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角童相识

出自:明代·黎景义《哭张崇男一百二十韵》

拼音:[zǒng][jiǎo,jué][tóng][xiāng,xiàng][shí,zhì]

平仄:仄平平平平

翩翩张氏子,磊落茂才姿。
艳藻蜚邦国,端闲迈等夷。
荆全齐秩秩,梓俯孺夔夔。
手笔原无恙,风流复在兹。
先民求卓荦,吾党赖葳甤。
俟奏贤臣颂,饶题幼妇碑。
雾深藏豹泽,云远畜鹏池。
宅有株株柳,江生叶叶蓠。
澄清能发奋,醉浊亦推移。
邑序初飙举,乡闱屡奋驰。
束修朋泽丽,既廪帝恩縻。
凤览希千仞,鹩栖陋一枝。
我亲君是弟,君敬我如师。
结谊嘉良厚,成名惜独迟。
虞球兼赵璧,夏鼎又商彝。
总角童相识,芳邻近共嬉。
躬耕方管乐,志学尚颜伊。
用舍需吾信,居稽谢我欺。
马形忘牝牡,龙气合雄雌。
徵调高人和,玄摹后世知。
祖生先一着,王勃后何居。
古道争参乘,中原可建旗。
赏文誇狗监,降意过牛医。
讵割华歆席,恒潜董子帷。
书心宗古帝,易理悟庖牺。
左氏公羊谷,周官戴礼仪。
葩传三百妙,寂辨五千卑。
雪简忙中授,风襟快里披。
登门宁厌峻,命驾勿言疲。
蒋径筠遮槛,陶家菊傍篱。
寒褰怀畚褐,霁捲钓璜丝。
羽翼双壶箭,醇醪百屈卮。
食毛忧警跸,同室念疮痍。
盗贼频丛蘖,军戎几弈棋。
升台占列宿,展卷按边陲。
乱自辽东肇,兵连漠北弥。
野腥怜次律,尘涴辟元规。
燧报多蛇豕,营屯罕虎貔。
金城图怯奏,铜柱绩慵施。
下下劳心某,平平画计谁。
拊膺三辅难,蒿目四郊危。
剑伫楼兰伏,缨将冒顿羁。
结庐惟抱膝,入社岂攒眉。
席上徐挥麈,帘边竞解龟。
鸟嘤盈樾荫,鱼乐动涟漪。
临沼天光净,开窗月色宜。
棹霜犹带兴,樽醑每诹奇。
杂佩遗何靳,绨袍恋不衰。
河流难组系,日舍匪戈麾。
萃既寻生涣,平馀继以陂。
絮飘随影去,萍泛逐波歧。
馆隔仙城背,途分锦水湄。
鸴林眸尽白,驹隙鬓徒缁。
梦寐虽明甚,乡关实远而。
安排瞻故态,准拟话遐思。
夜永蝉笙冷,天遥雁字欹。
浮沉聊付世,留落孰如台。
学钝蒙兄友,家贫仰母慈。
咏吟欢鄂韡,酬接习兰芝。
藿食甘存淡,蓬居便觉绥。
三迁成孟处,十上说秦时。
紫绶咸刳眼,黄埃但相皮。
髀生多病肉,颏长苦吟髭。
虎观经殊汉,龙门策滞隋。
炎凉凉箧扇,出处处囊锥。
自叹云才短,人嘲曰数奇。
浮名缘困得,怪事遇愁孳。
有女殇而死,何人泪弗垂。
怀中珠已碎,膝畔蕙俄萎。
弃置寻常有,凄凉不可咨。
目光昏羃历,肠曲断逶迤。
若舍平生契,焉知此际痴。
祥灾何剌戾,修短却参差。
遘疾疏无问,闻凶乍尚疑。
蘧然逢二竖,溘尔害三尸。
未送穷仍在,难堪祸倏贻。
长沙来鵩兆,大野感麟噫。
树折樟楠质,星颓奎壁资。
人间失国干,地下选文司。
正似游山往,奚烦荷锸随。
乘槎河淼逝,辟谷世长辞。
谶验花开句,歌聆木坏词。
华旌翻化旐,艺毂转成輀。
白玉楼应就,丹砂药莫追。
生年那满百,壮岁仅踰期。
载次庚辰值,秋重丙戌罹。
劬劳哀并绝,屺岵憾繁滋。
门倚音除望,庭趋迹鲜蕲。
雁行捐两季,鸾镜泣霜嫠。
酳色惊分卺,埙声悼别篪。
死生真是也,歌哭互于斯。
太乙青藜灭,生徒绛帐隳。
养终虚皓发,功乃欠彤墀。
志郁知年菽,诚赍向日葵。
物嗟身罔赎,天讶意胡为。
蹻蹠俱延寿,渊骞反早亏。
鹤龄空冉冉,马鬣歘累累。
莫喻虫还鼠,畴论蚁与鸱。
有文堪自祭,无草以相遗。
事定杨风咽,归全薤露洟。
名添今国乘,位与昔贤祠。
买骨留燕价,招魂续楚悲。
众皆碑溢口,余更血交颐。
拂引前舆雅,绵陈渍酒私。
滔滔漂诀鹢,渺渺祖归骊。
北郭县缑彩,西州返牵脂。
晓容偏惨淡,秋气助凄其。
健笔凭谁洒,酣觥少汝持。
骥蹄超上驷,雏羽育长离。
叔向非无胤,孙坚幸有儿。
宁馨差足慰,籍甚且深期。
室作当能构,弓良必善箕。
披肝情髣髴,在耳语淋漓。
墨汁笺墙剩,毫挥牍笥窥。
琴缄牙绝弄,笛响秀闻吹。
宇宙孤康济,风尘阙切偲。
韩公铭子厚,白叟吊微之。
诵读曾同勖,经纶忆见推。
素心怀宿草,斑管寄新诗。
从此千秋业,徒教独力支。

