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鸡久说通邛僰

出自:清代·陈学洙《燕京杂咏三首 其三》

拼音:[bì][jī][jiǔ][shuō,shuì,yuè][tōng][qióng][b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一从丹诏下明光,封事朝朝献未央。
圣世保衡商左相,金门待诏汉东方。
碧鸡久说通邛僰,白雉初闻贡越裳。
自此万方归有道,扶馀海外不称王。

查看原文

注释

【碧鸡】1.亦作"碧鸡"。 2.传说中的神物。 3.山名。在今云南省昆明市西南。 4.山名。在今四川省西昌市。 5.汉王褒《碧鸡颂》的省称。 6.一种会报更的林鸟。
【说通】佛教语。能作说法曰"说通"。
【邛僰】汉代临邛﹑僰道的并称。约当今四川邛崃﹑宜宾一带。后借指西南边远地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碧】

碧【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彼役切《集韻》兵役切《韻會》兵亦切,音筆。《說文》石之靑美者。《山海經》高山多靑碧。《郭註》亦玉類也。今會稽縣東山出碧。《班固·西都賦》珊瑚碧樹。《註》崐崘山有碧樹。《張衡·南都賦》綠碧紫英。《註》碧有縹碧,有綠碧。

《增韻》碧,深靑色。唐官制,八品九品服碧代靑也。

《韻會》竹書紀年:惠成王七年,雨碧於郢。

《度人經·碧落註》東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滿,是云碧落。

姓。明洪武中訓導碧潭。

【鸡】

雞【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古兮切《集韻》《韻會》堅奚切《正韻》堅溪切,音稽。《說文》知時畜也。《玉篇》司晨鳥。《爾雅·釋畜》雞大者蜀。蜀子雓,未成雞僆,絕有力奮。《疏》此別雞屬也。《春秋·說題辭》曰:雞爲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以類感也。《易·說卦》巽爲雞。《書·泰誓》牝雞無晨。《周禮·春官·大宗伯》六摯,工商執雞。《禮·曲禮》雞曰翰音。

《爾雅·釋鳥》鶾,天雞《註》鶾雞赤羽。《逸周書》文鶾若彩雞,成王時蜀人獻之。

《爾雅·釋蟲》螒,天雞。《註》小蟲,黑身赤頭,一名莎雞,又曰樗雞。《詩·豳風》六月莎雞振羽。《爾雅翼》一名梭雞。一名酸雞。

雞人,官名。《周禮·春官·雞人》掌共雞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

《禮·明堂位》灌尊,夏后氏以雞彝。

地名。《春秋·襄三年》同盟于雞澤。《註》在廣平曲梁縣西南。

《昭二十三年》吳敗頓胡、沈蔡、許之師于雞父。《註》雞父,楚地。《戰國策》負雞次之典。《前漢·地理志》鬱林郡,雍雞縣。

姓。《正字通》明正統,陝西苑馬寺監正雞鳴時。《說文》籀文作鷄。互詳鳥部鷄字註。

【久】

久【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已有切,音九。暫之反也。《易·繫辭》恆久也。《中庸》不息則久。《註》久,常於中也。《老子·道德經》天乃道,道乃久。

待也。《左傳·昭二十四年》士伯曰:寡君以爲盟主之故,是以久子。

《說文》久,从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引周禮,久諸牆以觀其橈。◎按今《考工記·廬人》作灸,諸牆以眡其橈。註灸,猶柱也。釋文音救。

《儀禮·士喪禮》夏祝鬻餘飯用二鬲,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註》久讀爲灸。《疏》灸,塞義,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

《韻補》叶舉里切,音几。《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久叶以。《小雅》來歸自鎬,我行永久。叶喜祉。《楚辭·招䰟》層冰峩峩,飛雪千里。歸來歸來,不可以久。

【说】

說【考證·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易·益卦》民説無彊。〕謹照原文無彊改爲無疆。

【通】

通【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

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暢也。《爾雅》四時和爲通正。《註》通,平暢也。

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

道之也。

凡人往來交好曰通。《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

《陸賈傳》剖符通使。

書名。《白虎通》班固著。《風俗通》應劭著。

書首末全曰通。《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

凡物色純者謂之通。《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旃。《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通鼓。《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云通鼓。

井地名。《前漢·法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廣韻》州名。

《韻會》馬矢曰通。《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叶他郞切,音湯。《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衆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邛】

邛【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渠容切,音蛩。《說文》地名。在濟隂縣。

縣名。《玉篇》蜀郡有臨邛縣。《史記·司馬相如傳》素與臨邛令王吉相善。

水名。《韻會》邛水出嚴道邛崍山,入靑衣江。

丘名。《詩·風》邛有旨苕。《註》邛,丘也。

《廣韻》勞也,病也。《詩·小雅》匪其止共,維王之邛。《註》讒人不能共職,徒爲王病也。《又》我視謀猶,亦孔之邛。《註》惑於邪謀,不能斷以從善,故致亂也。

姓。《列仙傳》周有邛疏。《韻會》从邑从工。俗作卬,非。卬卽俯仰之仰。

卩與阝別。

【僰】

僰【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音匐。《禮·王制》屛之遠方,西方曰僰。《註》僰,偪也,使之偪寄於荒遠也。

《說文》犍爲蠻夷也。《田汝成·炎徼紀聞》僰人在漢爲犍爲郡,在唐爲于矢部,蓋南詔東鄙也。《揚雄·長楊賦》羌僰東馳。《說文》作僰。从人棘聲。或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