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城南

出自:清代·许南英《过木棉庵》

拼音:[zhāng][chéng][nán,nā]

平仄:平平平

小朝廷,小于鼠,平章军国痴儿女!半閒堂,閒于僧,笙歌夜夜西湖灯。
满堂斗蟀秋风起,相公行乐醉未已!醉中不见强胡来,纵使胡来亦可喜。
胡来祗杀赵家儿,岂杀媚胡一荡子!金缯岁币民膏脂,临安王气危乎危。
咄尔何物贾秋壑,自坏北门之锁钥。
正士朝端一旦空,权奸突过秦长脚。
伟哉上书太学生,纲常为重身为轻。
「锄奸」一纸奸胆落,边荒万里循州行。
君之去路人归路,可怜狭路偏相遇。
赠君一曲「行路难」,撤盖屏舆何处住?木棉庵,漳城南,树独如此人何堪!郑虎臣,宋小吏,屠贼直如屠狗易!报仇十载心,爱国两行泪!皮囊可惜入佛堂,遗臭至今尚圊厕。
我来庵畔吊斜阳,千古忠奸两渺茫!为问木棉花在否,残碑留得姓名香!冬青已老六陵没,宋家无地葬奸骨。
金笼玉枕安在哉,长卧草间听蟋蟀!

查看原文

字义

【漳】

漳【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章。水名。《周禮·夏官·職方氏》冀州,其川漳。《山海經》發鳩之山,漳水出焉。

東北百二十里曰少山,淸漳水出焉。

水出南郡臨沮。《山海經》荆山,漳水出焉。

州名。《韻會》唐折福州西南境,置漳州。

【城】

城【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姓。城渾。

司城,複姓。

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南】

南【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那含切,音男。《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

樂名。《詩·小雅》以雅以南。《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

姓。《韻會》魯大夫南遺。《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

雙南,金也。《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翻譯名義》合掌作禮曰和南。《淳化帖衞夫人書》衞和南。

《韻補》叶尼心切,音寧。《詩·邶風》遠送于南。沈重讀。《陸雲·喜霽賦》朱明啓,凱風自南,復火正之舊司,黜后土于重隂。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