查看原文

注释

【总角】古时未成年的人束发为两结,形状如角,故称。借指童年:把帽子除下,丢在路旁,油光光露个总角儿|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相识】认识:相逢何必曾相识。也指认识的人: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总】

總【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摠。《說文》聚束也。《徐鉉曰》今俗作摠,非。《廣韻》合也,皆也。俗作惣。《書•伊訓》百官總巳。《左傳•僖七年》若總其罪人以臨之。《註》總,將領也。《前漢•揚雄傳》解扶桑之總轡。《註》總,結也。《屈原•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註》總總,猶繜繜,聚也。

《釋名》總,束髮也,總而束之也。《詩•齊風》總角丱兮。《疏》總聚其髮,以爲兩角。《儀禮•喪服》總六升。《註》總六升者,首飾象冠。

禾稾曰總。《書•禹貢》百里賦納總。《疏》總者,總下銍秸禾穗與稾,總皆送之。

總布。《周禮•地官•廛人》總布。《註》總,讀如租布,謂守斗斛銓衡者之稅也。○按總緫音義各別,今俗以緫爲總,非。詳緫字註。

【角】

角【酉集上】【角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从力从肉。《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春秋·成七年》鼷鼠食郊牛角。《禮·月令》仲夏鹿角解,仲冬麋角解。《大戴禮·易本命》四足者無羽翼,戴角者無上齒。《列子·黃帝篇》傅翼戴角,謂之禽獸。

犀有食角。《爾雅·釋獸》犀似豕。《註》犀三角,一在頂,一在額,一在鼻。鼻上者,食角也。《蘇頌曰》一名奴角。

龍角。《埤雅》有角曰虯龍。

角弓,以角飾弓也。《詩·小雅》騂騂角弓。《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角者,以爲疾也。《魏志·鮮傳》端牛角爲弓,世謂之角端者也。○按角端卽角顓,謂一角正立不斜,故名角端。角,古音祿,字林、正韻譌作甪,非。

額角。《逸雅》角者,生於額角也。《後漢·光武紀》隆準日角。《註》謂庭中骨起,狀如日。《論語·撰考讖》顏回有角額,似月。

隅也。《易·晉卦》晉其角。《疏》西南隅也。《後漢·郞顗傳》顗父宗善風角星算。《註》角,隅也。四隅之風以占吉凶。

《唐書·裴坦傳》含人初詣省視事,四丞相送之,施一榻堂上,壓角而坐。《宋敏求·春明退朝錄》舍人院每知制誥上事,必設紫褥于庭,北面拜,㕔閣長立褥東北隅,謂之壓角。

男、女未冠、笄曰總角。《詩·衞風》總角之宴。《朱傳》結髮爲飾也。《禮·內則》剪髮爲鬌,男角女羈。《註》夾囟曰角,兩髻也。午達曰羈,三髻也。

校也。《禮·月令》仲春,角斗甬。《註》較其同異也。《管子·七法篇》春秋角試。

《廣韻》競也。《戰國策》駕犀首而驂馬服,以與秦角逐。《前漢·谷永傳》角無用之虛文。

《增韻》通作确。《前漢·李廣傳》數與鹵确。《註》謂競勝負也。

《韻會》角抵,戲名。六國時所造,使兩兩相當,角力相抵觸。《史記·李斯傳》作觳抵。《前漢·武帝紀》作角抵。

《張騫傳》作角氐。角與觳通。

掎角,駐兵以制敵也。《正韻》紲其後曰掎,絓其前曰角。《左傳·襄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魏志·少帝紀》吳屯逼永安,遣荆、豫諸軍,掎角赴救。《韻會》亦作捔。

