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溪上浣胭脂

出自:清代·曹家达《今岁大暑许生盥孚属写梅为制四绝句 其四》

拼音:[pín,bīn][nián][xī][shàng,shǎng][huàn][yān][zhī]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分湖新涨绿参差,曾记花开八月时。
秾艳每憎桃杏俗,频年溪上浣胭脂

查看原文

注释

【频年】连年,多年。
【上浣】同"上澣"。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频】

頻【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顰。《玉篇》急也。《廣雅》比也。《詩·大雅》國步斯頻。《傳》頻,急也。《箋》頻猶比也。國家之政,行此禍害比比然。

姓。《風俗通》漢有酒泉太守頻暢。

《說文》水厓。《徐鉉曰》今俗別作水濵,非是。《詩·大雅》池之竭矣,不云自頻。《傳》頻,厓也。《箋》頻,當作濵。

與顰同。《易·復卦》頻復厲无咎。《註》謂頻蹙之貌。

果名。《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仁頻,幷閭。《註》仁頻,賔榔也。頻或作賔。

【年】

年【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撚平聲。《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歲也。《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叶禰因切,音紉。《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

《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集韻》亦書作䄭。唐武后作。

【溪】

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苦奚切《集韻》《韻會》牽奚切。與谿同。《說文》山瀆無所通者。

水註川曰谿。《廣韻》或作磎。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浣】

浣【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胡玩切,音換。濯衣垢也。一曰滌也。《史記·萬石君傳》身自浣滌。

《廣韻》《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音緩。

古緩切,音管。義同。

戸版切,音睆。水名,在江夏。《水經注》辱水,出于鳥山,俗謂之秀延水,東流得浣水口。

江口。《廣輿記》雲南臨安府寧州有浣江。本作亦作澣。

【胭】

胭【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烏前切《集韻》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烟。《說文》嗌也。《玉篇》胭喉也。

《廣韻》胭脂,與燕脂同。

【脂】

脂【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旨夷切《集韻》《韻會》蒸夷切《正韻》旨而切,音祗。《說文》戴角者脂,無角者膏。《正字通》禽獸腴也。凝者爲脂,釋者爲膏。《詩·衞風》膚如凝脂。《傳》如脂之凝《史記·貨殖傳》販脂辱處也。

《釋名》脂,砥也。著面柔滑如砥石也。

《博雅》人二月而脂。《前漢·五行志》在人腹中,肥而包裹心者,脂也。

《正字通》燕脂,以紅藍花汁凝脂爲之,燕國所出。後人用爲口脂。《釋名》脣脂,以丹作之,象脣赤也。

以喻榮祿也。《揚子·太經》出泥入脂。《註》脂,榮祿也。卜從洿泥之中出,求榮祿之處也。

用以利物曰脂。《詩·衞風》載脂載舝。《傳》脂舝其車,以還我行也。

鳥名。《爾雅·釋鳥》桑扈,竊脂。《註》俗謂之靑雀,觜曲,食肉,好盜脂膏,因名竊脂。《詩·小雅·交交桑扈傳》桑扈,竊脂也。

草名。《抱朴子·僊藥卷》玉脂芝,生於有玉之山,常居懸危之處。

《正字通》藥名。赤石脂,可以塗屋。

五靈脂。

補骨脂。

《五音集韻》水名。

姓。《後漢·孔融傳》初,京兆人脂習元升與融相善。

《集韻》軫視切,音旨。手指也。與指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