《公羊傳》作須朐。《前漢·地理志》東郡須昌縣,故須句國。

《左傳·定四年》分唐叔以密須之鼓。《史記·周紀》文王伐密須。《註》密須氏,姞姓之國。今安定隂密縣是也。

邑名。《詩·邶風》思須與漕。《傳》須、漕,衞邑。

《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順陽有須聚。

菜名。《爾雅·釋草》須薞無。《疏》詩谷風,采葑采菲。傳,葑須也。先儒以須葑蓯當之。孫炎云:須,一名葑蓯。

草名。《爾雅·釋草》臺,夫須。《疏》臺,一名夫須。莎草也。

鳥名。《爾雅·釋鳥》鷉,須鸁。《疏》鷉,一名須鸁。

兵器。《䆁名》須盾,本出於蜀。須,所持也。

《揚子·方言》須,捷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謂之須捷。

姓。《左傳·莊十七年》有須遂氏。《戰國策》魏大夫須賈。

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左思·吳都賦》旗魚須。《註》以魚須爲旗之竿也。

《集韻》逋還切,音斑。班也。《禮·玉藻》笏,大夫以魚須文竹。《釋文》崔云:用文竹及魚班也。隱義云:以魚須飾文竹之邊。須音班。

叶心秋切,音修。《息夫躬辭》嗟若是兮欲何留,撫神龍兮攬其須。《陸雲·九愍》生遺年而有盡,居靜言其何須。將輕舉以遠覽,眇天路而高遊。《註》須,求也。《說文徐註》此本須鬢之須。頁,首也。彡,毛飾也。借爲所須之須。俗書从水,非。毛氏曰:須與湏別。湏,火外切。爛也。

【蹑】

蹑【補遺·酉集】【足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字彙補》俗躡字,見《四史纂要》。(躡)《廣韻》《正韻》尼輒切《集韻》《韻會》昵輒切,音聶。《說文》蹈也。《揚子·方言》躡,登也。《釋名》躡,攝也。登其上使攝服也。《博雅》履也。

急也。《史記·秦始皇紀》躡足行伍之閒。

【芒】

芒【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莫郞切《集韻》《正韻》謨郞切,,霜擊其芒。

大貌。《詩·商頌》宅殷土芒芒。

多貌。《束皙·補亡詩》芒芒其稼。

罷倦貌。《孟子》芒芒然歸。

光芒。《晏子·諫上篇》列舍無次,變星有芒。《史記·天官書》作作有芒。

《禮·月令》其神句芒。

草名。《爾雅·釋草》葞,春草。《註》一名芒草。《山海經》姦山有木,狀如棠,赤葉,名曰芒草,可以毒魚。

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芒。《註》世祖更名臨睢。

水名。《蜀志·後主傳》姜維率衆至芒水。

門名。《水經注》穀水逕淸陽門,亦曰芒門。

姓。《史記·秦本紀》擊芒卯,華陽破之。《註》芒卯,魏將。

通茫。《詩·商頌》洪水芒芒。《陸機·歎逝賦》嗟予今之方殆,何視天之芒芒。

通邙。《後漢·恭王祉傳》葬于洛陽北芒。

通鋩。《後漢·陳忠傳》氣洩針芒。《張載·七命》建雲髦,啓雄芒。《註》芒,鋒刃也。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武方切,音亡。義同。

呼光切,讀作荒。《史記·曆書》大芒駱。《爾雅》芒作荒。《莊子·至樂篇》芒平芴乎,而無從出乎。

《集韻》虎晃切,音慌。昏也。

《韻補》母朗切,讀作莽。《道藏歌》玉虛範女像,高會通冥想。二曜無停暉,明眞煥雲芒。

【蹻】

蹻【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去遙切《集韻》《正韻》丘祅切,同蹺。《說文》舉足行高也。《前漢·高帝紀》可蹻足待也。《註》文穎曰:蹻,猶翹也。

《廣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音喬。

《廣韻》其虐切《集韻》《韻會》極虐切,同。

《廣韻》居夭切《集韻》《韻會》舉夭切,音矯。《詩·周頌》蹻蹻王之造。《傳》蹻蹻,武貌。

《魯頌》其馬蹻蹻。《傳》言彊盛也。

《廣韻》居灼切《集韻》《韻會》訖約切,音脚。走蹻蹻貌。

《爾雅·釋言》蹻蹻,憍也。《註》小人得志,憍蹇之貌。《詩·大雅》小子蹻蹻。《傳》驕貌。

《戰國策》贏縢履蹻。《註》蹻,屐也。《史記·虞卿傳》躡蹻擔簦。《註》蹻,草履也。《前漢·王褒傳》離蔬釋蹻而烹膏粱。《註》應劭曰:木蹻也。臣瓚曰:以繩爲之也。師古曰:蹻卽今之鞋耳。《類篇》山行所乗,以鐵如錐,施之履下。

《呂氏春秋》蹻然不固。《註》蹻,讀乗蹻之蹻,謂其流行疾速,不堅固也。

《集韻》迄却切,音謔。《揚子·方言》杜、蹻,歰也。趙曰:杜山之東西或曰蹻。《註》㕁蹻,燥歰貌。

《集韻》拘玉切,音挶。義同。檋或作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