東方之音也。《禮·月令》孟春之月,其音角。《前漢·律歷志》角,觸也。物觸地而出,戴芒角也。《爾雅·釋樂》角謂之經。《韻會》通作龣。《魏書·江式傳》宮商龣徵羽。《註》龣卽角字。

大角,軍器。《演繁露》蚩尤率魑魅與黃帝戰,帝命吹角爲龍鳴禦之。《唐書·百官志》節度使入境,州縣築節樓,迎以鼓角。今鼓角樓始此。

星名。《韻會》東方七宿之首,蒼龍之角十二度。《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註》列宿之長。

《博雅》大角謂之棟星。《史記·天官書》大角者,天王帝廷。

羊角,旋風也。《莊子·逍遙遊》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

酒器。《禮·禮器》者舉角。《疏》四升曰角。角,觸也。不能自適,觸罪過也。

量器。《管子·七法篇》斗斛也,角量也。《呂覽·八月紀》正鈞石,齊升角。

木角,㪺水斗名。《禮·喪大記》虞人出木角。

角人,官名。《周禮·地官》角人掌以時徵齒角,凡骨物于山澤之農。

履名。《釋名》仰角,屐上施履之名也。《揚子·方言》徐土邳圻之閒,大麄謂之䩕角。《註》今漆履有齒者。

艸名。《博雅》明,羊角也。《埤雅》莪,一名角蒿。

果名。《淸異錄》新羅國松子有數等,惟玉角香最奇。《本草綱目》芰實,一名沙角。

鳥名。《本草綱目》鷹,一名角鷹。《李時珍曰》頂有毛角,故名。

小魚名鹿角。《歐陽修·達頭魚詩》毛魚與鹿角,一龠數千百。

地名。《韓愈·祭張員外文》避風太湖,七日鹿角。《註》地在洞庭湖。

城名。《左傳·襄二十六年》襲衞羊角,取之。《註》今廩丘縣所治羊角城是。

縣名。《南齊書·州郡志》角陵縣,屬南新陽左郡。

姓。《後漢·馮異傳》角閎據汧駱。

《唐韻》《集韻》盧谷切,音祿。《類篇》獸不童也。

《廣韻》漢四皓有角里先生。○按通雅:角,古音祿。詩召南: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史記刺客傳:天雨粟,馬生角。前漢東方朔傳:臣以爲龍又無角,謂之爲蛇又有足。揚子太經:嘖以牙者童其角,㩣以翼者兩其足。崔駰《杖頌》:用以爲杖,飾以犀角,王母扶持,永保百祿。俱叶音祿。李因篤曰:杜甫赤霄行,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飮寒泉逢觝觸。唐人亦作祿,音用。

李濟翁資暇錄云:漢四皓,其一號角里先生。角音祿,今多以覺音呼,誤也。至於讀角爲覺,而角里之音祿者,輒攺作甪,則益謬矣。

東都事略,崔偓佺云:刀下用音榷,兩點下用音鹿,一點一撇不成字,未詳。唐韻角音祿,又音覺,其實字無二形。說文角訓象獸角形,亦無刀用兩點之說。偓佺臆說,不可从。佩觿集、字林、韻會、正韻分角甪爲二,誤。

《字彙補》古祿切,音谷。《韓愈·贈張籍詩》角角雄雉鳴。《方崧卿云》角音谷。

《音學五書》叶良拒切,音慮。《尉繚子·兵談篇》兵如總木,弩如羊角,人人無不騰陵張膽絕乎疑慮,堂堂決而去。《集韻》通作捔。

【童】

童【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獨也。言童子未有室家者也。《增韻》十五以下謂之童子。《易·蒙卦》匪我求童蒙。《詩·衞風》童子佩觿。《穀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註》成童,八歲以上。

