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甚兜率内院底

出自:宋代·释广闻《布袋像赞》

拼音:[yǒu,yòu][shèn,shén][dōu][shuài,lǜ][nèi,nà][yuàn][dǐ,de]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牙关咬定,行又行不上。
布袋紧靠,放又放不下。
知他里许,有甚兜率内院底
十字街头,辽天索价。

查看原文

注释

【有甚】有什么。
【兜率】见"兜率天"。
【内院】1.指皇宫内妃嫔所住的宫室。 2.佛家谓兜率天有内外二院,内院名善法堂,弥勒菩萨常居此说法。 3.里院。 4.指内三院。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有】

有【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甚】

甚【午集上】【甘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時鴆切,音任。《說文》尤安樂也。《廣韻》劇過也。《韻會》尤也,深也。《易·繫辭》其道甚大,百物不廢。《詩·小雅》彼譖人者,亦已大甚。《淮南子·修務訓》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

《唐韻》常枕切《集韻》《韻會》食荏切《正韻》食枕切,音忍。義同。《潘岳·關中詩》主憂臣勞,孰不祇懍。愧無獻納,尸素以甚。叶上寢稔。

【兜】

兜【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从兒省。象人頭形也。

《韻會》驩兜,四凶名。《尚書》古文作鴅吺。

與頭通。《山海經》讙頭國。《註》讙兜,堯臣也。○按《史記·年表》宋景公頭曼,《漢書·古今人表》作兜欒。

【率】

率【午集上】【玄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卛《廣韻》所律切《集韻》《韻會》《正韻》朔律切,音蟀。《說文》捕鳥畢也。象絲罔,上下其竿柄也。

《玉篇》遵也。《廣韻》循也。《書·太甲》率乃祖攸行。《詩·大雅》率西水滸。《註》循也。

《廣韻》領也,將也。《左傳·宣十二年》率師以來,惟敵是求。

《襄十年》牽率老夫,以至於此。

《廣韻》用也,行也。

《集韻》從也,自也。

《增韻》皆也,大略也。《前漢·宣帝紀》率常在下杜。《註》總計之說也。下杜,地名。《梁書·王僧儒傳》齊學士刻燭爲詩,四韻則刻一寸。以此爲率。

《增韻》募也。

率先也。《晉書·顧榮傳》榮身當士卒,爲衆率先。

《通韻》表的也。《後漢·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方伯,一方表率也。

《正字通》差等也。《前漢·李廣傳》諸將率爲侯者,而廣軍無功。《註》率謂軍功封賞之科,著在法令者也。

高率。《世說新語》晉劉驎之好遊山澤,高率善史傳。

率略。《盧氏雜記》宋五坦率。《聞見錄》司馬溫公與洛中諸公作眞率會。

輕率。《論語》子路率爾而對。《註》輕遽貌。

《前漢·東方朔傳》率然高舉,遠集吳地。《註》率然,猶颯然。

《孫子·九地篇》善用兵者,辟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姓。《正字通》明有率慶。

兜率天。《太平廣記》心在兜率天彌勒宮中聽法。

《唐韻》《集韻》《正韻》所類切,音帥。《廣韻》鳥網也。

《正韻》同帥。《詩·邶風·旄丘序》方伯連率之職。《註》率,所類反。《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渠率。《註》與帥同。

《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類。《集韻》計數之名。《周禮·天官·大宰賦貢以馭其用註》賦口率出泉也。《疏》釆地之民,口率出泉爲賦。《釋文》率,徐劉音類,戚音律。一音所律反。

