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希传杜甫诗

出自:明代·李孙宸《海棠花》

拼音:[hé,hē,hè][shì][xī][chuán,zhuàn][dù][fǔ][shī]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蜀都浓淡满千枝,何事希传杜甫诗
欲识今人肠断处,沈香亭畔未醒时。

查看原文

注释

【何事】1.什么事;哪件事。 2.为何,何故。
【杜甫】杜甫(712-770) : 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市)。早年漫游各地,后居长安多年。安史之乱中逃离长安,寓居成都,建草堂。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诗作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显示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登高》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事】

事【子集上】【亅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叓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

《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

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叶詩紙切,音始。《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叶疎語切,書上聲。《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叶常御切,音樹。《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希】

希【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少之稱也。《書·堯典》鳥獸希革。《傳》夏時鳥獸毛羽,希少改易。《論語》希不失矣。

《廣韻》望也。《後漢·黨錮傳》海內希世之流,遂共相標榜。《註》希,望也。

《廣韻》止也,散也,施也。

《揚子·方言》希,鑠摩也。燕齊摩鋁謂之希。

《史記·三皇紀》女媧氏有神聖德,代宓犧立,號曰女希氏。

姓。《三輔決錄》有希海,字子江。

《正韻》與黹同。《周禮·春官·司服》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疏》鄭讀希爲黹。

【传】

傳【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

丁戀反。

《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

《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

《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註》移也。

《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

《說文》遽也,驛遞曰傳。《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註》驛傳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役使,故自稱如此。

古者以車駕馬,乗詣京師,謂之傳車。後又置驛騎,用單馬乗之,若今之遞馬。凡四馬高足爲置傳,四馬中足爲馳傳,四馬下足爲乗傳,一馬二馬爲軺傳。漢律,諸當乗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傳參封之。參,三也。有期會絫封兩端,端各兩封,凡四封。乗置馳傳五封之,兩端各二,中央一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以馬駕軺車而乗傳,曰一封軺傳。

關傳。《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前漢·文帝紀》《註》張晏曰:信也,若今過所也。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師古曰:今或用棨刻木爲合符。《後漢·蕃傳》投傳而去。《註》符也。丁戀切。《釋名》傳,轉也。轉移所在,執以爲信也。

《集韻》《韻會》《正韻》柱戀切,音瑑。訓也。賢人之書曰傳。

紀載事迹以傳於世亦曰傳,諸史列傳是也。《釋名》傳,傳也。以傳示後人也。

續也。《孟子》傳食於諸侯。

叶重倫切,音。《前漢·敘傳》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按諸字書傳本有直攣、知戀、直戀三切,《廣韻》分析極細,《正韻》因之。然歷考經史註疏,驛傳之傳,平、去二音可以互讀,至傳道、傳聞、傳授之傳,乃一定之平聲,紀載之傳,一定之去聲。此音之分動靜,不可易者也。《正字通》專闢動靜字音之說,每於此等處,爲渾同之說以亂之,此斷斷不可从者。

按《廣韻》二仙,傳,直攣切,音椽,又持戀,丁戀二切。三十三線,傳,直戀切,卽持戀切。知戀切,卽丁戀切。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爲安也。

【杜】

杜【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說文》甘棠也。牡曰棠,牝曰杜。樊光曰:赤者爲杜,白者爲棠。《陸璣·草木疏》赤棠,子澀而酢,無味。木理韌,可作弓幹。與《說文》不同。

塞也。《書·費誓》杜乃擭。《周禮·夏官·大司馬》犯令凌政則杜之。

《爾雅·釋草》杜榮。《註》似茅,皮可爲索。

香草名。《屈原·九歌》采芳洲兮杜若。

繚之兮杜蘅。

《方言》東齊謂根爲杜。

澀也。

《本草》杜仲,藥名。

《博雅·釋蟲》杜伯,蠍也。

姓。《廣韻》本帝堯劉累之後。出京兆、濮陽、襄陽三望。

《集韻》董五切,音睹。姓也。楚有杜敖。

《類篇》同都切,音徒。亦姓也。晉有杜蒯。

【甫】

甫【午集上】【用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正韻》斐古切,音斧。《說文》男子美稱也。《禮·檀弓》臨諸侯畛於鬼神曰:有天王某甫。《疏》某是天子之字,甫是男子美稱也。《儀禮·士冠禮》永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註》甫是丈夫之美稱。孔子爲尼甫,周大夫有嘉甫,宋大夫有孔甫。《雜記疏》甫,且也。五十以伯仲,是正字。二十之時曰某甫,是且字。言且爲之立字也。

《爾雅·釋詁》甫,大也。《詩·小雅》倬彼甫田。傳甫田謂天下田。《箋》甫之言丈夫也。明乎彼太古之時,以丈夫稅田也。

《玉篇》始也。

《廣韻》衆也。《博雅》甫甫,衆也。《詩·大雅》魴鱮甫甫。

《爾雅·釋詁》甫,我也。

國名。《詩·大雅》維申及甫,維周之翰。《箋》甫甫,侯也。

地名。《詩·小雅》東有甫草,駕言行狩。《箋》甫草者,甫田之草也。鄭有圃田,今開封府中牟縣西圃田澤是也。《春秋·定十年》冬,齊侯衞侯鄭游速,會于安甫。《穀梁傳·昭二十三年》吳敗頓胡沈蔡許之師于雞甫。《註》雞甫,楚地。

山名。《詩·魯頌》徂來之松,新甫之栢。《傳》新甫,山也。

章甫,冠名。《禮·郊特牲》章甫,殷道也。

姓。《風俗通》甫侯之後,周甫瑕,明甫轍,甫輊。

皇甫,複姓。宋戴公之子曰皇父,因命族曰皇父。至秦攺爲皇甫。

《集韻》彼五切,音補。種菜曰圃,或省作甫。

【诗】

詩【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始平聲。《說文》志也。《釋名》之也,志之所之也。《書·舜典》詩言志。《傳》心之所之謂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詩言志。《詩·國風·關雎序》在心爲志,發言爲詩。《前漢·藝文志》誦其言,謂之詩。《舊唐書·經籍志》詩以紀興衰誦歡。

六詩。《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疏》按詩上下惟有風雅頌是詩之名也。三者之中有比賦興,故總謂之六詩。《鄭康成·六藝論》詩,絃歌諷諭之聲也。朱子曰:風雅頌,聲樂部分之名。賦比興,則所以制作風雅頌之體也。

樂章也。《荀子·勸學篇》詩者,中聲之所止也。《註》詩謂樂章,所以節聲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

《類篇》承也,持也。《禮·內則》國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負之,吉者宿齊,朝服寢門外,詩負之。《註》詩之言承也。《疏》《詩含神霧》云:詩者,持也。以手維持,則承奉之義,謂以手承下而抱負之。

姓。《後漢·南蠻傳》詩索,交阯朱䳒人。

《字彙補》讀作誅。《荀子·王制篇》修憲令,審詩商。《註》詩商,當爲誅賞。《樂論篇》作審誅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