《增韻》女亦稱童子。《禮·記註》女子子在室,亦童子也。

邦君妻自稱之謙辭。《論語》夫人自稱曰小童。

牛羊之無角者曰童。《易·大畜》童牛之牿。《詩·大雅》俾出童羖。

《釋名》山無草木曰童,若童子未冠然。《莊子·徐無鬼》堯聞舜之賢,舉之童土之地。《註》童土,無草木地。

地名。《前漢·功臣表》童鄕侯鐘祖。

草名。《爾雅疏》寓木,一名宛童。

稂,一名童梁。

童童,盛貌。《蜀志》先主舍東南角桑樹童童,如小車蓋。

《篇海》男有罪爲奴曰童使。《易·旅卦》得童僕貞。《前漢·貨殖傳》童手指千。《註》童,奴婢也。《韻會補》童,奴也,幼也。今文僮幼字作童,童僕字作僮,相承失也。

姓。《急就篇註》顓頊子號老童,其後爲姓。《廣韻》漢有琅邪內史童仲玉。

《集韻》諸容切,音鐘。《公羊傳·桓十一年》公會宋公于夫童。《註》童,音鐘。左氏穀梁皆作鐘。

借作同。《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註》童,同也。聲之譌也。

叶徒黃切。《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驚波暗合沓,星宿爭翻芒。馬乏復悲鳴,左右泣僕童。

【相】

相【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

《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

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

《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

《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爾雅·釋詁》導也。

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相者,一人敎導,卽贊勉也。

《增韻》。

《廣韻》扶也。《禮·禮器》樂有相步。《註》扶工也。

《小爾雅》治也。《左傳·昭九年》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註》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

選擇也。《周禮·春官·簭人》上春相簭。《註》謂更選擇其蓍也。

送杵聲。《禮·曲禮》鄰有喪,舂不相。《註》相者,聲以相助,歌以助舂,猶引重者呼邪許也。

相術。《左傳·文元年》內史叔服能相人。

月名。《爾雅·釋天》七月爲相。

官名。《呂覽》相者,百官之長也。《古三墳》伏犧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漢·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

計相。《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註》專主計籍。

內相。《唐書·陸贄傳》贄爲翰林時,號內相。

家相。《禮·曲禮》士不名家相。《註》主知家務者。

《周禮·春官》有馮相氏。《夏官》有方相氏。

樂器。《禮·樂記》治亂以相。《註》相卽拊也。亦以節樂,以韋爲表,裝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

星名。《石申星經》相星在北極斗南。

江神,名奇相。見《博雅》。

太史祥風,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風鳥,夏禹所作也。

藥名。《本草綱目》相,麻黃別名。相鳥,馬蘭別名。

地名。《商書序》河稟甲居相。《註》在河北。令魏郡有相縣。

州名。後魏置相州,唐曰鄴都。

姓。《後漢·南蠻傳》武落鐘離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後秦》相雲。《北齊》相願。

相里,務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複姓。

《字彙補》音禳。《禮·祭法》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註》相近當爲禳祈,王肅又作祖迎。

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興絕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陸游詩話》白樂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爲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此詩相欺,亦當讀入聲。《說文》易緯文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爲二,非。

【识】

識【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

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

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姓。見《姓纂》。

《廣韻》《集韻》《韻會》職吏切,音志。與誌同。記也。《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書·益稷》書用識哉。《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韻會》器之款鏤爲識。《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註》韋昭曰:款,刻也。師古曰:識,記也。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隂。

《韻會》通作志。《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讀書通》通作幟。《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賊裾爲幟。《註》幟,記也。

《集韻》《韻會》式吏切,音試。義同。

《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師古註》墓須表識。俱音試。

《集韻》《類篇》昌志切,音熾。義同。

《釋名》識,幟也。有章幟可按視也。《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叶式列切,音刷。《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叶施灼切,音爍。《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集韻》或書作。