《正韻》總率也。《易·王弼略例》率相比而無應。率,音類,又如字。

《集韻》《韻會》《正韻》劣戌切,音律。約數也。

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詹事屬官,有太子率更。《師古註》掌知刻漏,故曰率更。

《算經少廣章》宋祖冲之有密率乗除法。

彀率,彎弓之限也。《孟子》羿不爲拙射,變其彀率。

與繂同。緶緝也。《禮·玉藻》凡帶有率無箴功。《註》率,繂也。言帶用單帛密緝,兩邊不見用箴之功也。《釋文》率,音律。

《左傳·桓二年》藻率鞸鞛。《註》藻率,用韋爲之,所以藉玉也。率,音律。

《五音集韻》所滑切,音刷。量名。與鋝同。《史記·周本紀》其罰百率。《註》率,卽鍰也。音刷。孔安國曰:六兩曰鍰。率,舊本亦作選。

【内】

內【子集下】【入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奴對切,餒去聲。《說文》入也,从冂入,自外而入也。《玉篇》裏也。《增韻》中也。《易·坤卦》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前漢·鼂錯傳》先爲築室家,有一堂二內。《註》二房也。《韻會》房室曰內,天子宮禁曰內。漢制,天子內中曰行,內猶禁中也。唐有三內,皇城在長安西北隅,曰西內。東內曰大明宮,在西內之東。南內曰興慶宮,在東內之南。

五內,五中也。《魏志·王浚傳註》聞命驚愕,五內失守。

職內,官名。《周禮·天官註》職內,主人也。若今之泉所入,謂之少內。

河內,地名。《周禮·夏官·職方氏》河內曰冀州,其山鎭曰霍山。

《集韻》《正韻》儒稅切。同汭,水相入也。或省文作內。

《正韻》同枘。《周禮·冬官考工記註》調其鑿,內而合之。

《正韻》奴荅切。同納。《孟子》若已推而內之溝中。

【院】

院【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王眷切《集韻》《韻會》于眷切,音瑗。《說文》堅也。《玉篇》周垣也。亦作寏。《增韻》有垣牆者曰院。《唐書·宣宗紀》作五王院,以處皇子之幼者。

官廨曰院。《唐書·明皇紀》置麗正書院,聚文學之士。

《令狐綯傳》綯爲翰林學士,夜對禁中燭盡,以金蓮花炬送歸院。

《南部新書》自唐初來,歷五院惟二人,李商隱,張延賞。《註》五院,謂監察殿中侍御史中丞大夫也。

儒者所居曰書院。《方隅勝略》白鹿書院,在廬山。鵝湖書院,在鉛山縣。

浮屠所居曰僧院。《傳燈錄》本行和尙云:若有人道得著,老僧分半院與汝同住。

道流所居曰道院。《白樂天·尋郭道士詩》看院止留雙白鶴。

《廣韻》《集韻》胡官切,音桓。

《集韻》委遠切,音婉。義同。

【底】

底【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音邸。《說文》山居也。

《說文》下也。

《玉篇》止也。《爾雅·釋詁》底,待也。《註》止也。《疏》底者,在物之下,是亦止也。

《玉篇》滯也。《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閉湫底。《註》底,滯也。《晉語》戾久將底,底箸滯淫。

《增韻》器臀也。《詩·大雅》于橐于囊。《箋》無底曰橐。有底曰囊。

文書槀曰底。《春明退朝錄》公家文書稿,中書謂之草,樞密院謂之底,三司謂之檢。祕府有梁朝宣底二卷,卽貞明中崇政院書也。

凡供役使者曰小底。《晉公談錄》皇城使劉承規,在太祖朝爲黃門小底。

設疑之辭。《匡謬正俗》俗謂何物爲底。此本言何等物,後省何,直云等物耳。應璩詩云:用等謂才學,言用何等才學也。去何言等,其言已舊,今人不詳根本,乃作底字,非也。唐人詩多用底字。《杜甫·寄王陶二少尹詩》文章差底病。《韓愈·曲江寄白舍人詩》有底忙時不肯來。

與厎通。《韻會》厎,通作底。《詩·小雅》靡所底止。《傳》底,至也。

與砥通。《前漢·枚乗傳》磨礱底厲。《註》底,柔石也。

叶都木切,音啄。《郭璞·東海外大壑讚》寫溢洞穴,暵昏龍燭。爰有天壑,號爲無底。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