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令孤雅韵

出自:明代·区怀年《?川七夕十韵》

拼音:[mò,mù][líng,lǐng,lìng][gū][yǎ][yùn]

平仄:仄平平仄仄

溪色荡林丘,斜曛散垄头。
泽梁清露浣,篱落暝烟浮。
远睐穷霄汉,闲情付女牛。
绤巾微送暑,团扇易惊秋。
鹊影联桥静,萤光绕壁流。
薄霞低拂幔,纤月半垂钩。
桂性宜村坞,兰言泊海陬。
芋瓜沿俗课,童稚趁宵游。
河鼓年年事,江帆际际忧。
莫令孤雅韵,疲梦惬沧洲。

查看原文

注释

【雅韵】1.雅正的韵律。 2.风雅的韵致。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莫】

莫【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寞。《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易·繫辭》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定也。《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謀也。《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博雅》强也。《論語》文莫吾猶人也。《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强爲文莫。《揚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莫與。《註》莫,勉之也。

削也。《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

《博雅》莫莫,茂也。《詩·周南》維葉莫莫。《註》莫莫,茂密之貌。

《莊子·逍遙遊》廣莫之野。《註》莫,大也。

姓。《通志·氏族略》卽幕氏省文。漢有富人莫氏,見《游俠傳》。唐有比部員外郎莫藏用。

《史記·夏本紀註》五湖之一有莫湖。

與瘼通。《詩·小雅》莫此下民。

與幕通。《史記·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說文》莫故切。同暮。《易·夬卦》莫夜有戎。

菜也。《詩·魏風》彼汾沮洳,言采其莫。《註》音暮。《陸璣疏》莫,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爲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謂之酸迷,冀州人謂之乾絳,河、汾之閒謂之莫。

通膜。《禮·內則》去其皽。《註》皽謂皮肉之上魄莫也。

《韻會》莫白切,音陌。靜也。《詩·小雅》君婦莫莫。《註》言淸靜而敬至也。《左傳·昭二十八年》德正應和曰莫。

《唐韻古音》平聲,音謨。《漢書》註引《詩》聖人莫之作謨。《直音》作。

【令】

令【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集韻》《正韻》力正切,零去聲。律也,法也,告戒也。《書·囧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禮·月令》命相布德和令。《周禮·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四曰犯邦令,五月撟邦令。

三令。《前漢·宣帝紀》令有先後,有令甲,令乙,令丙。

縣令。漢法,縣萬戸以上爲令,以下爲長。

時令,月令,所以紀十二月之政。

善也。《詩·大雅》令聞令望。《左傳·成十年》忠爲令德,非其人猶不可,况不令乎。

姓。

《集韻》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零。厮役曰使令。

丁令,地名。見《前漢·張湯傳》。或作丁零。

令狐,亦地名。

令狐,複姓。

《詩·齊風》盧令令。《註》盧,田犬。令令,犬頜下環聲。

與鴒通。《詩·小雅》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卽鶺鴒鳥。

令適,甓也。與瓴甋同。

《集韻》郞定切,音笭。令支,縣名。在遼西。

《廣韻》力延切《集韻》陵延切,音連。亦縣名。《前漢·地理志》金城郡有令居縣。

《集韻》盧景切,音領。官署之長。

叶呂張切,音良。《韓愈·谿堂詩》凡公四封,旣富以强。謂公吾父,孰違公令。叶下邦。《說文》載卩部。从亼从卩。發號也。《徐曰》亼卽集字,人而爲之節制。會意。

【孤】

孤【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姑。《說文》無父也。《釋名》孤,顧也,顧望無所瞻見也。《禮·曲禮》君子已孤不更名。

窮民之一曰孤。《禮·月令》養幼少,存諸孤。

王侯謙稱。《禮·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曲禮》諸侯與民言,自稱曰寡人。其在凶服,曰適子孤。

官名,三公之次也。《書·周官》立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註》三孤,雖三公之副貳,非其官屬,故曰孤。

凡孑處亦曰孤。《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玉篇》特也。《書·禹貢》嶧陽孤桐。《註》特生之桐也。

《集韻》負也。《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毛曰》凡孤負之孤,當作孤。俗作辜,非。

獨孤,複姓。《徐鉉曰》于文子瓜爲孤,瓜聲也。子不見父,則泣呱呱也。會意。

【雅】

雅【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烏加切《集韻》於加切,居。秦謂之雅。从隹从牙。《註》徐鉉曰:今俗別作鴉,非是。《集韻》亦作鴉鵶。

《小爾雅》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謂之雅烏。

《唐韻》五下切《集韻》《韻會》《正韻》語下切,音庌。義同。

《玉篇》正也。《爾雅疏》雅,正也。《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註》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爲後世法。

《詩·小雅》以雅以南。《箋》雅,萬舞也。周樂尙武,故謂萬舞爲雅。雅,正也。

《論語》子所雅言。《註》孔曰:雅言,正言也。《朱註》雅,常也。

《玉篇》儀也,嫻雅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

《玉篇》素也。《史記·張耳餘傳》張耳雅遊。《註》韋昭曰:雅,素也。

《史記·淮南王傳》天子以伍被雅辭,多引漢之美。《後漢·竇后紀》及見雅以爲美。

樂名。《周禮·春官·笙師》應雅。《註》雅,狀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圍,長五尺六寸,以羊韋鞔之,有兩紐疏畫。

酒器名。《東觀漢記》今日歲首,請上雅壽。《註》雅,酒閜也。別作㿿。

姓。《正字通》元詩人雅㙈。

《五音集韻》五加切,音牙。人名。周書有君雅,通作牙。

叶語可切。《仲長統·述志詩》百慮何爲,至要在我。叛散五經,滅棄風雅。

【韵】

韵【戌集中】【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與韻同。(韻)〔古文〕均《唐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慍切,彭年等重修《廣韻》,丁度有《集韻》,金韓道昭有《五音集韻》,元黃公紹有《韻會舉要》,明洪武中宋濂等修《正韻》,此韻書大略也。

《正韻》風度也。《說文》裴光遠云:古與均同。《唐書·楊收傳》夫旋宮以七聲爲均。均言韻也。古無韻字,猶言一韻聲也。《集韻》或作韵。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