相关诗句
徒教独力支 从此千秋业 斑管寄新诗 素心怀宿草 经纶忆见推 诵读曾同勖 白叟吊微之 韩公铭子厚 风尘阙切偲 宇宙孤康济 笛响秀闻吹 琴缄牙绝弄 毫挥牍笥窥 墨汁笺墙剩 在耳语淋漓 披肝情髣髴 弓良必善箕 室作当能构 籍甚且深期 宁馨差足慰 孙坚幸有儿 叔向非无胤 雏羽育长离 骥蹄超上驷 酣觥少汝持 健笔凭谁洒 秋气助凄其 晓容偏惨淡 西州返牵脂 北郭县缑彩 渺渺祖归骊 滔滔漂诀鹢 绵陈渍酒私 拂引前舆雅 余更血交颐 众皆碑溢口 招魂续楚悲 买骨留燕价 位与昔贤祠 名添今国乘 归全薤露洟 事定杨风咽 无草以相遗 有文堪自祭 畴论蚁与鸱 莫喻虫还鼠 马鬣歘累累 鹤龄空冉冉 渊骞反早亏 蹻蹠俱延寿 天讶意胡为 物嗟身罔赎 诚赍向日葵 志郁知年菽 功乃欠彤墀 养终虚皓发 生徒绛帐隳 太乙青藜灭 歌哭互于斯 死生真是也 埙声悼别篪 酳色惊分卺 鸾镜泣霜嫠 雁行捐两季 庭趋迹鲜蕲 门倚音除望 屺岵憾繁滋 劬劳哀并绝 秋重丙戌罹 载次庚辰值 壮岁仅踰期 生年那满百 丹砂药莫追 白玉楼应就 艺毂转成輀 华旌翻化旐 歌聆木坏词 谶验花开句 辟谷世长辞 乘槎河淼逝 奚烦荷锸随 正似游山往 地下选文司 人间失国干 星颓奎壁资 树折樟楠质 大野感麟噫 长沙来鵩兆 难堪祸倏贻 未送穷仍在 溘尔害三尸 蘧然逢二竖 闻凶乍尚疑 遘疾疏无问 修短却参差 祥灾何剌戾 焉知此际痴 若舍平生契 肠曲断逶迤 目光昏羃历 凄凉不可咨 弃置寻常有 膝畔蕙俄萎 怀中珠已碎 何人泪弗垂 有女殇而死 怪事遇愁孳 浮名缘困得 人嘲曰数奇 自叹云才短 出处处囊锥 炎凉凉箧扇 龙门策滞隋 虎观经殊汉 颏长苦吟髭 髀生多病肉 黄埃但相皮 紫绶咸刳眼 十上说秦时 三迁成孟处 蓬居便觉绥 藿食甘存淡 酬接习兰芝 咏吟欢鄂韡 家贫仰母慈 学钝蒙兄友 留落孰如台 浮沉聊付世 天遥雁字欹 夜永蝉笙冷 准拟话遐思 安排瞻故态 乡关实远而 梦寐虽明甚 驹隙鬓徒缁 鸴林眸尽白 途分锦水湄 馆隔仙城背 萍泛逐波歧 絮飘随影去 平馀继以陂 萃既寻生涣 日舍匪戈麾 河流难组系 绨袍恋不衰 杂佩遗何靳 樽醑每诹奇 棹霜犹带兴 开窗月色宜 临沼天光净 鱼乐动涟漪 鸟嘤盈樾荫 帘边竞解龟 席上徐挥麈 入社岂攒眉 结庐惟抱膝 缨将冒顿羁 剑伫楼兰伏 蒿目四郊危 拊膺三辅难 平平画计谁 下下劳心某 铜柱绩慵施 金城图怯奏 营屯罕虎貔 燧报多蛇豕 尘涴辟元规 野腥怜次律 兵连漠北弥 乱自辽东肇 展卷按边陲 升台占列宿 军戎几弈棋 盗贼频丛蘖 同室念疮痍 食毛忧警跸 醇醪百屈卮 羽翼双壶箭 霁捲钓璜丝 寒褰怀畚褐 陶家菊傍篱 蒋径筠遮槛 命驾勿言疲 登门宁厌峻 风襟快里披 雪简忙中授 寂辨五千卑 葩传三百妙 周官戴礼仪 左氏公羊谷 易理悟庖牺 书心宗古帝 恒潜董子帷 讵割华歆席 降意过牛医 赏文誇狗监 中原可建旗 古道争参乘 王勃后何居 祖生先一着 玄摹后世知 徵调高人和 龙气合雄雌 马形忘牝牡 居稽谢我欺 用舍需吾信 志学尚颜伊 躬耕方管乐 芳邻近共嬉 总角童相识 夏鼎又商彝 虞球兼赵璧 成名惜独迟 结谊嘉良厚 君敬我如师 我亲君是弟 鹩栖陋一枝 凤览希千仞 既廪帝恩縻 束修朋泽丽 乡闱屡奋驰 邑序初飙举 醉浊亦推移 澄清能发奋 江生叶叶蓠 宅有株株柳 云远畜鹏池 雾深藏豹泽 饶题幼妇碑 俟奏贤臣颂 吾党赖葳甤 先民求卓荦 风流复在兹 手笔原无恙 梓俯孺夔夔 荆全齐秩秩 端闲迈等夷 艳藻蜚邦国 磊落茂才姿 翩翩张氏子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