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铃窗箔和飕飕

出自:明代·黎景义《秋夜》

拼音:[lián][líng][chuāng][bó][hé,hè,huó,huò,hú][sōu][sōu]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阊阖吹秋到小楼,帘铃窗箔和飕飕
寒生石磴露容湿,香护花阴烟态游。
烛秉绛光疑火杖,棋敲清韵当更筹。
凭栏何事久忘寐,为爱蟾辉白欲流。

查看原文

注释

【飕飕】1.象声词。形容风声雨声。 2.象声词。形容很快通过的声音。 3.阴冷貌。 4.萧飒﹑衰败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帘】

帘【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離鹽切,音廉。《廣韻》靑帘,酒家望子。《韻會》酒家幟。《韓非子·外儲說》宋人有沽酒者,懸幟甚高。《註》幟,卽帘也。亦謂酒旗。

《廣韻》士臻切《集韻》鋤臻切,音蓁。《廣韻》幕也。

《類篇》一叫切,音要。義同。(簾)《廣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離鹽切,音廉。編竹作幃簿也。《釋名》簾,廉也,自障蔽爲廉恥也。《禮緯》天子外屛,諸侯內屛,大夫以簾,士以帷。《前漢·王貢傳序》嚴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

《韻會》籜名。

【铃】

鈴【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說文》令丁也。《廣韻》似鍾而小。《正韻》爲圜形,半裂以出聲,錮銅珠於內以鳴之。《左傳·桓二年》錫鸞和鈴,昭其聲也。《註》鈴在旂,有鳴聲。《釋文》鈴,音零。《爾雅·釋天》旌旂有鈴曰旂。

《唐制》學士院深嚴,懸鈴索備警,長慶中河北用兵,常夜作聲以鳴緩急。《李德裕詩》銀花懸院榜,風撼引神鈴。

《博雅》鈴鈴,聲也。《前漢·天文志》丙戌,地大動鈴鈴然。

書名。《抱朴子·對俗卷》按玉鈴經中篇。

《揚子·方言》好說而不見諸仲尼說鈴也。《註》喩小說不合大雅也。

馬兜鈴,藥名。《本草》一名土靑木香。蔓生,葉脫時,其實尚,如馬項鈴,故名。

草名。《正字通》鈴兒草,卽沙薓,象花形。《墨莊漫錄》明宣德年,帝夢神語,雨打無聲鼓子花,帝口占,風吹不響鈴兒草,至今傳爲絕對。

花名。《夢華錄》菊黃色而圓曰金鈴。

與軨通。《周禮·春官·巾車》大祭祀,鳴鈴以應雞人。《註》鈴或作軨。

《說文》霆雷餘聲也。鈴鈴所以挺出萬物。

通作令。《詩·齊風》盧令令。《註》纓環聲。

【窗】

窗【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與牕同。《說文》本作囪。在牆曰牖,在戸曰囪。或作窗。《釋名》窗,聰也。於外窺內爲聰明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四旁雨夾窗。《註》助戸爲明。亦作牕。

《集韻》《韻會》麤叢切,音怱。通孔也,竈突也。《韻會》案集韻,麤叢切,類篇韻補俱同。或作䆫牕。《鮑昭·玩月詩》蛾眉蔽珠櫳,玉鉤隔銷䆫。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陶潛詩》有酒有酒,閒飮東牕。願言懷人,舟車靡從。則䆫字合又於東韻收入。

【箔】

箔【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傍各切《韻會》白各切,音薄。簾也。通作薄、簿。

【和】

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咊龢《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禾。《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

《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書·堯典》乃命羲和。《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

《詩·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註》和,十三簧。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爲左右和之門。《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和夷,地名。《書·禹貢》和夷底績。

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爲和州。

《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爲岷州,宋攺西和州。

《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云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

《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臥切,禾去聲。《廣韻》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

《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

《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臥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飕】

颼【戌集下】【風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0画

《玉篇》所流切,音搜。颼颼,風聲。與䬒同。亦作颾。

《廣韻》所救切,音瘦。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