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浮斗柄人何远

出自:明代·释今无《北月 其一》

拼音:[guāng][fú][dǒu,dòu][bǐng][rén][hé,hē,hè][yuǎn,yuàn]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飞埃不到碧霄圆,失队哀鸿畏入烟。
须发似明还似暗,冰霜如割亦如燃。
光浮斗柄人何远,影落关山恨独先。
回首秦淮歌舞地,可堪皎洁酒楼前。

查看原文

注释

【斗柄】1.北斗柄。指北斗的第五至第七星,即衡﹑开泰﹑摇光。北斗,第一至第四星象斗,第五至第七星象柄。 2.喻权柄;大权。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光】

光【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炗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

諡法,能紹前業曰光。

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

《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䊯。

【浮】

浮【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罘。《說文》氾也。《論語》乗桴浮於海。

順流曰浮。《書·禹貢》浮于濟漯。

濟涉腰瓠曰浮。《淮南子·釋山訓》百人抗浮。《註》浮,瓠也。

溢也,過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先時曰浮。《書·盤庚》鮮以不浮于天時。

輕也。《楚語》疏其穢而鎭其浮。

浮浮,氣烝貌。《詩·大雅》烝之浮浮。

雨雪盛貌。《詩·小雅》雨雪浮浮。

衆彊貌《詩·大雅》江漢浮浮。

浮沉,無定之意。《詩·小雅》載沉載浮。

《小爾雅》浮,罰也。謂罰爵也。《禮·投壷》無偝立,無踰言,若是者浮。

水名。《水經注》靑河東北,浮水故瀆出焉。

山名。《山海經》竹山西百二十里曰浮山。

《廣輿記》廣東高州府城東有浮山。

羅浮,二山名。《羅浮山記》在增城,博羅二縣境。

竹名。《戴凱之·竹譜》浮竹亞節,虛軟厚肉。

石名。《左思·吳都賦》浮石若桴。

天浮,星名。《甘氏星經》天浮四星,在左旗南北列。主漏刻。

《莊綽鷄肋編》釣竿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

《甄權脈經》浮爲風爲虛。

《集韻》普溝切,音桴。漂也。

《韻補》叶符非切,音肥。《楚辭·遠遊》指炎神而直馳兮,吾將往乎南疑。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斗】

斗【卯集下】【斗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當口切,音陡。《說文》大升也。《羣經音辨》升十之也。《史記·李斯傳》平斗斛度量。《前漢·律歷志》斗者,聚升之量也。

宿名。《春秋·運斗樞》第一至第四爲魁,第五至第七爲杓,合爲斗。居隂播陽,故稱北斗。《易·豐卦》日中見斗。《疏》日中盛明之時,而斗星顯見。《詩·小雅》維北有斗。《疏》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又》衡殷南斗。《註》南斗六星爲天廟,丞相大宰之位。

酒器。《詩·大雅》酌以大斗。《疏》大斗長三尺,謂其柄也。蓋從大器挹之於樽,用此勺耳。《史記·滑稽傳》目眙不禁,飮可七八斗。

吳中市魚亦以斗計。《松陵倡和詩》一斗霜鱗換濁醪。

《前漢·王莽傳》作威斗,長二尺五寸。

《周禮·地官·序官掌染革註》染革藍蒨象斗之屬。《疏》象斗,染黑。

《尚書序》皆科斗文字。《疏》科斗,蟲名。蝦蟆子也。書形似之。

《史記·封禪書》成山斗入海。《註》謂斗絕曲入海也。

《韓愈·答張十一詩》斗覺霜毛一半加。

《集韻》《正韻》腫庾切,音主。枓,或省作斗。勺也。《周禮·春官·鬯人》大喪之大渳設斗。《註》所以沃尸也。《釋文》斗依注,音主。

【柄】

柄【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陂病切,兵去聲。一作棅。《說文》柯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秦無盧。《註》戈戟柄。

爵豆之屬亦有柄。《禮·祭統》尸酢夫人執柄。《管子·弟子職》進柄尺。

本也。《易·下繫》坤爲地爲柄。

權也。《左傳·襄二十三年》旣有利權,又執民柄。

《韓非子·二柄篇》二柄德也。

山名。《山海經》柄山,其上多玉。

通枋。詳枋字註。

通秉。斗柄。《史記·天官書》作斗秉。

《集韻》補永切,音丙。持也。

《唐韻》《古音》必漾切。義同。

【人】

人【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姓。明人傑。

左人,聞人,俱複姓。

《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远】

遠【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爰上聲。《說文》遼也。《廣韻》遙遠也。《正韻》指遠近定體也。

《廣韻》《集韻》《韻會》于願切《正韻》于怨切,爰去聲。《正韻》遠之也。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

叶于員切,音淵。《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俗作逺。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